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幾年前開始,包括小米、華為在内的手機品牌紛紛入局電視領域,到如今,這些電視領域的新興品牌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以至于像OPPO這樣的品牌,也陸續開始在電視領域發力。這些新興品牌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究竟是因為它們自己的努力?還是傳統品牌安于現狀,産品力無法滿足如今消費者的需求?帶着這樣的問題,我們來一探究竟。
要探讨這個話題,我們還要從互聯網電視的發展說起,在2013年的時候,彼時的樂視網正式宣布推出樂視超級電視,不同于以往電視的内容獲取方式、操控體驗,以及相對更加親民的價格,在市場上收獲了非常不錯的反響。
樂視後來的發展,我們不展開多說,但是樂視超級電視取得成功,極大地刺激到了包括小米在内的手機廠商,以及諸多傳統電視廠商。随後,短短的幾年内,電視産品的發展我們也都看到了,小米、華為紛紛下場,開始制造電視産品;而傳統電視廠商,也紛紛投入到電視互聯網化、智能化的大潮,以至于到如今,我們很難看到傳統形态的非智能電視了。
在這個過程中,互聯網電視品牌攻城略地,而傳統品牌則堅守市場,彼此在産品上各有優劣,最終達成如今的一個市場格局。
其實,手機廠商進入到電視領域,這是一個自然而然的結果。以小米為例,它的産品不僅僅局限在手機,更是包括了米家在内的一整個智能生态,華為也是同樣如此。這樣的情況下,為了給予用戶一個更好的生态體驗,固定在客廳的電視,自然會成為生态入口的不二之選。
其實我們現在反觀傳統電視品牌的做法,也能看到熟悉的味道,包括創維、TCL在内的一種品牌,同樣開始反過來打造互聯網、智能生态這樣的概念。可以說,新興廠商和傳統品牌,最終殊途同歸,走到了同樣的一條路上。
而在這個發展的過程中,手機廠商、互聯網品牌也展現了它們獨有的優勢。首先在宣傳上,新興品牌深谙互聯網傳播之道,在對于電視産品的宣傳過程中,會弱化一些核心參數,但會更為強調電視的使用體驗。同時,新興品牌會從互聯網傳播的角度考慮,電視産品往往有着更為簡潔的命名,而不像傳統品牌,往往以産品型号來進行傳播,缺乏記憶點。
而在産品定價上,互聯網品牌也展現出它們優勢的一面,雖然像小米、華為也會布局線下銷售,但線上傳播、銷售依舊是它們的重點區域,這也為這些品牌帶來了相當更低的運營成本,對應的,就是産品能夠有着更低的定價,這也為互聯網品牌在發展初期快速占據市場份額,收獲消費者奠定了基礎。
根據奧維雲網提供的數據也能看到這一點,在過去的近十年中,中國彩電線上銷售占比持續上升,在2021年的時候,線上渠道的銷量占據了68.5%的份額,相較2020年上升4.5個百分比。
當然,傳統品牌盡管受到了新興品牌的沖擊,但是它們依舊有着自己的優勢,那就是傳統電視廠商在技術上的深厚積澱。在整個電視産業鍊中,新興品牌更多的是承擔着方案整合的角色,而與之不同的是,傳統電視品牌往往是深耕在整個産業鍊中的,有着自己得天獨厚的技術優勢。
比如TCL就有華星光電專注于顯示面闆的研發生産,可以發力MiniLED這樣的新技術。再比如海信,除了傳統電視之外,在激光電視這樣較新的賽道上,也有自己獨家的技術積累。同時,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在下沉市場,在脫離了互聯網之後,相比小米這樣的品牌,TCL、長虹、創維這些傳統品牌依舊有着更為廣泛的用戶口碑,市場認可度也相對較高。
因此,盡管受到以小米為代表的新興品牌的沖擊,但這些傳統電視品牌,依舊牢牢把持着電視市場的份額占比。
同時,經過互聯網電視的沖擊,傳統品牌同樣也意識到了互聯網化、智能化對于電視發展的重要性,也紛紛改變戰略,推出互聯網子品牌,并改進自身電視産品的形态。盡管小米、華為這樣的品牌期望電視能夠成為智能家居的一個入口,但目前并不是很完善的全屋智能體系,同樣也給予了傳統品牌近乎相同的起跑線。你們可以為了全屋智能去生産這樣一個入口,那我們同樣也可以選擇為了這樣一個入口,來推出更多的智能家居産品。最終,互聯網新興品牌也好,傳統品牌也好,殊途同歸,彼此變得越來越相像。
最後回到電視産業這樣一個總的議題上,經過兩年的疫情,整個電視市場呈現出的全面下滑的姿态,近年來的電視市場零售規模變化也同樣反映了這一現狀。尤其是2021年,市場零售規模跌破了4000萬大關,來到了2825萬台,這也是12年來最低點。
但同時,這也是一個機會,就如同前面所述,盡管各有優劣,經過幾年的發展,傳統品牌和新興品牌如今已經站到了統一的起跑線。而根據電視産品7-10年更新換代周期來看,中國彩電行業下一個更新換代熱潮将在2023-2025年來臨。
無論是傳統電視品牌也好,還是新興品牌也好,面對即将到來這樣一個換機熱潮,誰能夠真正厘清電視産品在全屋智能這樣一種全新場景下,究竟該以怎樣的一個形式存在,或許就能夠占據接下來的市場優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