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打破專業新壁壘

打破專業新壁壘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0 00:25:57

打破專業新壁壘?不久前,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學院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大四學生補星瑩登上新浪微博熱搜榜,以“49個滿績,發SCI論文,拿競賽國獎,擔綱企業項目主力”的全能表現保研清華大學,引發網友“頂格學霸姐”的稱贊,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打破專業新壁壘?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打破專業新壁壘(危機專業的自強之路)1

打破專業新壁壘

不久前,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學院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大四學生補星瑩登上新浪微博熱搜榜,以“49個滿績,發SCI論文,拿競賽國獎,擔綱企業項目主力”的全能表現保研清華大學,引發網友“頂格學霸姐”的稱贊。

在電子科學與技術系系主任鄭鵬看來,學生因綜合實力出衆而“出圈”,是該專業“化危機為動力,從瀕危到強勁”改革的縮影。

“從2018年學校為優化專業布局果斷砍專業,到如今專業布局更合理、表現更硬核,杭電走出了一條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新時代人才培養的新要求,以科研育人、實踐育人和創新育人為特色的專業建設與多元育人深度融合之路。”杭電黨委書記王興傑表示。

自由分流,專業面臨危機

2018年,杭電宣布“将砍掉53個專業中的11個低效本科專業”,“砍專業率達20%”的做法在高等教育圈引起廣泛關注。

電子信息學院是學校作為電子信息特色大學的主幹學院。學院原有電子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光電等專業。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因“定位不清晰”“與其他專業關系沒厘清”“辦學低效”等原因被砍。

與此同時,剩下的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在“砍專業”大潮下也感受到了危機。2015年,浙江省規定從2017級開始,大類招生的學生專業分流時自由選專業。由于傳統強勢專業電子信息工程受到追捧,其他專業遭遇生源危機。2018年“自由流來”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學生隻有53人,僅占學院本級學生總數的約10%。

“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在學院一個年級隻有10%的學生願意選,且這10%的學生成績基本處于本年級排名後50%。”鄭鵬說,因專業前景不佳,當時自己幾乎每天晚上都失眠。

“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偏基礎研究,專業特色還未完全彰顯,因此當時不少學生對專業不買賬。專業建設的核心是培養優秀人才,連人都沒有咋培養?關鍵是把專業做好,把學生留住甚至吸引更多學生進來,在動态流動中做強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師鄭梁說。

這也比較符合杭電近年來專業建設的理念,專業優化本來就是動态的,專業動态理念也可以倒逼學校辦學升級,一些對學生缺乏吸引力的專業,可以通過資源重組、挖掘内涵“強身”,實現“做優做強”,從而讓學生回流。實際上,專業危機中蘊含着機遇。

自強“三闆斧”,招招指向育人

在“生死存亡”之際,“化危機為機遇,從自救到自強”成為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師們的共識。從“讓專業香起來”的需求端,該專業走上了“改革自強之路”。

由于該專業教師大多來自學校科研基礎深厚的微電子CAE研究所,科研造詣較深,在學生少教師多的情況下,專業負責人秦會斌鼓勵教師把自己的科研項目拿出來,“請”本科生入實驗室,成規模地做科研。

為此,從2016年起,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開辦“科技訓練營”。2017年時,鄭輝還是一名新進講師,名下沒有研究生,他将自己準備攻關的科研項目通過“科技訓練營”發布,很快招到5名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大二學生。“其實當時學校正由教學研究型大學向研究教學型大學轉變,雖然不是‘雙一流’建設大學,但本科生生源質量毫不遜色,不少人都是做科研的好苗子。”鄭輝說。

如今,本科生科技訓練營的導師隊伍,實現了電科專業教師全覆蓋,還包納了80%的電科專業學生。“老師們出于留住學生、吸引學生來專業的想法,都很支持科技訓練營,願意拿出項目花時間帶學生,基本是對每個本科生一對一指導。随着學生科研産出源源不斷,大家發覺科研育人的路子走對了。”教師邵李煥說。

随着學生在實驗室接受科技訓練的深入,專業課學習越來越受學生重視,從而促進了學風以及專業課體系的優化建設。“我們專業的基石是電子材料與元器件、現代電路與電磁兼容。我們深度挖掘專業課教學資源,優化課程内在體系。隻要課程對學生長遠發展有利,我們就會開設,而且特别注重專業課的内部體系知識連接,以把握好專業育人的主線。”鄭鵬說。

比如,不少大學的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課中都沒有EMC電磁兼容課程,因為這門課對理論基礎要求較高,且短期内作用不明顯。學校結合專業的特色,是浙江省屬高校中最早開設此課程的學校。而随着國内外對EMC标準要求越來越嚴格,社會上發現杭電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的EMC電磁兼容課“不乏遠見”。

專業育人也要輔以科技實踐。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通過學生大量科技實踐“力求培養能解決複雜工程問題的專業人才”。補星瑩于2018年進入教師邵李煥的創新實驗室,并成了“全能選手”。這些年以她為主或作為主要參與人員進行了多個項目開發,還和實驗室本科同學組隊拿了機械設計國獎。“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是在老師指導下,我做了升降桌等科技産品開發項目,寫了幾萬行代碼,産品的市場接受度很不錯。”補星瑩說,自己得以保研清華大學,主要“得益于豐富的科技項目實踐培養起來的綜合實力”。

“專業建設的最終落腳處是育人。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通過探索科研育人、專業育人、實踐育人制度機制,夯實專業内涵底蘊,培養出了一批批專業素養高、全面發展的電子科學技術人才。”電子信息學院院長李文鈞說。

“師生相長”,專業内涵強身結碩果

随着專業建設改革舉措的強力推進,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變得“香”了起來。數據表明,2018年到2021年,電子信息學院大類學生在自由分流中,選擇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數分别為53人、120人、134人和144人。同時,生源質量也大幅提升,2018年學院績點前100名的學生選擇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概率不到10%,而到了2021年則接近了40%。“學生都是自發來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的,且成績大為提高,還有不少學生是從其他學院轉來的。正是由于專業的基礎變得更紮實、水平提升了,才能‘築巢引鳳’。顯然,保住專業的初始目的達到了。”鄭鵬說。

專業内涵強身的更大利好是學生培養質量的明顯提升。這些年,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學生的科研産出“一年一個台階”。2018年到2021年,學生作為第一作者發表的SCI論文數分别為1篇、4篇、5篇和11篇。學生申請專利數也迎來了爆發期。2017年到2020年,學生競賽拿獎、做項目的增長率達到了350%。考研成功率從不到10%上升到30%,直接就業的學生則80%進入華為、海康等高科技企業。

數據背後是學生滿滿的獲得感。在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最為低潮”時期選擇該專業的學生範力甯,進入鄭輝實驗室3年,就從普通學生成長為“科研咖”。其間他發表了兩篇SCI論文,做了好幾個落地項目。“進實驗室不久我就産生了探究興趣,為了做科研發論文,專業課學得很用功。鄭輝老師指導我的精力投入,甚至大于指導研究生。”範力甯說。

專業強身之路同樣讓教師受益不少。這些年,這一專業的不少教師分别成為“科研咖”“專利指導咖”“競賽指導大牛”以及教學名師。鄭輝就因為指導的學生總共發表了11篇論文的卓越成績,被破格評為副教授。而2016年,他上的選修課“現代儀器分析與技術”,還曾因當時專業總人數少以及學生對“這門課主要有利于科研”不太感興趣,選修學生不到30人。近兩年,随着專業整體培養水平上漲,越來越多學生想做科研,每一級選修學生都接近百人,該課成了名副其實的硬核“網紅課”。

“專業是本科教育的根基,培養人才是專業建設的命根子。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在學院内勇于參與競争、直面挑戰,化危機為動力,從較少學生問津到成為國家一流專業。專業内涵強身的探索很有成效,值得推廣。”王興傑說。

《中國教育報》2021年12月20日第9版

作者:通訊員 程振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