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循環品讀

循環品讀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7 17:20:34

循環品讀? 我不是佛教徒,但星雲大師生前的囑托——《真誠的告白》,我卻讀了兩遍,收益良多良多……,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循環品讀?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循環品讀(值得品讀)1

循環品讀

我不是佛教徒,但星雲大師生前的囑托——《真誠的告白》,我卻讀了兩遍,收益良多良多……

人生應該任性逍遙,随緣自在,能夠與道相應、與法相契,就是最富有的人生。

我一生,服膺于“給”的哲學,總是給人贊歎、給人滿願;我立下佛光人工作信條: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

說好話是真,做好事是善,存好心是美,讓三好運動的真善美要在社會裡生根。

智就是般若,仁就是慈悲,勇就是菩提,要努力做到,讓戒定慧在我們的心裡成長,以實踐菩薩道作為我們人間的修行。

這些都是星雲大師人生的實踐,也是給後人的良言金語。

不想獨自細讀,且做長篇分享。《告白》較長,需要花些時間細品,也算對星雲大師的一種仰望和懷念吧。

星雲大師最後的囑托---《真誠的告白》

各位護法信徒、各位朋友、各位徒衆弟子們:

在這裡要向各位做個真誠的告白。

我一生,人家都以為我很有錢,事實上我以貧窮為職志。我童年家貧如洗,但我不感到我是貧苦的孩子,我心中覺得富有。到了老年,人家以為我很富有,擁有多少學校、文化、出版、基金會,但我卻覺得自己空無一物,因為那都是十方大衆的,不是我的。在世界上,我雖然建設了多少寺院,但我不想為自己建一房一舍,為自己添一桌一椅,我上無片瓦,下無寸土,佛教僧伽物品都是十方共有,哪裡有個人的呢?但在我的内心可又覺得世界都是我的。

我一生,不曾使用辦公桌,也沒有自己的櫥櫃,雖然徒衆用心幫我設置,但我從來沒有用過。我一生沒有上過幾次街,買過東西;一生沒有存款,我的所有一切都是大衆的、都是佛光山的,一切都歸于社會,所有徒衆也應該學習“将此身心奉給佛教”,做一個随緣的人生。

我一生,人家都以為我聚衆有方,事實上我的内心非常孤寂,我沒有最喜歡的人,也沒有最厭惡的人。别人認為我有多少弟子、信徒,但我沒有把他們認為是我的,都是道友,我隻希望大家在佛教裡各有所歸。

我沒有什麼個人物質上的分配,說哪一塊錢分給你們,哪一塊房舍土地分給你們,也沒有哪一個人拿什麼紀念品。你要,那麼多的書,随便在哪裡都可以取得一本作為紀念,你不要,我有什麼良言好話也沒有用。我隻有人間佛教供你們學習,隻有道場供你們護持。

我對大家也沒有何好、何壞,在常住都有制度,升級都有一定的标準,但世間法上總難以平衡,升級的依據:事業、學業、道業、功業,這裡面大小、高低、有無,看的标準各有不同,都與福德因緣有關。所以大家升級與否,不是我個人所能左右,這是我對所有的徒衆深深抱歉,我不能為你們仗義直言,做到圓滿。不過,你們也應該學習受委屈,宗務委員會決議你們的功績升降,出家道行,自有佛法評量,不在世法上來論長道短。

今後,我所挂念的是徒衆的調職,佛光山它不是政府,但是單位多,又有調職制度,傳燈會竭盡所能安排适能适任,對于個人所長、想法縱有所差,大家都要忍耐。世間難以論平等,我們要把它創造成和平、美滿的人生,但也要看在哪個角度來論平等。未來如有不同意見,大家要依循《佛光山徒衆手冊》,可以更改,但要經過大衆的同意。

我一生,人家都以為我創業艱難,事實上我覺得非常簡易;因為集體創作,我隻是衆中之一,做時全力以赴,結果自然随緣。許多人以為我善于管理,事實上我隻是懂得“無為而治”。感謝大家互助合作,除了戒律與法制之外,我們都沒有權力去管理别人。對于世間的一切,來了,并沒有覺得歡喜,去了,也沒有覺得可惜。總想,人生應該任性逍遙,随緣自在,能夠與道相應、與法相契,就是最富有的人生。

我一生,服膺于“給”的哲學,總是給人贊歎、給人滿願;我立下佛光人工作信條: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因為我深知結緣的重要,心裡隻想到處結緣、到處散播佛法種子。我立志興辦各種教育,因為從小我沒有進過正規的學校讀書,明白教育才能提升自我,改變氣質。我也發心著書立說,因為從佛陀那裡一脈相承的法水流長,我不能不把心裡的泉源用來供應世間。

我這一生奉行“以退為進,以衆為我,以無為有,以空為樂”的人生觀,凡我出家弟子,都應本諸出離心,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業,生活要求簡樸,不要積聚。過去三衣一具、頭陀十八物、衣單兩斤半,這許多優良傳統,都合乎戒律,都應該深思熟記。佛光弟子不私自募緣,不私自請托,不私置産業,不私造飲食,不私收徒衆,不私蓄金錢,不私建道場,不私交信者,大家都能這樣做到,佛光山的法脈會更加光耀永遠。所謂“光榮歸于佛陀,成就歸于大衆,利益歸于社會,功德歸于信徒”,大家應該好好奉行。

須知“佛道遍滿虛空,真理充塞法界”,法界一切都是我的,但形相上的無常,一切都不是我的,不要對世俗有太多留戀。人間佛教雖然不舍世間,但是“猶如木人看花鳥”,不要太多留意、太多分别。時時以衆為我,以教為命,在佛道上安身立命。

凡我徒衆,擁有佛法就好,金錢、物質,盡量與人結緣,因為那是人間共有的财富。對于财務經濟,點滴歸公,我們每個人一切都是常住供應,不需紛争,不要占有,隻要大家正信辦道,生活應該不足挂慮。也希望徒衆不要為世間這種衣食住行太多的分心罣礙,此實不足道也。

我希望常住淨财要用于十方,不要保留,這才是佛光山未來的平安之道。除了道糧需要以外,如果還有淨财,一律都布施文化、教育、慈善。佛光山取之十方、施之十方,我們要濟助急難,關心鳏寡孤獨,或随緣做些施舍予貧困民衆。因為災難、貧苦是人間的不幸,急難救助,這是理所當然要給予一些助緣。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等土地以及所有的别分院道場,都不是國有的,也不是租借的,都是常住陸續以淨資購買。所有一切全為佛光山常住所有,沒有與人合股共業,沒有牽連,也沒有借貸,常住開山以來,從未向外借貸。

對于那許多别分院道場都要好好輔導、整修,給予信徒方便。如果實在不能維持,得到宗委會和信徒的同意,把它結束,淨财集中到教育、文化、公益基金,私人不可分配。和佛教界、道友都不共金錢來往,要有來往就是布施,沒有償還,不可借貸,免除日後紛争。

我這一生信仰佛陀,以佛陀為我的導師,為我的道路。未來,大家在佛道的修學上,佛陀、十大弟子都是我們的榜樣,佛教的宗門祖師都是我們的模範。在佛法的弘傳上,世界各地的道場,要盡量給予本土化,請當地徒衆住持;我對人間佛教的所有言教,都要能傳達到家家戶戶,為人所接受。

我一生,以弘揚人間佛教為職志,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凡有助于增進幸福人生的教法,都是人間佛教。苦,要視為我們增上緣的力量;無常,不是定型的,可以改變我們未來的一切,促進人生的美好。空,不是沒有,空是建設有的,要空了才有,我一生一無所有,不是真空生妙有嗎?

我堅信人間佛教必然是未來人類世界的一道光明;說好話是真,做好事是善,存好心是美,讓三好運動的真善美要在社會裡生根。智就是般若,仁就是慈悲,勇就是菩提,要努力做到,讓戒定慧在我們的心裡成長,以實踐菩薩道作為我們人間的修行。

人間佛教的本源發自于佛陀,現在已經成為普遍的氣候;所以佛光山、佛光會的發展,必定會成為佛教界一個正派的團體。但世間的人事各有所執,自古以來,在印度就有上座部、大衆部,傳到中國有八大宗派,在教義上實踐理念各有不同,無可厚非,但如果在人我是非上較量,那完全不能契合佛心。

假如你們有心,為團結佛光僧信四衆,可以效法過去古德聖賢成立一個宗派;但所謂創宗立派,則是看後代行人的作為,如果後來的人對佛教有所貢獻,又衆望所歸,有個當代佛教的宗派來為佛教撐持,做擎天一柱,這也未嘗不可。

對人間佛教弘法事業方法有所不滿意的,所謂“我執已除,法執難改”,要另立門戶,我們也要有雅量接受這種佛光的分燈法脈。隻要對宗門沒有傷害,不要給予排擠,還是要給予包容。

我們的理念不在于自我的成就,是在于佛法能夠傳承,不分男女老少。在“佛光大道”上,僧信四衆現在已有規模,佛光山的僧衆比丘、比丘尼要擔綱,佛光會的優婆塞、優婆夷也要出一些人才,有所發揮,彼此不容分散力量,凝聚共識,讓大家有團聚的向心力,使佛光會日日增上,俾使佛光普照、法水長流。對于佛光會會員在社會上合乎八正道精神意義的事業,都要鼓勵,大家相互幫助發展。

佛光會永遠為佛光山教團所屬,僧信和諧,不争彼此,不必對立,等于空有是一體兩面。佛光山已經推行民主的制度,今後佛光山和佛光會的領導人,都按照常住的循序,不要有所争論,要以大衆意見為歸。

我倡導“平等”,深信男女、貧富都在平等之中,不可以有所歧視。衆生皆有佛性,情與無情,都能同圓種智,所以我從“人權的尊重”到“生權的提倡”,希望徹底落實“衆生平等”的精神。大家對山上的老樹、小花,要多多愛護,山下的村民、百姓,應該給予關懷;育幼院的兒童要多多鼓勵,精舍贍養的老人要時常慰問,對開山的諸長老要給予尊重。

我對兩岸視如一家,我對世界都如兄弟姐妹,我希望把美好的因緣留給人間,把佛法的情誼留給信者,把信心的種子留給自己,把無上的榮耀留給佛教大衆。但願普世大衆,都能信仰因緣果報,希望每位仁者,都能奉行慈悲喜舍,把一切的心意留在人間。

人間佛教的事業:如辦大學、電台、報紙、編輯出版、雲水書車、養老育幼等,凡有利于社會公共事業的,都應該交由教團擔當,給予支持,不可間斷;滴水坊要把“滴水之恩”做得更加美好。對于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有緣分,要常去禮拜。我對社會的文教、公益數數尊重,所以有一個公益信托教育基金,現在已有十餘億元,除了少數由信衆發心捐贈,全由過去的稿費和一筆字所得。今後,山上的長老可以護持,也希望佛教人士或熱心公益者的遺産都可以參與進來,讓公益基金壯大,更能造福全民,成為國家社會的一股清流。

像真善美傳播貢獻獎、三好校園獎、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星雲教育獎等,其他再有項目,隻要經濟許可,将來都可以設立。我們對于社會總要增加養分,這是每一個佛教徒不可以推卻的責任。

在教育上,開支最浩繁的,就是常住辦的幾所大學、中學等;若有緣分,無條件的贈予有緣人管理,不可買賣;如果賣學校,對那些募款辦學的人怎麼交代?這對佛光山的名譽不好,會給人批評。對于協助佛光山文化教育發展的社團,如有興辦,應該量力補助,以使其有心人更加團結。如有良言建議,甚至批評,隻要是善意的,也不要排拒,要以“聞過則喜”的雅量接受,我們總要接受大家的意見,他人才會更加擁護。

我時常看到園藝組的徒衆們在那裡除草修花,看到環保組的同道們在那裡做資源回收分類,看到工程組的修繕、都監院的服務、大寮裡的典座,以及殿堂裡的香燈、殿主等,那種投入,任勞任怨,實在是山上成功的動力,我隻有感動、感激。沒有大家的發心,何能有今日的佛光山?今後,對于客堂的接待,對于信徒的招呼,對于義工的參與,都要有種種教育訓練,以使我們的教團更增臻完美。

所以,集體創作的精神,要永遠的、無怨無悔的堅持下去,這是我一生的志願。因為誰都不能單獨存在,大家要互助互敬、共存共榮,那才是懂得佛法的核心精神,甯可以個人犧牲、忍耐,不要讓常住和大衆受到損失。

我的鄉親前輩唐朝鑒真大師,經過多少磨難到達日本弘法傳播文化,在七十五高齡,自知歸鄉無望,他寫下遺偈:“山川異域,日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在人生的生命之流裡,如同大江東去,終會有再回來的一日,人的生命一期圓滿,還會有另一期生命的開始。

人類不能獨居于世間,生活需要士農工商的供應,生存需要地水火風的助緣;大自然裡,日月星辰、山河大地,都是我們的生命,大家要愛惜我們所居住的地球,要幫助地球上的一切衆生,因為他們都是曾經給我、助我的人,對我們都有恩惠。我們大家都生活在因緣裡,要彼此相依相助。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生沒有帶來,死也沒有帶去”,回顧自己這一生,我不知道曾為人間帶來什麼?但我帶走了人間多少的歡喜、多少的善緣。我難以忘記多少信徒對我的喜舍、對我的護持、多少同門的祝福,我也難以忘記刻骨銘心的助緣。我這一生所受到的佛恩、友誼,真是無比浩蕩,我應該在人間活得很有價值。我願生生世世為佛陀奉獻,為大衆服務,以此上報四重恩。

現在,我雖然快要帶走了你們對我的尊重,帶走了你們給我的緣分,帶走了你們對我的關懷,帶走了你們與我的情誼,未來我會加倍補償你們。我一生所發表過的言論,如:“集體創作、制度領導、非佛不作、唯法所依”,又如傳法說偈:“佛光菩提種,遍灑五大洲,開花結果時,光照寰宇周。”希望大家都能謹記、實踐。所謂“有佛法就有辦法”,凡我信者,要實踐慈悲、喜舍、結緣、報恩、和諧、正派、服務、正常、誠信、忍耐、公平、正義、發心、行佛……這些都是佛法,能夠實踐,你就會有辦法。

我一生雖然遭逢大時代的種種考驗,但我感到人生非常幸福,我享受苦難、貧窮、奮鬥、空無;我體會“四大皆有”,我感覺人生“花開四季”,佛陀、信徒給我的太多了。雖然出家,注定要犧牲享受,但其實吾人也享受了犧牲的妙樂,我覺得在佛法裡的禅悅法喜,就已享受不盡了。

對于人生的最後,我沒有舍利子,各種繁文缛節一概全免,隻要寫上簡單幾個字,或是有心對我懷念者,可以唱誦“人間音緣”的佛曲。如果大家心中有人間佛教,時時奉行人間佛教,我想,這就是對我最好的懷念,也是我所衷心期盼。

最後我所挂念的,除了信衆的幸福安樂,要重視世界各地辦的大學,這也是我們的根本;山上的大衆,尤其叢林學院的師生,他們未來都是佛光山菩提種子,要他們健全、發心,人間佛教才能長久與天地同在,與大衆共存。

法幢不容傾倒,慧燈不可熄滅,期願大家未來都能在人間佛教的大道上繼續精進,大家相互勉勵,共同為教珍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