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在水中依靠側線來測定方向和感覺水流,依靠肌肉、鳍和魚膘的協調作用在水中實現自由運動。今天小編和大家詳細分享魚兒在水中的遊動原理,希望能給大家的日常垂釣帶來一定幫助和啟示作用:
魚體的結構魚的身體結構分為頭部、軀幹和尾巴三大部分。頭部主要包括眼、口、鰓、腦,軀幹主要包括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側線、魚膘、腎、心髒、肝髒、胃、腸、性器官、膀胱等;尾部主要是指尾鳍。
魚的外形呈梭形,而且大部分魚類身體外側覆蓋鱗片、體表光滑,可有效減小水的阻力,讓魚兒在水中運動自如。
魚體各結構的主要作用
想要充分掌握魚兒是如何遊動的,首先要了解其身體結構的主要功能,尤其是與運動息息相關的側線、背鳍、胸鳍、腹鳍、臀鳍、魚膘、尾鳍等。
1、側線:如果我們仔細近距離觀察就會發現,魚的身體兩側中間有兩條線,它們是由鱗片上的一個個小孔組成,這就是是魚的側線。側線連接着神經系統,是用來感知水流和方向的。
2、魚膘:魚膘内有空氣,它好比一個氣囊,可以用來調節自身在中的的浮力大小,配合魚鳍的劃動魚兒可停在任意水層。
3、胸鳍:胸鳍位于魚鰓後緣的胸部,具有運動、平衡和掌握運動方向的機能。如果失去胸鳍,魚兒就會失去平衡,左右搖擺不定。另外,胸鳍還可以像船槳一樣劃動,使魚體緩慢前進甚至後退。
4、腹鳍:腹鳍可以協助背鳍、臀鳍維持魚體平衡,輔助自體升降、拐彎。如果失去腹鳍,魚兒同樣會失去平衡并拐彎困難。
5、背鳍:背鳍可保持魚兒側立,對魚體的平衡起着關鍵作用。如果失去背鳍,魚兒則會側翻。
6、尾鳍:尾鳍和體側肌肉配合,發揮推動魚體和掌握方向的作用。有人曾經做過一個試驗:把魚的尾鳍和軀幹用一根筷子綁牢固,此時會發現魚兒的行進速度明顯變緩,甚至無法前進。這充分說明了尾鳍在魚兒的遊泳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魚兒怎樣在水裡遊動了解了魚兒的身體構造和機能,我們就不難理解魚是如何在水裡遊動的了:
1、先通過側線來感知水溫和水流方向,以确定遊動方向;
2、向前運動:身體兩側肌肉輪換着收縮和舒張使得軀幹部和尾部左右擺動,從而産生前進的動力,在背鳍、胸鳍、腹鳍、臀鳍的配合下,平衡向前遊動;
3、上下運動:從魚漂中排出氣體時,自身浮力變小,腹鳍和胸鳍回收,魚體下降。魚漂中氣體增加時,自身浮力變大,腹鳍和胸鳍輕輕劃動,魚體上升。
4、改變方向:魚兒頭部先有意識側移,然後是背鳍、胸鳍、腹鳍、臀鳍一側力量擺幅加快或者加大,一側相對變緩或者減小,加上尾部動力的推動,可輕松實現改變魚體前進方向的目的。
結束語
了解魚類的運動機理,釣魚人不難發現我們的目标魚中大部都不會倒着遊。隻有在遇到危險時,依靠胸鳍和腹鳍才會輕微後退,大部分情況下魚兒會選擇改變運動方向向正前方遊動。因此我們在中魚抄魚時,隻要把抄網伸入水面以下正對着魚頭前進的方向,魚兒是很難逃脫的。反之,如果從魚的尾巴處下抄網,抄魚成功率則會大大降低。
我是同行漁獵筆記,一位常年坐在水邊喜歡思考和分享的實戰派釣魚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