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制圖/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周末就是小寒節氣了,最冷“三九”也快要到了。
這不,今年什刹海的冰場早早地開放了,南方多個地區也已降下大雪。
不過,有的人在寒冷的屋外呆久了,回屋後耳朵、鼻子和臉部看起來紅紅的,有些發癢、刺痛,嚴重的還有水腫和水疱。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冬季天氣寒冷,本就是凍傷的高發季,再加上今年冬天較往年更冷,這也增加了凍傷發生的可能。”北京中醫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孫麗蘊解釋說,凍傷按其損傷深度和嚴重程度,可分為四度:
Ⅰ度凍傷:為皮膚淺層凍傷。皮損為蒼白色,紅腫、癢、刺痛和感覺異常,愈後不留瘢痕。
Ⅱ度凍傷:為全層皮膚凍傷。皮損紅腫、癢、灼痛、水疱,局部有持久僵硬和痛感,但不遺留瘢痕和發生痙攣。
Ⅲ度凍傷:為皮膚全層及皮下組織凍傷。皮膚由蒼白漸為藍色、黑色。皮膚感覺消失,凍傷周圍組織出現水腫和水疱,伴較劇烈疼痛和灼癢,易繼發感染,愈合緩慢,愈後遺留瘢痕,并可影響功能。
Ⅳ度凍傷:為皮膚、皮下組織、肌肉甚至骨骼都被凍傷。傷部感覺和運動功能完全消失。當體溫降至26℃以下時,可發生心室顫動,最後心跳、呼吸停止。
凍傷了怎麼辦?
發生凍傷時,如果有條件可以讓患者進入溫暖的房間,喝點熱乎乎的飲料,使患者的體溫盡快提高。同時将凍傷的部位浸泡在38℃~42℃的溫水中,水溫不宜超過45℃,浸泡時間不能超過15分鐘。
如果凍傷發生在野外無條件進行熱水浸浴,可将凍傷部位放在自己或救助者的懷中取暖,同樣可起到熱水浴的作用,使受凍部位迅速恢複血液循環。
※還有的人一到冬季就會生凍瘡,凍瘡和凍傷是一回事兒嗎?
當然不是!
北京地壇醫院皮膚性病科主任倫文輝解釋,“凍傷是指在零攝氏度以下的寒冷環境造成的人體組織損害,這種損害有可能是皮膚的損害,也有可能是皮下組織的損害,甚至累及肌肉、肌腱、骨膜和神經等。”
而凍瘡隻累及皮膚,急性凍瘡是凍傷最輕的類型。主要是指由于在寒冷潮濕的環境下,皮膚受到刺激而引起的局部皮膚紅斑和腫脹,有時嚴重的情況可出現水疱,本身有末梢循環不好的人,即使在中等受冷的情況下,也可以發生凍瘡。與凍瘡相比,凍傷的組織受損範圍比較廣。
凍瘡是可以預防的。凍瘡一般産生在人體血液循環不太好的部位,因此,預防凍瘡,要注重保暖,避免低溫對人體血液循環造成影響。一旦發生凍瘡,病程會持續幾周,如果注意保暖,凍瘡可以自愈。必要時也可以到醫院請醫生開一些止癢藥物和改善周圍血液循環的藥物。
新京報記者 王鹿 創意制圖 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編輯 嶽清秀 校對 範錦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