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這個叫做《醜小鴨》的安徒生童話是我們這代人最熟悉不過的勵志故事了。它通過描寫一隻自小因為長相怪異被周圍同類排擠甚至鄙視的“醜小鴨”最終長成美麗白天鵝的事件,告訴那些身處逆境的朋友們不要妄自菲薄,隻要自己默默努力,遲早有一天會成為那個理想中的自己。
多年以後,一次偶然的機會再次讀到這個所謂的勵志故事,突然意識到它連當下盛行的心靈雞湯都談不上,并且還存在極為不合理的硬傷。這個被一代又一代人奉為經典的童話故事在每個年幼的讀者心中埋下一顆并不怎麼健康的種子,而這顆種子足以影響他們的一生......
世界上并不存在醜小鴨長成白天鵝的事兒也許細心的讀者早已注意到,文章第一段提到“醜小鴨”時标上了引号,而上段的小标題并沒有。這不是因為作者馬虎造成的,而是因為童話中的這個“醜小鴨”根本就不是醜小鴨,它從來都是一隻白天鵝......
換句話說,這隻“醜小鴨”就是未來自己一點兒也不努力甚至各種混日子也遲早會長成那隻日後被無數鴨子豔羨的白天鵝。這種類似宿命論或種族決定論的故事結尾或許并不是作家安徒生的初衷,但不免讓一些敏感的讀者懷疑這個丹麥鞋匠的兒子在創作這篇童話的時候是否考慮過那群仰望天空的鴨子的感受,它們有的不明就裡,滿懷期待的渴望自己有一天也可以一飛沖天,挺可悲的;有的知道真相,也改變不了什麼,還挺難以接受的......
超級好奇鴨群中的那隻真正的醜小鴨看到這一幕會作何感想,但願它不知道真相,一輩子可以沉浸在自己的“夢想”中,而這個“夢想”在擁有上帝視角的讀者看來也許更像是虛妄......
其實,當年讀這本童話的我們又何嘗不是那群仰望天空的鴨子啊,或許我們當中的某個敏感的倒黴蛋兒正是那隻真正的醜小鴨,當他看到那隻“醜小鴨”一飛沖天的畫面,他要如何接收這個殘忍而又不得不接受的事實呢?往後的餘生,他周圍的鴨子怎麼看他?他心中的天鵝怎麼看他?他能為此做點兒什麼?他要如何與自己的内心和解呢?
這個貌似勵志的童話,真的還挺殘忍的......
說實話,我挺反感童話中這個無形的外貌鄙視鍊的。它在潛移默化地暗示當年幼小的我們接收“天鵝就是美的,鴨子就是醜的,而醜小鴨就是醜上加醜”這個世俗标準。但和“不想當将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同,童話中那隻真正渴望變成天鵝的醜小鴨迫于種族、基因等無奈現實的影響,它永遠都不可能成為一隻真正的白天鵝,哪怕是一隻醜大鵝......
這在今天看來,《醜小鴨》仿佛就是多年前在網絡上引起廣泛熱議的《寒門再難出貴子》的升級版,它讓大家相信那套既定的世俗标準的同時,殘忍地告訴那些渴望成為天鵝的醜小鴨們“這個社會根本不存在成為天鵝的SOCIAL LADDER......”
為什麼安徒生不關心一下那隻真正的醜小鴨呢?為什麼安徒生不像《我家那閨女》中傅園慧的爸爸那樣告訴那隻真正的醜小鴨:“你是天才,你是最棒的,你是那隻與衆不同的鴨子......”
别給孩子灌輸那些所謂的世俗标準,即使您家天生就是天鵝。那些我們成人自以為相信的東西正是我們無奈并且鄙視的一維标準,我們不可能告訴孩子“這個世界上真正的天鵝沒幾個,大部分人都是鴨子,并且很大比例都是醜小鴨,而且即使是天鵝、鴨子以及醜小鴨,都是分三六九等的......”
退一萬步,即使秉承着那些所謂的世俗标準,我們成人都知道,這個世界上比天鵝美的多的物種多了去了,而比醜小鴨好醜的物種更是數不勝數。難道您希望您的孩子窮盡一生都處于單元鄙視鍊的角逐當中嗎?
誠如羅大佑唱的那曲《野百合也有春天》,這個世界從來都是多維度的,各種審美等評價體系也是多元的。天鵝有天鵝的快樂,鴨子也有鴨子的精彩,而醜小鴨正是那群鴨子當中最與衆不同甚至特立獨行的“天選之鴨”啊......
大可不必為了什麼标準而面目追逐着什麼,做好自己比什麼都重要。
或許隻有這樣的童話才是童話,它不再是那個我們印象中騙人的純理想狀态的幻影,它是在真正告訴那些讀這個童話的孩子們:“你應該相信什麼”以及“你相信的就是你要堅持的......”
多年以後,聽這個故事長大的我們早已長大成人并在社會和家庭中扮演着自己的各種角色,那些童年影響我們的人和事兒也早已會同原生家庭,深深地印在我們的基因中,它們共同塑造了我們的性格、三觀以及其他我們極度相信和排斥的事物。
特希望有那麼一天,那有這麼一代人,他們童年時期相信的東西一直都是他們相信并且為之奮鬥的東西,那些曾經的讀過童話就好像他們各自的“聖經”或《古蘭經》,成為他們一生的信仰......
這和社會有關,和教育有關,有你有關,也和我有關。
當下,讓我們至少先做好自己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