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千年文化的見證

千年文化的見證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4 11:07:04

千年文化的見證?來源:【新甘肅】【文化記憶】跨越千年的泥土“密鑰”,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千年文化的見證?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千年文化的見證(跨越千年的泥土)1

千年文化的見證

來源:【新甘肅】

【文化記憶】跨越千年的泥土“密鑰”

關聯

古代封泥又稱“泥封”,是古人分緘文書、信件、貨物時在封口處钤印的泥團,是最初使用印章的痕迹。可以說,在紙張發明使用之前,古代的印章都是蓋在泥團上的。這些自秦漢以來在封泥上留下的文字信息,對世界郵政史、保密史、中國古代官制史、建制史、文字史、書法篆刻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封泥最早發現于1822年,四川一位農民在山中挖山藥時,起出古代封泥一百多枚。

這些被發現的古代封泥,在當時考古界、書法界、篆刻界引起了極大的震動。近代金石家、著名學者羅振玉在《鄭廠所藏封泥》的序言中,概括了封泥的價值所在:“可考見古代官制,以補史乘之佚,一也;可考證古文字,有裨六書,二也;刻畫精善,可考見古藝術,三也”。王國維指出:“其足以考證古代官制,地理者,為用至大。”當代封泥研究專家孫慰祖也在其《封泥發現與研究》一書中指出:“漢代封泥,高下有别,武都紫泥為皇帝專用”。

古代各級官文和百姓書信、簡牍所用泥封,一般是就地取泥,但是漢代皇帝用作封诏行文卻有特貢之泥——武都紫泥。東漢蔡邕《獨斷》謂:“皇帝六玺,玉螭虎鈕皆以武都紫泥封之”。衛宏《舊漢儀》中有“皇帝六玺,皆以武都紫泥封,青布囊,白素裡”的記載。《西京雜記》載:“漢代武都紫泥為玺室,加綠绨其上”。

李白《玉壺吟》“烈士擊玉壺,壯士惜暮年。三杯拂劍舞秋月,忽然高詠涕泗漣。鳳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稱觞登禦筵……”釋文指出:“紫泥,甘肅武都的一種紫色泥,性粘,古時用于封皇帝诏書”。

作為土生土長的武都人,我在20世紀80年代末即開始探尋武都紫泥的蹤迹,多次上紫泥山,去廣嚴院以及附近調研,為了還原複制漢代皇帝六玺及封泥,開始刻苦學習篆刻,至今已有三十多個年頭。

封泥主要流行于秦漢時期,後來,紙張逐漸代替了簡牍,因此封泥也逐漸退出了曆史的舞台。

但是,人們始終沒有忘記武都紫泥曾經的曆史和文化價值。北宋仁宗嘉佑七年,朝廷就為修建在階州(武都)州東六十裡紫泥山麓的廣嚴院頒發了敕牒,院内敕牒碑刻有領簽人的名字。如今,院内鑲嵌镌刻的木門聯;“紫泥清風吹開雲霧千年曉,玉瓶法雨灑動乾坤萬戶春”字迹清晰可讀。聯語告訴我們,自漢代到宋代的又一個跨千年之際,人們也在尋找紫泥的蹤迹。

如今,武都紫泥已經沉睡了兩千多年,我們對武都紫泥和紫泥文化的發掘研究,還處于探微求源的階段,要徹底解碼跨越千年的封緘“密鑰”,仍需要我們繼續追尋。

本文來自【新甘肅】,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