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不需要上承闆,上墊塊,隻有當模具很大,開模高度在 350 以上時才采用上承闆,上墊塊
折彎模一般采用向上成形,有以下幾種結構,當零件較小時,可直接在下模上挖孔然後鑲折彎件折彎,當零件折彎邊長,且為外形折彎時,下模成形用鑲條,在下夾闆上銑槽并加銷釘固定,此時下夾闆厚度為 25.0,銑槽深度為 7.0,鑲塊寬度不小于 30.0,當有較長内邊折彎時,可參考内邊折彎模結構示意圖進行設計。
折彎模定位設計原則:
折彎模定位應考慮定位穩定,加工方便,調節雲活幾方面。從定位穩定方面考慮,一般定位應選擇刀口邊,而不選擇折彎邊,同一方向兩定位距離應盡量遠,以保證定位精度。當下模為折彎塊時,定位塊可用镙絲固定在折彎塊的側面,定位塊做成七字形,這種定位方式方便調整,折裝。折彎模結模結構設計時應注意以下幾點:單邊成型時,上公需做靠刀,否則成型角度會不穩定。料片開始成型前,一定要被壓緊,不然折彎盡寸不加大,以防止料片在成型過程中跑動。
折彎成型直身約為材料厚的 4¡ 6 倍,最小不得小于 3 倍。
各闆之間的連接方式參見結構圖
工程排配作業程序:
1. 取得成品圖後,确定材質,料厚,毛邊方向
2. 進行産品展開(檢查)
3. 在分工程時,盡量做到模具結構單一,在條件允許下盡量減少工程數,這可以縮小設計時間,提高生産效率
4. 以産品的外框盡寸加留邊寬定素材盡寸(取整數)。
一. SGCC 材料常見彎曲成型之展開計算(相對于無 R 角狀态)
1:直角的展開(90¡角): L=A B 45%t
2.非直角的展開:L=A B 45%tXa/90
3.推平的展開 L=A B @ @=1.57t
二:SGCC 材料常見彎曲成型之開展計算(相對于有 R 角狀态)
沖孔模結構圖
編号 |
代号 |
模闆名稱 |
編号 |
代号 |
模闆名稱 |
1 |
H01A |
上托闆 |
2 |
H02A |
上墊塊 |
3 |
P01A |
上模闆 |
4 |
P02A |
上墊闆 |
5 |
P03A |
上夾闆 |
6 |
S02A |
背脫闆 |
7 |
S01A |
上脫闆 |
8 |
D03A |
下模闆 |
9 |
D02A |
下墊闆 |
10 |
D01A |
下模座 |
11 |
C02A |
下墊塊 |
12 |
C01A |
下脫闆 |
折彎模結構圖
編号 |
代号 |
模闆名稱 |
編号 |
代号 |
模闆名稱 |
1 |
H01A |
上托闆 |
2 |
H02A |
上墊塊 |
3 |
P01A |
上模座 |
4 |
P02A |
上墊闆 |
5 |
P03A |
上成型公 |
6 |
S01A |
下脫闆 |
7 |
D03 |
下折彎塊 |
8 |
D02A |
下墊闆 |
9 |
D01A |
下模座 |
10 |
C02A |
下墊塊 |
11 |
C01A |
下托闆 |
複合模結構圖
編号 |
代号 |
模闆名稱 |
編号 |
代号 |
模闆名稱 |
1 |
H01A |
上托闆 |
2 |
H02A |
上墊塊 |
3 |
P01A |
上模座 |
4 |
P02A |
上墊闆 |
5 |
P03A |
上夾闆 |
6 |
D03A |
上模闆 |
7 |
S01A |
上脫闆 |
8 |
S01A |
下脫闆 |
9 |
D03A |
下模闆 |
10 |
D02A |
下夾闆 |
11 |
D01A |
下模座 |
12 |
C02A |
下墊塊 |
13 |
C01A |
下托闆 |
上下模闆共用(D03A)
上下脫闆共用(S01A)
如果上模有背脫闆,代号為S01B
沖孔模設計注意事項:
一般情況下,不需要上承闆,上墊塊,隻有當模具很大,閉模高度 350 以上時采用上承闆,上墊塊。
沖孔模定位設計原則:
當本工程隻是全部沖孔而無折彎,沖裁過程中,料片僅受沖裁力,其定位采用圓形定位(ψ6.0,ψ8.0,ψ10.0)。
如果沖裁過程料片除有沖裁力還有因小折彎而産生側向拉力時,其定位應采用方形(8.0*6.0,10.0*8.0),薄料鋁,銅材尤其注意。
錢綱沖裁模定位全部用方型定位
排配定位時,同一方向定距離盡量取遠,且應定位在刀口邊,以保證事實上位精度。
五金件設計:
下模應設計頂料銷以方便取料,一般料片頂出模面 5.0。各镙絲銷釘對稱排布,導柱應注意防呆。
上模卸料彈黃考慮受平衡,模闆中間盡量少擺彈簧,以方便設變。
沖孔模中,部分小型折彎沖頭承受側向力,盡量考慮沖頭靠刀,以保證産品的穩定性。
沖孔模設計重點:
定位設計,小折、打凸的結構設計,上下模脫料。
各闆之間的連接方式參見結構圖。
沖孔模檢查重點:
披鋒方向,線割孔間隙說明,沖孔長度、等高套長度、彈簧長度校對。
彈簧行程計算标準
沖模設計一般采用茶色、綠色、紅色三種彈簧,其壓縮量分别按 18%,21%,24%來計算。彈簧工作壓縮量不能大于其計算壓縮量,且彈簧預壓不超過2.0,以保證彈簧壽命。
複合模設計注意事項:
一般情況下,不需要上承闆,上墊塊,隻有當模具很大,閉模高度在 350 以上時才采用上承闆,上墊塊。
沖裁料厚小于或等于 0.5 時,内外脫共用采用斜度共用,直身大于 3.0,設計時注明選用标準闆厚,上下模卸料彈簧在上下模座上不需沉孔。
共用間隙标準如下:
當公模很小,不能鎖镙絲,打銷釘,不采用共用型式而下公直接鑲在下夾闆上,此時公模以零。
件圖形式出現,公模我形放沖裁間隙,下夾闆公模固定孔間隙為公模實際尺寸單邊大 0.005
上模脫料,料帶排列方式為設計重點,當内脫很小,不方便排彈簧或彈簧力不夠時采用頂杆脫料,确保脫料順利。
内脫排彈簧時考慮内脫闆受力平衡,否則将造成脫料不順。料帶排列應認真考慮材料利用率。
複合模檢查重點不展開尺寸,披鋒方向,排料方式,各孔線割間隙。設計後應核對等高套筒及彈簧長度,彈簧預壓 1-2MM,外脫高出下公 1.0 内脫伸出上模1.0。
對于本文有不了解 不明白的地方,歡迎在下方評論區探讨!
想系統學習模具設計技術的,可以關注小編!私信:666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