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正月都是年”,正月裡幾乎每一天都有着相應的年俗和文化,這些年俗中寄托着人們對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且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年俗和文化,才使的我們的農曆新年過起來有滋有味,顯得年味十足。
正月二十五是個比較重要的節日,很多地方管這天叫做“填倉節”或“老填倉”。
我的老母親是河北人,她管正月二十五這天叫“老填倉”,一到這天她就開始念叨:“填倉不飽肚,一年必受窮”。因此這天家裡一定要多做點好吃點,讓全家人都吃得飽飽的。
糧倉對于農民來說可是“命根子”,糧倉滿也就意味着家裡富足和年年有餘,因此正月二十五這天,很多地方講究“吃3樣做3樣忌2事”,寓意五谷豐登不受窮。
填倉節記得“吃3樣”一,餃子
餃子是北方人逢年過節少不了的美食,除了餃子的味道最能代表家的味道外。主要是餃子的形狀如元寶,而且有皮有餡,即可以當主食又可以當菜,而且包餃子的過程中全家都可以參與進來,顯得特别溫馨和和睦。
填倉節的餃子講究的是做“大蒸餃”,也就是把面粉燙後和好,然後擀成大一些的面皮,裡面包上用菜和肉調的餡上鍋蒸,這樣的餃子皮薄餡大,因為經過蒸制所以有日子“蒸蒸日上”的寓意。
二,吃豆幹飯
老媽常說:“以前農閑時節,家裡一般都是兩頓飯,早上喝稀的,下午吃頓幹的,等到了正月二十五這天,家裡就不會吃稀飯,而是要吃幹飯”。現在的生活水平自然是想吃什麼樣的就吃什麼樣的,而且也早就變成了一日三餐。
不過填倉節這天還是講究吃豆飯的,也就是把家裡的幾種豆子提前泡好,然後跟大米搭配做一鍋米飯,這樣的一碗飯頂餓,而且有五谷豐登的寓意。
三,吃雜糧面條
雜糧面條也就是把豆面和幾種面粉和在一起,然後揉成特别硬的面團,再擀成薄薄的面片,最後切成略寬一點的面條。
這樣的面條煮熟以後特别的勁道,搭配上鹹鮮的鹵汁,吃起來順滑舒服還頂饑。也有用饸饹機來壓制饸饹面的,饸饹面跟雜糧面條的味道是差不多的,就是吃起來比較硬和更勁道一些。
填倉節記得“做3事”一,打掃倉房
填倉節這天要打掃家裡堆放雜物的倉房或家裡盛放糧食的器具,尤其是要注意這天要保證家裡盛放糧食的器具不空,有的人家也會用面蒸制“聖蟲”擺放到面缸裡,等到“二月二”時再取出來食用,也取個“錢糧滿倉不受窮”的寓意。
二,挑選種子準備春耕
每年的填倉節基本都是在雨水之後,這個時候農村就要進入和備耕的時候,因此在填倉節這天把家裡預備的種子拿出來挑選一番。一是為春耕做準備;二也有今年能夠顆粒歸倉,五谷豐登的美好寓意。
三,添加禽畜
填倉節正是萬物複蘇的早春時節,這個時候家裡都要開始新一年的生産和生活,農民會在這天去購買禽畜把家裡禽畜圈填滿,這也有人畜興旺的寓意。
填倉節記得“忌2事”一,隻進不出
填倉節講究的是财物不外借,家裡的物件可以添置,但是财物這些是不能外借的,因為這有把自己新一年的财氣送給别人的不好寓意,因此這一天懂事的人也不會出去跟别人借東西,免得犯了人家的忌諱。
二,一定不能餓肚子
填倉節是講究吃飽喝足的日子,因為肚子也有“倉”的意思,這天要是不吃飽餓肚子,有着一年要受窮的不好寓意,因此這天想要靠餓肚子減肥的人,最好是緩一緩,畢竟吃飽了才有力氣減肥。
填倉節對于農民是很重要的一個節日,因為從這個時候開始,春耕和備耕工作都要開啟,地裡的活也開始多了起來,所以這天要記得“吃3樣做3事忌2事”,求得新一年能夠五谷豐登不受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