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正是刨地瓜的時候了,每年霜降前後就開始了。看到地瓜,我就會想起小時候跟着大人去栾地瓜的場景來。
我們那裡過去地瓜都是種在女郎山上的,因為好地都是種糧食的。種地瓜很費事,要先用地瓜母子育出地瓜秧來。在三伏天最熱的晌午頭栽上,因為這樣秧苗成活率高。大熱的天溫度高達三十多度卻得挑水飲西瓜窩了。這活我就幹過一次,那時還是在1986年我十六歲,剛學會挑水時,我們表姊妹六個去幫小姨家種地瓜的。一擔水也得七八十斤重,自己從井裡用辘轳打上水來,再挑着走三百多米去山地裡。一趟也得歇歇兩三次,一天下來累得膀子都紅腫了。所以也就有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體驗。地瓜種上後基本不需要管理了,大部分是靠天吃飯,因為它很耐旱,所以在山上種的多。地瓜是我們的最愛,可以蒸着吃,煮着吃,也可以烤着吃。而母親卻吃的很少,因為五九六壽挨餓時她沒少去泰安萊蕪一帶大山裡背過地瓜幹,所以也是吃的夠夠的了。
收地瓜的刨完後,肯定有刨不幹淨的時候,所以也就有來栾地瓜的了。我們栾地瓜的時候,也就十來歲,跟着母親和倆姐姐去的。栾地瓜大軍一般是一個人一把镢頭肩膀上挑一個糞筐,或者在帶條破麻袋,到處去找地瓜。地瓜都是栽在級子上的,溝子是下雨用來存水的。也有很少地瓜紮根很深或者紮偏了地方沒被發現的。所以就有“漏網之魚”了,也就招來了栾地瓜的了。運氣好的一塊地趕上一家收的不仔細的就會多刨幾塊,運氣再好的可能正好一棵秧下一大墩好幾塊的,所以沒有規律可言。或許也有一塊地費半天勁一塊沒栾着的。栾地瓜就是用镢頭刨地,有時候一镢頭也許正好刨在地瓜上了,成為“傷镢”,雖然地瓜斷了,但是也很高興,趕緊挖出來,扣掉上面泥土扔糞筐裡了。一天下來,最多栾兩筐地瓜就很不賴了。不知道要跑多少路,挖多少镢頭,畢竟也是僧多粥少,那麼多人都來撿漏,哪有那麼多地瓜呢?
栾地瓜也需要技巧的,一般是看級子上的地瓜秧,如果有斷了秧的,看着沒被動土過的可能就是“大魚”了。被翻過土的地方也許有被埋住的地瓜,這個也是全憑運氣了。運氣好的一霎也許就能滿框了,也許費半天勁刨很多土卻收獲寥寥的。每次用镢頭挑着沉甸甸的一糞筐地瓜回家時也是樂的合不上嘴了,而且逢人就說,今天可不孬,沒想到栾這麼多地瓜……
壹點号 壹粉56858204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