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是誰?我相信大多數人都知道,那就是“亞馬遜雨林”,該雨林橫跨9個南美洲國家,其中,巴西所占的雨林面積是最大的,約占整個森林面積60%左右。
不過,巴西對熱帶雨林的保護是“極差”,不僅有野火的燃燒,還有不斷地砍伐,并且是連續的砍伐創新高。所以,讓整個熱帶雨林的面積減少,破壞極其地嚴重。
這不,大家對亞馬遜雨林的熱議又來了,專家發出警告“亞馬遜雨林不堪重負,五年内将變成幹燥的大草原”,這可以說又是一個“壞消息”,如果熱帶雨林都變成了大草原,那肯定會波動全球的氣候變化。所以,這種情況千萬不能讓其上演,這不是什麼好事情,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情況。
亞馬遜雨林位于赤道附近的熱帶地區,并且常年植被十分地茂盛,并且雨水量充足,十分有利于動植物的生長。所以,整個亞馬遜雨林的野生動植物群體非常龐大,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動植物生活在該區域,并且還有數百萬種人類未發現的物種。所以,該區域又被稱之為“世界動植物王國”。
同時,該區域還有兩個稱号,被稱之為“地球之肺”、“綠色心髒”。這足以說明該地區的重要性。其中所産生的氧氣至少占全球氧氣總量的20%,一旦這個區域出現“故障”,地球的氧氣循環都可能發生轉變,這就不是大家希望看到的一幕。
地球上的大多數動植物生命體,都少不了氧氣的支撐,這算是生命的基礎了,所以,少了氧氣的循環肯定不行。而除此之外,一旦亞馬遜雨林出現了“動植物鍊”的崩潰,也将可能波及全球。
雖然很多野生動植物生存在該區域,但是,它們也是連通外界的,生物鍊不太可能是局限性的模式。所以,從任何一個方面來講,亞馬遜熱帶雨林都應該好好保護。然而,人類不僅沒有保護好,反而使得該區域的生态系統更加糟糕了。
根據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的盧西亞娜·加蒂(Luciana Gatti)表示,它已經花費了數年時間對亞馬遜雨林研究,人類僅剩下5年的保護時間。如果人類不好好保護,亞馬遜雨林災難性的臨界值即将來臨,未來5年它有可能将成為幹燥的大草原,并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到時候,人類災難性的一幕将會出現。
其實并不是這一位專家在說明,在2021年7月,《自然》雜志就發表了研究指出,亞馬遜雨林大部分區域碳吸收能力已經超過臨界值,這意味着已經開始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已經超過了吸收的量。這将會加速地球的變暖,并且也明确說明了,亞馬遜雨林地區将變成全球的“碳排放中心”,數十億噸碳将随之而出。
所以,專家的警告并非是“危言聳聽”,更多的研究都指出了這一結論,幹燥的大草原将可能在我們有生之年見到。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了50%,而除了人類的直接性排放之外,還有就是自然排放。其中,亞馬遜熱帶雨林的碳排放也隻能算是一個。
例如:冰原地區的碳排放。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之下,極端性的高溫正在襲擊一些凍土區,封存的原始森林地帶。甲烷、二氧化碳的排放也在增加。所以,地球的溫室效應也在自然氣候變化的推動之下加強,這已經不是單一的“碳源”問題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這并不是什麼奇怪的事,就如2021年的氣候變化,北美出現了近50度的高溫,千年一遇極端高溫緻北美近600人死亡,巴西南部至少43座城市出現降雪或者凍雨,一名62歲男子驚呼:這輩子頭一次看雪!這都說明了氣候不尋常的一幕。
這不,2021年又要結束了,沒想到美國又出現了大規模龍卷風,至少80多人死亡,澳大利亞野火再次燃燒等等。
這都說明了氣候變化對人類的影響已經明了,這些事實也證明了,人類在将自己推向災難性一幕。各種極端性的氣候現象都在往人類身上發展。然而,人類還未出現“覺醒”的狀态。
根據2021年發布的氣象報告數據顯示,我們的地球仍在變暖,2020年,全球平均溫度較工業化前水平(1850~1900年平均值)高出1.2度,2021年二氧化碳含量現有史以來的最高水平,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爬升到近419ppm。
這都說明了,人類對溫室氣體的控制并沒有什麼改變,不僅沒有減弱,反而更強了。所以,地球未來将可能演變出更多災難性的氣候現象,對人類以及地球其他生命帶來“緻命性”的威脅。
加油吧,早點進行對氣候的控制吧,人類剩下的時間真不多,人類災難性的一幕在上演,這似乎已經成為趨勢了。
不要等到真的沒有改變的一幕,再來想辦法,那真的就“晚了”。很多人可能還在做夢,大不了移居其他天體,但是現今的火星移民也隻是“夢”,并且火星還是一個荒蕪的天體狀态,就算是有能力上去,也難以居住。所以還是好好保護地球才是關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