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摩尼教的布袋和尚是真的嗎

摩尼教的布袋和尚是真的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7 22:17:23

編者按:11月5日,2019雪窦山彌勒文化節在甯波奉化雪窦寺開幕,此次彌勒文化節主題為“慈行天下·和樂人間”,包含5大版塊、8項主題活動。說到彌勒菩薩,常人第一印象可能就是大肚彌勒,還會想起布袋和尚,因為大肚彌勒原型就是布袋和尚。在參觀寺院時,還會發現十八羅漢之中,也有一尊布袋羅漢。那麼布袋羅漢與布袋和尚是不是同一個人?布袋和尚和彌勒菩薩又是怎麼一回事?鳳凰網佛教特别編發此文,一起了解一下。

摩尼教的布袋和尚是真的嗎(布袋羅漢和彌勒菩薩是同一個人嗎)1

奉化雪窦山露天彌勒大佛(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奉化雪窦山)

布袋和尚,五代梁時著名僧人,明州奉化(或謂四明)人氏,姓氏、生卒年均不詳。自稱契此,号長汀子。世傳他是彌勒菩薩的應化身,平日以杖荷一布袋,見物則乞,人稱布袋和尚。有一首偈:“一缽千家飯,孤身萬裡遊;青目睹人少,問路白雲頭。”可為其一生之寫照。《景德傳燈錄》第二十七卷記載,布袋和尚身材肥胖,皺眉大腹,出語無定,随處寝卧;常用杖荷一布囊,凡供身之具均貯于囊中,時人稱為長汀子布袋師。師能示人吉兇,頗能預知時雨。梁代貞明二年三月,師将示寂,于嶽林寺東廊下端坐磐石上,而說偈曰:“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偈畢,安然入寂。其後,有人于他州見師負布袋而行。世人以其為彌勒之化現,江浙之地多畫其像,流傳于世。又傳至日本後,成為日本信奉的七福神之一,民間多祭祀之。

布袋羅漢,十六羅漢之一,又稱為因揭陀尊者。此聖者與其眷屬一千三百阿羅漢住于廣脅山中,護持正法,饒益有情。唐代禅月大師貫休繪制其像:杖藜倚肩,左手托經,垂頭注視,右手掐珠。蘇東坡曾贊其形象:“捧經持珠,杖則倚肩,植杖而起,經珠乃閑。不行不立,不坐不卧,問師此時,經杖何在?”又有一種傳說,因揭陀原是印度一位捉蛇人,捉蛇是為方便行人免被蛇咬。他捉蛇後拔去毒牙,放生于深山中,因發此善心而修成正果,他的布袋就是用來裝蛇。

彌勒菩薩,彌勒原是梵文音譯,意譯“慈氏”。《彌勒上生經》《彌勒下生經》記載,彌勒出生于婆羅門家庭,後成為釋迦牟尼佛弟子,先佛入滅,住于兜率天中,以菩薩身相為天人說法。相傳菩薩欲成熟諸衆生,由初發心即不食肉,以此因緣名為慈氏。《大日經疏》卷一則說慈氏菩薩以佛四無量中之慈為首,此慈從如來種姓中生出,能令一切世間不斷佛種,故稱慈氏。釋迦牟尼世尊曾經預言授記,當其壽四千歲(約人間五十七億六千萬年)盡時,彌勒菩薩下生此世,于華林園龍華樹下成佛,分三會說法度一切衆生。以其代釋迦佛說教之意,稱作一生補處菩薩;又至彼時已經成佛,故又稱彌勒佛、彌勒如來。據《法華經》《平等覺經》所說,彌勒與佛陀另一弟子阿逸多是同一人;然據《中阿含經》《出曜經》及《大毗婆沙論》等所說,則以彌勒與阿逸多為不同之二人。在密教中,彌勒菩薩是胎藏界曼荼羅中台八葉院九尊之一(位居大日如來之東北方),于金剛界曼荼羅則為賢劫十六尊之一。中國一般寺廟供奉的笑口常開胖彌勒,則是五代僧人契此和尚,因傳說為彌勒化身,故後人塑像供奉之。

由此可見,布袋羅漢、布袋和尚和彌勒菩薩這三者,雖然不是同一個人,但确實有一定關系。尤其布袋和尚,在曆史演變中,已經成為彌勒菩薩化身,甚至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比天冠彌勒印象更深刻。至于布袋羅漢,在一般人眼中,也容易與布袋和尚混為一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