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古神獸”與便攜耳放回頂部
【PConline 資訊】俗話說:好馬配好鞍,好耳機更加需要好的耳放。相信很多耳機發燒友都知道耳放這個東西,沒有耳放,就算給你一個天價的耳機也是白搭。耳放,其實就是耳機放大器,是用于驅動耳機工作的一類特殊放大器。随着越來越多驅動大阻抗耳機的需要,耳放成為了目前衆多音頻廠商都在挖掘潛力市場。經過近80年的發展,耳放到現在已經變得面目全非了。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耳放的前世與今生吧!
耳放(Headphone Amplifier) 連接在耳機與音源之間,起到發揮耳機實力作用。耳機放大器是為耳機專門設計的功率放大器,主要用于推動中高端的高阻抗耳機。比較常見的耳放,存在于手機、MP3、MP4播放器、便攜式CD、MD唱機中,甚至是計算機闆載聲卡的各類簡易音頻驅動電路,可以看作是通用類型的耳放,其基本用途以驅動耳機發聲或連接下一級的音頻設備為目的。
傳統耳放老大粗
說起世界上第一個耳放,不得不提曆史上第一隻高保真耳機。時間回到1937年的8月,人類曆史上第一隻真正意義的高保真耳機——拜亞動力的DT48,耳放就伴随着耳機的出現而誕生了,但耳放在當時卻是那麼的鮮為人知。直到20世紀末,由德國森海塞爾研發的奧菲斯靜電耳機系統,江湖人稱“大奧”(售價近20萬的“怪物”),其用于驅動HE 90的HEV90電子管耳機放大器可謂是耳放中“一鳴驚人”的大作。據說很多人聽了“大奧”聲音之後,都紛紛表示今生也“不枉此行”了。
便攜耳放體積“大縮水”
在過去,由于耳放體積太大,無法滿足便攜化的需要。于是便攜耳放就出現了,不得不提就是RA-1耳放了,它由美國大名鼎鼎的GRADO歌德設計,秉持“簡為佳”這種音響設計思想的精髓。事實上,這個RA-1耳放是一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裝置,整個電路闆隻有十三個元件。
Sound Blaster E 系列
随着iphone等移動音源的出現,便攜化的潮流更是越演越烈。或許是看到了越來越多驅動高阻抗耳機的需要,作為PC多媒體聲卡類的巨頭,新加坡廠商創新在去年開辟了新的Sound Blaster産品線 Sound Blaster E 系列。
E1重量僅為22克
其中入門級便攜耳放E1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造型設計上變得更加合理,體積小巧,重量僅有22克,機身的播放控制按鈕更是優化了操作體驗。最重要的是它驅動力強,最高能推動600歐的耳機,可謂是“小身材,大能量”。
耳放小知識:一般來說,便攜式耳放比較功耗和小體積,往往是配合移動音源工作,受到諸多因素的限制,性能大多會有一定的折扣。高端耳放一般為台式結構,因為元器件和電路結構的選用比較自由,相應能獲得更加好的性能。當然,體積大,性能強并非是必然。某些小塊頭的耳放,性能也不錯,跟大塊頭相比也不處下風。
2回頂部
在去年,越來越多的音頻廠商也開始在耳放領域發力,便攜耳放不僅質量上有相應的提升,而且也加入了更加多的功能,連藍牙的便攜耳放也相繼出現了。值得關注的是,創新推出的3款耳放中的2款都是無線便攜耳放:包括進階藍牙版本的是E3和最高發燒級别的E5。E3的重量隻有44克,體積隻有手掌的一半,它更是将便攜化的革命進行到底。
耳放用MicroUSB數據線連接到電腦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便攜耳放除了有耳放功能外,還有外置聲卡功能。市場中不少的耳放可以通過MicroUSB接口連接到電腦,作為電腦的外置聲卡使用,取代筆記本或者某些聲卡使用,提升筆記本電腦音頻輸出的質量,而且USB外置聲卡的基本功能一般免驅,即插即用。
控制軟件
當然,如果拿耳放來作為一款聲卡使用,也需要有相響應的調教功能。很多廠商也定制了相應的調音設置軟件,讓消費者可以對均衡器、混音器等進行設置,獲得更加個性化的需要。
NFC連接Sound Blaster E3
在易用性和使用的廣泛性上,創新等廠商的便攜耳放都做得不錯。相信在以後,無線、耳放聲卡兩用的情況将會是一種發展趨勢。
總結:回看耳放這麼多年的發展,耳放都是一直扮演着耳機助手的角色出現的,在如今移動音源大行其道的今天,耳放也被賦予的更多的功能和更多的使命。但毫無疑問的,音頻廠商還應該更加努力地提升便攜耳放的品質,讓我們耳朵獲得更好的聽音效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