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電網無功補償的重要性和實際問題的解決已成為業界共識,各種無功補償裝置被廣泛應用于電力系統中。通過對相關數據的分析,發現配電網的無功功率約為有功功率的1.3倍。不同于無功功率的輸送,在輸送過程中會産生較大的功率損耗,降低功率的同時,還會産生較大的電壓降,使配電網無法正常運行,針對以上情況提出配電網無功補償裝置功率控制技術無功補償方案。
在實際的無功補償裝置運行過程中,常會出現持續過補、階躍上升以及階躍下降的功率輸出情況,為了觀察功率 控制技術在不同的裝置運行情況下的控制效果,分别設置兩種不同的運行環境,具體操作:配電網節點0,1,接入有載調壓變壓器,調壓範圍[0.95, 1.05],可調8檔,調整步長為0.0125;節點30接補償電容器組,調整步長為50kvar,調節範圍為0~300kvar。節點10接入靜态無功補償裝置,無功補償間隔為 0~500kvar。節點17與蓄電池相連,蓄電池容量為1000kw h,充放電效率為95%,最大充放電功率為200kw,初始容量為500kw h。
無功補償裝置功率運行類型 |
實驗次數 |
控制目标功率值/w |
技術控制目标功率穩定值/w |
技術控制目标功率穩定值/w |
所提技術控制下的功率穩定值/W |
持續過補 |
1 |
112.0 |
114.7 |
113.4 |
112.2 |
2 |
95.5 |
96.6 |
96.1 |
95.7 | |
3 |
132.0 |
133.5 |
132.9 |
132.1 | |
階躍上升 |
1 |
88.0 |
89.2 |
88.5 |
88.2 |
2 |
100.0 |
101.0 |
100.7 |
100.1 | |
3 |
98.5 |
99.8 |
99.3 |
98.8 | |
出配電網無功補償裝置的功率穩定值的平均偏差分别為1.5W和0.82W,而所提技術下其功率穩定值的平均控制偏差為0.18W。由此可見,綜合多次控制實驗結果,應用設計的控制技術得出的功率運行結果更加接近目标值,因此設計的控制效果更優。
因此采用無功補償裝置功率控制技術可以實現補償功率與裝置運行功率的同時控制,并解決了傳統控制方法中存在的控制偏差問題,因此在實際的電力系統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