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聽過這樣一則故事:
大英圖書館建了一棟新樓,準備搬遷。
可是圖書館裡的書又多又重,有人估測需要350萬英鎊。
如果你是館長,你會怎麼做呢?
是選擇最劃算的搬家公司,降低搬運成本?
還是采購最便宜的包裝袋,減少打包成本?
有一個年輕人對館長說:“我來幫你搬,你隻需支付150萬英鎊。”
他在各大報紙上刊登消息稱:
“即日起,市民可以免費從圖書館借閱圖書,條件是還書的時候要去新館還。”
市民聽聞蜂擁而上,短短一兩個月的時間内,就把圖書館的書借的差不多了。
這個年輕人從“搬書”的思維模式,轉換到“還書”的思維模式,不僅完成了任務,還賺了一筆錢。
同樣一件事,思維方式不同,結果也截然不同。
固化的思維,讓你寸步難行;靈活的思維,讓你豁然開朗。
以下五種思維方式,幫你打開思維困局,成就更好的自己。
鴿子思維
從前有一位猶太人,天天都不出去工作,而專注于養鴿子。
妻子忍無可忍,警告他說,再不出去工作,就要離婚。
他卻說:
“再等等,很快就有人幫我們免費養鴿子,我們還能發财。”
這個猶太人有什麼妙計呢?
原來是在他家附近的市中心廣場就要建好了。
在廣場開放後,每天有很多人來這裡放松休息。
他就把鴿子放飛,喂養鴿子,吸引遊客來向他買飼料喂鴿子。
這個猶太小夥借着這個新建立的廣場,一邊養鴿子,一邊賣飼料。
半年後,就賺得盆滿缽滿。
小鎮的人都知道這裡新建了廣場,但不是誰都能發現賺錢的商機。
懂得借力的人,能發現機會并留為己所用;不懂得借力的人,都在用蠻力奮鬥,辛苦且收獲不大。
我們必須要承認,每個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
當自己拼盡全力也沒能實現自己的目标時,不妨看看周圍有沒有可利用的資源。
借助别人的力量,實現自己的目标。
古希臘物理學家阿基米德有一句名言:
“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
借助一個支點,可以撬動地球;借助他人之力,可以達成所願。
借力朋友,拓展自己的交友圈,結交高質量的朋友,彙聚人脈的力量。
借力對手,從同行身上吸取經驗,學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
會借力的人,事半功倍,越聰明的人,越懂得如何借力。
換軌思維
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人要立志,百折不回。
而現實是堅持未必勝利。
更多的是不斷試錯,轉彎,繞行。
走不通時及時更換軌道,才是真正的解困之法。
寫出《侏羅紀公園》、《急診室的故事》等多部著名小說的作家邁克爾·克萊頓的一生都在不斷轉換,才取得如今的成就。
邁克爾曾就讀于哈佛大學文學系。
由于老師不喜歡他的文學風格,就故意給他打低分。
無奈之下,他轉到了生物人類學。
之後又攻讀醫學,并獲得了哈佛大學醫學博士學位。
但後來他發現自己并不喜歡醫學,相比當醫生他更擅長寫文章。
于是,他從醫生轉換到作家,結合自己所學的醫學知識,開始寫作。
發表的作品中大量引用醫學新知,他被稱為“科技驚悚小說之父”,寫出的每本小說都成了暢銷書。
試想,如果在面對那位讨厭自己的老師時不轉專業,能不能順利畢業都是個問題。
如果一直從事自己不喜歡的醫生職業,可能也沒有如今的成就。
從文學到生物人類學,再轉到醫學,最後回歸文學。
他的人生經曆兩次“換軌”,每一次選擇,都為後來的成功打下了基礎。
人生在世,很多時候放得下比拿得起更重要。
當你按照原有的路線無法完成目标時,果斷放棄好過走入死局。
山不轉,水轉;水不轉,人轉。
人生的捷徑,是選對路,找準方向,而不是低頭加速,盲目努力。
換軌不是認慫,也不是認輸,而是懂得取舍的大智慧。
換軌是學會及時止損,減少不必要的自我消耗。
當我們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時,别忘了左右兩側的路和前後的路一樣開闊。
辯證思維
老子說: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世間萬物都是相輔相成,對立統一的。
甚至在某種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這就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辯證思維。
心理學家安德爾說:
“人類最奇妙的特點之一就是把負變成正的力量。”
愛迪生在發明電燈泡時,為了找到合适的材料,不斷嘗試,曾失敗過1200次。
有個商人諷刺他是個毫無成就的人。
愛迪生毫不在意地說:
“我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因為我證明了這1200種材料都不适合做燈絲。”
可見,失敗其實也是成就。
人生常有不如意,想要的和得到的總有些差距。
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學會化悲為喜,轉負為正。
危機後面有轉機,轉機後面是生機。
盡管眼下十分艱難,可日後這段經曆也會讓你蛻變成長。
人無論身處什麼樣的境遇,都不要輕言放棄。
凡事多往好的一面看,在絕處找到生機,在變化中發展自己。
當命運交給我們一個酸檸檬的時候,不妨試着去做一杯好喝的檸檬水。
裁縫思維
英國有一則家喻戶曉的故事。
在倫敦的街上有三家裁縫店,老闆為了招攬更多的生意,先後在自己的店鋪前亮出一個廣告牌。
最先挂出廣告牌的老闆,寫的是:本店擁有倫敦最好的裁縫。
第二位老闆見了,也不甘示弱,立即挂出同樣大小的廣告牌:本店擁有英國最好的裁縫。
看到這裡,人們以為第三家裁衣店的老闆會挂出這樣的招牌:本店擁有世界上最好的裁縫。
不料,那老闆卻來了個反轉。
他亮出的是極其普通卻絕妙的廣告:本店擁有這條街上最好的裁縫。
此招牌一打出,便吸引了很多顧客的到來。
第三個裁縫沒有華麗的說辭反而能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他認清了自己當下的處境。
自己的競争對手是另外兩家裁縫店,而服務的對象不過是經過自己店門口的顧客。
眼前的對手才是真正的對手,現實的問題才是最有意義的問題 。
這就是著名的“裁縫思維”。
幻想很好,但終究不切實際,不如腳踏實地地做事更靠譜。
人可以有夢想,但夢想必須建立在對自身有正确認知的基礎上。
如果盲目自大,好高骛遠,其結果往往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隻有認真對待現實中的問題,才有可能真正改善自身的處境。
與其自己誇誇其談,不如認真分析當下的情況。
千裡之行始于足下,暢想再美好,不行動都沒有結果。
真正聰明的人從來不去說很多,而是專注眼前事。
按照既定的規劃,春天耕耘播種,夏天默默蓄力,秋天收獲成長。
旁觀者思維
在哲學史上,有一頭叫做“布利丹的驢子”。
有一次,主人在它面前放了兩捆同樣的草料讓它吃。
這頭驢子左右為難,不知道該吃哪一捆。
最後,它在兩捆草料之間餓死了
生活中,很多人在面對人生抉擇的時候,就是那頭“布利丹的驢子”。
在你反複糾結的時候,機會也和你擦肩而過。
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當局者,總是執着于眼前,對利害得失考慮得太多。
認識不全面做出的決定,總有一些風險,不如旁觀者看得清楚。
當你面對選擇猶豫不決時,不妨試試旁觀者思維。
首先,我們要先跳出來,問自己三個問題:
“10分鐘之後,自己是怎麼看待現在的選擇的,是依然保持一緻還是會後悔? 10個月之後,自己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今天的選擇? 10年之後,又會作何感想呢?”
這個思維模式,可以幫助我們從當下的情緒中抽離出來。
用第三者視角審視自己,調整自己的選擇。
跳出當下的困局,縱觀整個人生,眼前的問題就會清晰很多。
破除眼前迷障,找準人生方向,努力才有意義。
以破局者心态謀發展,不做困局中的當局者。
遇事果斷不猶豫,少點兒自我内耗,多點兒精力奮鬥。
▽
漫畫家蔡志忠說:
“學曆是銅牌,能力是銀牌,人際關系是金牌,而思考能力才是王牌。”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就是思維方式的不同。
鴿子思維,教你借力用力,更好地發展自己;
換軌思維,讓你學會變通,尋找人生最優解;
辯證思維,事物總有多面,絕境之處有轉機;
裁縫思維,專注眼前當下,腳踏實地走得穩;
旁觀思維,走出當前迷局,抓住每一次機會。
思維改變一小步,人生前進一大步。
願學會這些思維方式後,人生煥然一新,成就更好的自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