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孩兒尤其80、90後,大概都有過自己下河撈河蚌的經曆:夏天,在淺一點的河灘上,一邊玩水,一邊用腳試探着踩,踩到了再紮到水裡用手把它撈上來。一道鮮美的食材就這樣從天而降。
河蚌,又叫蚌殼、歪兒,生活在淡水湖泊、池沼、河流等水底,半埋在泥沙中。肉可食用,也可作魚類、禽類的餌料和家禽、家畜的飼料。河蚌還被譽為“珍珠的搖籃”,不僅可以形成天然珍珠,也可人工養育珍珠。
不過,最大的用途就是吃,燒、烹、炖、煮均可。除了口感好,河蚌的營養價值也很高,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A、B1、B2。每100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質10.9克、鈣248毫克、鐵26.6 毫克、鋅 6.23 毫克、磷305 毫克、維生素A 243微克、硒 20.24微克、胡蘿蔔素2.3微克 ,還含有較多的核黃素和其他營養物質。河蚌肉對人體有良好的的保健功效,有滋陰平肝、明目防眼疾等作用。
無論自己撈,還是買,都記得盡量挑新鮮的。新鮮的河蚌,蚌殼蓋是緊密關閉的,用手不易掰開,聞之無異臭的腥味,用刀打開蚌殼,内部顔色光亮,肉呈白色;如蚌殼關閉不緊,用手一掰就開,有一股腥臭味,肉色灰暗,則是死河蚌,細菌最易繁殖,肉質容易分解産生腐敗物,這種河蚌不能食用。
*本文系茄子健康特約作者原創作品,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轉載請留言與我們取得授權。
*更多的營養科普文章,請關注我們的茄子健康(dietitian99)。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