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林屋公子《周朝八百年》系列023)
前文我們提到,《史記》中的太伯、仲雍南奔建立吳國并不可靠。那麼,《史記》之前的史料是如何記載這件事的呢?
在記錄春秋曆史最翔實的史書《左傳》裡,先後三次提到太伯的故事。
第一次是公元前661年,晉國大夫士蔿說太子申生“不如逃之,無使罪至,為吳大伯,不亦可乎?”,當時晉獻公已有廢太子申生之意,所以士蔿認為太子申生應該學習吳大(太)伯,主動避讓不要讓自己受罪。這種說法與《史記》的劇情大緻吻合,偏重的不是孔子所宣傳的禮讓,而或多或少透露出有被逼迫的成分。
第二次是公元前655年,晉獻公從虞國假道伐虢的前夕,虞國大夫宮之奇對虞公說“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從,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為文王卿士,勳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滅,何愛于虞?”,指明了太伯、虞仲都是周太王的兒子,而且正是虞國的祖先。但太伯因為沒有跟從太王,所以沒有繼承周王之位。
第三次是公元前488年,孔子弟子子貢對吳太宰嚭說:“大伯端委以治周禮,仲雍嗣之,斷發文身,裸以為飾”,提到吳國始祖太伯能傳播周禮,但是在仲雍繼承後,卻斷發紋身來遵從吳地習俗。這段文字非常重要,提到的是太伯時能傳播周禮,而繼承的仲雍才開始斷發紋身。另外從這三處記載整體看,虞仲與仲雍也未必是同一人。
另外,《左傳》也明白無誤記載,春秋吳國正是姬姓周人後裔。
第一次是公元前561年,吳王壽夢去世時,魯襄公到周廟吊唁,《左傳》作者認為,“凡諸侯之衷,異姓臨于外,同姓于宗廟,同宗于祖廟,同族于祢廟。是故魯為諸姬,臨于周廟”;第二次是公元前512年,楚國令尹子西對楚王說“吳,周之胄裔也,而棄在海濱,不與姬通”。這都證明了吳國就是姬姓周人。
第三次是公元前483年,魯昭公的夫人孟子去世。《左傳》作者認為,“昭公娶于吳,故不書姓”,因為魯昭公娶妻于吳國,所以《春秋經》不書昭公夫人的姓。這件事在《論語》也有注解。陳國司敗問孔子說魯昭公是否知禮?孔子先是答複他說知禮;但回頭又告訴弟子巫馬期“君取于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如果這都算知禮,還有誰不知禮呢?也就是說,吳國公主應該叫吳孟姬,但因要避同姓不婚的諱,魯國史官才改稱“孟子”。
從以上《左傳》文本系統來看,我們大緻能得出一個結論:在春秋前期的觀念裡,吳太伯、虞仲為虞國始祖,而且太伯是因被逼出奔的;而到了春秋後期的觀念裡,吳太伯又明确具備吳國始祖的身份,不過虞仲與吳國的關系尚不得而知。
其他同時期史料大緻也能夠印證。吳國不僅與同姓魯國有聯姻,與蔡國也有聯姻。魯國是周文王子周公旦之後,蔡國是周文王子蔡叔度之後。1955年,安徽壽縣發現了蔡昭侯墓。壽縣,即蔡國都城下蔡,蔡昭侯曾遷都于此。蔡昭侯墓裡有一件“吳王光鑒”,是吳王光(阖闾)為女兒叔姬寺籲制作的嫁妝。“叔姬寺籲”的“寺籲”是名,“叔”與“孟”一樣是排行,“姬”就是姓了,這是春秋女子的習慣稱呼方式。
再比如《國語·吳語》記載公元前482年的黃池會盟,周敬王稱吳王夫差為“伯父”。“伯父”這個稱呼不代表夫差是周敬王伯父,而是天子對同姓諸侯的尊稱。《禮記·曲禮下》說:“天子同姓謂之伯,異姓謂之伯舅。”《儀禮·觐禮》說:“同姓小邦則曰叔父,其異姓小邦則曰叔舅。”可見,吳王夫差為周天子同姓。而且相對于周襄王稱晉文公為“叔父”,夫差祖上應該比周王祖上年長,那麼應該就是周王季的兄長了。
不過耐人尋味的是,盡管春秋時期吳人明确被作為太伯之後對待,但魯國人卻始終又以蠻夷視之。公元前584年,吳王壽夢進攻郯國,魯國執政季文子稱“中國不振旅,蠻夷入伐,而莫之或恤”。而在《春秋經》中,吳王也都被稱為“吳子”,這不僅不承認他們的王号,甚至還反過來蔑稱為“子”。這個“子”非爵位,而是來源于父子的稱謂,往往是魯國對其他非華夏國家的貶稱,如楚國也一直被稱為“楚子”。
當然,“中國”與“蠻夷”的區分不在于血緣,而在于文化。所以魯國一邊承認吳國是太伯之後,一邊又不忘記在史書貶低一下。
不過,這也說明吳國的血緣存在暧昧不明之處。如果吳王世系明确出自太伯,又為何當時追從蠻夷習俗而完全抛棄周禮?壽夢以前的曆史幾乎一片空白,比較可信的材料隻有一件春秋中期的“者減鐘”,那麼吳人相當晚時才使用了文字。而《史記·吳太伯世家》中數百年清一色的父子相繼,與《周本紀》中先周譜系一樣,都很難作為可信的記錄。
我們回頭再看《左傳》,會發現太伯南奔這一問題,其實依然沒有解決。固然在春秋時期,吳國被認為是太伯後代;但太伯一口氣奔到江南建立吳國,據前文分析看也不太可能,這反過來又質疑了太伯作為吳國祖先的真實性。不過,不少學者卻有着圓融的解釋,那就是太伯南奔的地點或許不是江南,而是經曆了很長時間的遷徙,才到達春秋後期的吳國所在地。
這樣的解釋看上去合理,不過也存在一個先入為主的嫌疑,就是先肯定吳國是太伯的後代,然後再去證明吳國是如何遷徙至此的。但是,春秋時期的西周史未必就是西周時期真實發生的曆史,所以這還需要從西周時期的史料去尋找證據。那麼,是否有西周時期的證據,能為太伯奔吳提供依據呢?
林屋公子,文史作家,主攻先秦秦漢史。系今日頭條簽約作者,悟空問答簽約作者,澎湃曆史專欄作者,網易曆史專欄作者,百度ta說合作作者,全曆史合作作者,出版有《先秦古國志》《先秦古國志之吳越春秋》《山海經全畫集》實體書三種,作品散見于《國家人文曆史》《北京晚報》《醒獅國學》《百家講壇》《威海晚報》等報刊雜志及自媒體。感謝閱讀,歡迎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