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時,我覺得想要拿高分,比的是意志力和記憶力,誰背得更熟練,誰更願意下功夫,誰的成績就更好。那時,我的學習成績還可以,自然就覺得自己的學習能力挺強的。
可等到畢業之後參加工作,才被“啪啪”地打臉聲給驚醒。
在學習一門應用技能時,在公司開會領導讓我做項目策劃時,我的第一反應都是迷茫和崩潰。
此時我才發現,原本引以為傲的學習能力,僅僅隻是應付學校考試的那一套,打開厚厚的課本,跟着老師标注重點,然後反複背,反複做題。
可在實際生活中,解決問題并不是應試答卷呀?沒有參考書給你劃重點,沒有老師給指路,衡量一切的标準就是應用大腦中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眼睜睜地看着同事在白闆上快速、清晰、直觀地将解決方案展示出來,收獲上級的一緻好評時,我的内心是焦慮、崩潰的。
此時,我才反應過來:
怪不得上學時,學霸并不會使用“題海戰術”,他們很少熬夜,往往做一道題就能會一類題,自然能更加輕松地考個高分。
怪不得平時我花了那麼多錢來買書,看的時候感覺都會了,但一做卻大腦空白。
怪不得每次遇到問題時,大神總能冷靜、理性地分析,撥開迷霧,做出有效的選擇,而我卻“越想越亂”,最後完全是“賭注式押寶”,全憑直覺和習慣。
怪不得我内心十分排斥獨立解決問題,總感覺沒人引路和指導的話,我就内心發憷,無從下手。
在電影《教父》中有這樣一句經典台詞:“半秒鐘看清事物本質和一輩子都看不清本質的人,命運注定會是不同的。”
而決定這種局面的,正是深度思考的能力!
那麼,已經成年的我們,在思考能力上是否還能“搶救”一下呢?該如何系統有效地練習呢?
布萊恩·格裡瑟姆所寫的這本《如何成為更聰明的人》,可以幫助到你!
布萊恩·格裡瑟姆是澳大利亞紐卡斯大學的學霸,并拿下了博士學位,他在長期的學習和教學中,總結了一套科學有效的思考訓練方法,他所寫的《如何寫好論文》、《教授都在用的思考術》等暢銷書深受大學生和職場人士的歡迎。
這套倍受好評的思考練習術叫做敏捷思維。
要想做有效的深度思考,前提是要擺脫思考“陷阱”,不要被直覺牽着鼻子走,不要被表象所迷惑雙眼。要去克服思考的慣性和惰性,敢于質疑、推翻和重建。
敏捷思維就是在這種批判式思考的前提下,再往前走兩步,去進行創新式思考并作出決定,給出解決方案。
具體該如何練習呢?這本近400頁的《如何成為更聰明的人》,将方法和有趣的案例講得透透的,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讀讀練練,挺有趣的。
在這裡呢,我分享一下自己讀完這本書的三點感悟。
一,請别輕信你的直覺,它是阻礙你深度思考的“壞蛋”!
如果你在平時分析問題、做出決定的時候,唯一的依據就是“我的直覺告訴我這樣做”,那麼你就真需要靜下來,好好訓練自己的思考能力了。
大腦有兩套思考系統,我們就叫它們小1和小2吧。
小1的特點是反應迅速,節省精力,它的工作原理就是根據過去的經驗和習慣來自動反應。
小2的特點是反應慢,需要進行冷靜、理性、層層遞進的分析。雖然速度慢,但給出的決策則更為有效、客觀。
如果是在過去那個茹毛飲血的原始時代,小1這套思考系統那就是保命的本領啊,看到怪獸就本能逃跑,碰到獵物就趕緊争搶。
但在如今,我們更需要的是訓練自己的第二套思考系統。
因為我們面臨的危險,不再是随時可能出沒的野獸,而是更為隐形、複雜的問題。我們追求的不再是反應速度,而是反應質量。
我們很多引以為傲的直覺,都是失真的。
比如,情感啟發式偏差,因為喜歡而認同,因為厭惡而拒絕。
又如,錨定效應,我們在做選擇時,很容易會以之前的信息為判斷标準,造成決策偏誤。
心理學家就做過這麼一項測試:他們找了一些大學生和專業的房地産從業人員作為志願者,然後發給他們一些“專業且真實”的銷售報表資料。事實上,志願者們并不知道這些資料中的數據都是随機生成的,完全沒有什麼參考價值。
随後,工作人員們帶着兩組志願者去參觀了一些房産,并讓他們填寫估值。心理學家們發現,不管是大學生還是專業的房地産從業人員,他們給出的估值都受到了之前的報表資料影響。
過度依賴系統1進行思考,會讓我們有一種錯覺,自以為深谙某些規律,并快速做出了有效的決策,可實際上呢?
我們隻是一遇到問題,就立馬掉落到思維陷阱中,考慮的局限且偏執。
二,想有效思考,很多時候都需要“不破不立”!
在《如何成為更聰明的人》一書中,作者布萊恩·格裡瑟姆總結了成為敏捷思維者應該去做的十件事情,分别為:
對自己的判斷采取懷疑态度;
再三反思看似确定的事情;
忘掉自己;
脫離組織思考的常規體系;
為好想法留出空間;
提出天真的問題;
堅持不懈;
不懼失敗;
做做白日夢;
在想法出現時抓住它;
可以看到,裡面有多件事情的核心要義,就是讓我們勇敢去做一名“叛逆的思考者”,不要一直呆在常規的思考體系或是大衆認知中,要敢于質疑,敢于用新的角度看問題。
比如,那個耳熟能詳的“魚頭媽媽”的故事。
因為家庭條件不好,媽媽每次做了魚,都會謊稱自己隻愛吃魚頭,就為了讓兒子吃魚肉,直到兒子長大成人之後也是如此。這位母親在臨終之前才告訴孩子,自己其實一點也不喜歡吃魚頭。
在讀了這個故事之後,你的反應是什麼呢?是不是覺得母愛真偉大,這位母親太不容易了。
但實際上,你可以思考一下,如果你是這個孩子,在得知母親其實是為了讓自己吃魚肉而“被迫”一輩子吃魚頭時,你會有什麼感覺?肯定是萬分的愧疚與後悔。
因為媽媽多年來對自己的犧牲而愧疚,因為自己之前竟然沒有發現這拙劣的謊言而後悔。
我并不是在質疑這位母親對孩子的愛,但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這種自我犧牲式的愛,也很容易演變成一種情感勒索。
自我犧牲,會讓一個人覺得自己很不錯,可是它在親密關系中,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因為這種自我犧牲感,早晚都會成為在情感上勒索對方的籌碼。
他們會道出自己多年來的付出與犧牲,通過在道德上進行施壓,讓對方産生内疚感、罪惡感,已達到控制他人的目的。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說:“許多人覺得自己在思考,其實他們隻是在重排自己的偏見。”
同樣的故事,如果能夠跳出大衆認知的束縛和思考慣性,往往會得到很多新的收獲。這就是敏捷性思維的魅力和作用!
三,做決定時别“發呆式”思考,最好白紙黑字演算一遍
人生中會有很多時刻,我們會站在岔路口上不知所措。眼前有多個選項,選誰都下不了決心,去掉誰也都于心不忍。
大到選擇專業、學校、工作、配偶,小到買手機、買車、買房,太多人在做出決定時,都是“發呆式”的思考,任憑大腦一團亂麻的想東想西。
最後靠着那股子沖動,“押寶式”的做出決策,等到日後後悔,又諸葛亮上身,一拍腦門,感歎“早知道我就選XXX了!”
首先需要明白的是,未來是不可能進行準确預測的,沒有哪種思考術能讓你做出百分之百正确的決斷。其次,沒有完美的選項,讓你各個方面的需求都能滿足。
明白了這兩點之後,我建議大家在做決定之前,可以拿出紙和筆,将你的問題、需求、條件、選項都寫出來,打打分,從中找出一個最能兼顧你想法的選項。
我記得之前看過一期關于演員王珞丹的訪談,她說在接到《奮鬥》這個劇本的時候,手裡面還有其它幾個合作機會。檔期就一個,選擇哪個戲呢?
她就畫了一張表,列出了多個打分維度,如劇本質量、制作班底、合作演員、片酬、參演熱情等等,接着逐一打分。
最後,《奮鬥》這個選項是在裡面分數最高的,于是她就接了這部戲。幸運的是,她的選擇還真沒錯,果然這部戲播了之後,她就火了。
在《如何成為更聰明的人》一書中,系統講解了很多高效決定的科學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一遇到事情就左右搖擺的小夥伴,可以好好學學呢!
教人思考方面的書籍,很容易寫得脫離現實,缺乏落地性。我在讀完《如何成為更聰明的人》一書後,我覺得這本書在可執行性上已相當不錯。推薦給想要提升思考力的小夥伴!
哦了,我是time剛剛好,一個專注分享自我提升和寫作變現方面“有料”幹貨的大~美~女,
還請走過路過的客官們,都給點個關注,來個贊,來個評論之類的,那就更好啦!
下一篇繼續寫作變現或是自我提升純幹貨,See you later~~~
如果你對下班後寫作或者自我提升方面有疑問的話,可以發表在評論區,我都會回複解答哦!
往期好文:從月入3K到3W,我靠下班後讀書“脫貧”,這份實戰攻略送給你
“我在家寫心靈雞湯,每月稿費破萬”:靠寫作搞錢,請用這三招!
混得不好?那就去寫作吧!吃透這三條心法,讓我靠碼字買車買房
本文作者:time剛剛好;本文來源:公衆号 time内容創業;
作者簡介:time剛剛好,青年作家,職業撰稿人,西瓜獨家簽約作者,著有暢銷書《養成習慣,從來都不靠硬撐》等。一枚用大白話講幹貨的萌萌哒,我專注分享兩件事:一是自我提升,二是寫作變現。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