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水母是海洋中的常見動物,它們像一朵雲或一把傘一樣在海水中翩翩浮動,觸手不停擺動,捕捉浮遊生物為食,但其實淡水水域中也有水母,據《北京青年報》8月14日的報道,北京市水務局人員在南水北調配套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亦莊調節池發現了一種有着“水中大熊貓”之稱的水母——桃花水母,讓人很是驚奇。
桃花水母
亦莊調節池
桃花水母成體的傘體直徑通常在1.5-2.5厘米之間,長度多在3厘米以内,有很多觸手,緣膜很厚,海洋中的水母大多屬于缽水母科,通常體型較大,但桃花水母并不屬于缽水母科,它是一種淡水水螅類動物,是水螅綱⇒淡水水母目⇒笠水母科的一屬淡水生活的小型水母,目前全世界已經發現11種,我國有其中的9種。
桃花水母在我國又叫桃花魚或降落傘魚,古書中多以“桃花魚”來稱呼,多數生活在水質較好的湖泊或河流中,但有時也可以在水井中發現它,它的英文名是Freshwater jellyfish,本意就是淡水水母,由于這種小動物喜歡幹淨的水質,因此它也能幫助判斷水質狀況,近些年來它也已經成為一種水族觀賞動物。
據古生物學家研究,這種小動物早在6億年前就出現了,是當之無愧的“活化石”,還有人稱它是“水中大熊貓”,但它出現的時間可比熊貓早多了,而且這東西實際上并不算少見,也并非我國獨有,所以這種稱呼并不恰當。
之前這種水母多在我國南方地區出現,比如前兩年浙江千島湖出現了大量桃花水母,2020年7月份的時候,海南省五指山市某村的一口水井内出現了大量桃花水母,甚是稀奇,但是在北方地區還是比較罕見的,因為桃花水母喜歡在溫暖而幹淨的水質中生存,北方天然水域的水質太涼,并不适宜桃花水母生存。
但是2003年時在虎峪水庫、桃峪水庫、懷柔水庫、王家園水庫裡也都發現了桃花水母,說明這種生物在北京地區也是可以普遍存在的。但這個時間距今已有20年了,亦莊調節池中的水母應該和這些水庫沒有關系,它們最大的可能是來自南水北調的河道或者丹江口水庫。
但是也不能排除這種水母是本地自産的,前面說了2020年海南五指山農村水井中出現了桃花水母,水井和其他天然水域并不相通,為什麼會有桃花水母呢?人為放入其中的可能性很小,因為這東西并不常見,很難捉到它,而且人們通常都不會往水井中亂扔東西,那是對飲用水源的污染,最大的可能是有桃花水母的卵進入了水井中,之後在其中孵化并繁殖開來了。
農村有句老話叫“千年草籽,萬年魚籽”,是說草籽和魚卵都可以存放很多年,有了适宜的條件又會重新成為新的生命體,比如有些本來沒有水的地方突然因為降雨有了水,過一段時間後這片水域中很可能會有魚類出現,一種可能是水鳥帶過來的,但也有一種可能就是水域泥土中有魚卵存在,遇水後孵化成了小魚,而像仙女蝦之類的更為古老的生物就更容易出現了,桃花水母比仙女蝦更古老,它在地球上已經存在了6億年,當然有它長久存在的方法。
仙女蝦
參考資料:
《光明網》8月14日文章《北京亦莊水面首次發現桃花水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