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零壹财經
經過兩年的風口激蕩,新零售市場逐漸趨于冷靜,大浪淘沙後的生鮮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巨頭之間的較量仍在繼續。
以阿裡的盒馬鮮生、京東的7FRESH以及永輝的超級物種為代表的新興模式在快速變化的市場中也開始紛紛調整發展戰略,新零售再度硝煙彌漫。(更多原文點擊《盒馬鮮生快速擴張背後的危與機》閱讀)
對此,「看懂經濟」邀請幾名看懂經濟評論作家對此文進行了深度解讀。(評論内容精選自看懂App的解讀)
産業背景的人做新零售,會問用戶的核心需求是什麼,圍繞核心需求提供産品和服務。而電商或供應鍊背景的人做新零售,是在原有體系是進行升級和改造。但新零售并不是舊零售2.0,舊零售的底蘊本身也是很深厚的。
于是新零售做優化工作,市場格局其實并未改變,投入産出不會是幂次級增長。但盒馬鮮生幸運地得到阿裡的品牌背書,也有能力利用國際供應鍊優化産品結構,這縮短了成長的時間。很多專業進口商,做很多年都會有地域的瓶頸。
隻不過千萬别把自己變成恐龍。現在新零售走貨能力強的,反而是專業素養相對較低的中小企業。他們在渠道扁平化,供應鍊透明化和品牌打造上,做了很多事情。
問題在于,專業化思維,會限制創業者問出好問題,和解決問題。街頭智慧卻相反,要求不高,但很實在。中小創業者,反而趨近于零庫存。盒馬在組織架構上,需要阿米巴化。然後多思考基本問題,解決基本問題,才能有自己的固定消費者。
盒馬生鮮的整體模式與突破力度還是十分到位的,若親自體驗過,确實可以感到很有科技感。所謂的新零售方式,外加與配送相結合,給人帶來了很好的體驗。但盒馬生鮮在擴張過程中也遇到幾個問題。
一是價格,其實與衆多便利店一樣,設立在居民社區附近,面臨的客戶群體需要有一定的收入基礎。二是盒馬生鮮鋪貨品類有限。另一方面,盒馬生鮮的模式可複制性較強,現在的技術與生活、服務的結合并不夠深。
很多傳統超市也可以做類似轉型,例如家樂福,京客隆等,雖然後台不一定可以學會,但是前台的加工,智能選貨,智能結賬等都可以複制。
所以說,盒馬生鮮的競争還是很激烈的。最重要的還是要與自身特征進行結合,進一步改造自己的供應鍊等,以求在競争中有更大的優勢。
盒馬的優勢是難以複制的,其背後的泛阿裡平台大數據支持和利用平台品牌效應所獲得的議價優勢及供應鍊整合能力是一般的企業難以比拟的。
通過快速擴張形成護城河的慣例,都會遇到人員管理的問題,這是快速擴張的新零售形式面臨的普遍問題。繼推出菜市之後盒馬還在不斷奔跑,這種不斷的創新颠覆才是真正對市場對社會有價值有貢獻的。
新零售的核心除了客戶為中心,坪效的增加也是重要的考量。因此在一手抓模式創新不斷前行的同時,另一手抓日常管理才能可能制勝。
重資産模式與快速規模化擴張之間本身就存在矛盾,而網絡經濟的協同效應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規模基礎上的。
本人有一次在盒馬線下店吃了次海鮮感覺不錯,後來充了錢進入,結果門店很少,很多地方不能配送到,嚴重影響用戶體驗。重資産的模式在單次體驗上或許更好,但缺失網絡規模效應黏不住用戶也是很大問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