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中,為什麼愛用中秋對重陽,看看這兩個節日的含義就知道了
一個很有意思的文字現象,通常古詩中有詩聯,在寫到中秋的時候,往往會對應重陽節,且顯得特别隽美和深沉。比如:
”雨過中秋明月時,病孤九日菊花期。
絕憐佳處有如此,亦勸斯人共和之。“宋朝趙蕃《九日懷在伯》
在應當中秋月明的時候,卻是在雨中度過的中秋節。在重陽節本該熱鬧的時候,自己卻病了,錯過了重陽節看菊花的佳期。
但是我卻覺得這樣的情境是最好,我也勸你和我一樣的心情,請來回應我這首詩吧。
如果不看标題,會覺得這首詩有一種病态的孤獨感。反正中秋過了,重陽節我也病了,就讓我顧影自憐,孤芳自賞,我就愛這樣的孤獨,有本事你和我一樣,清冷清淡,狷介輕狂啊。
我以為這個詩人就像是孤獨高手,體會那種不和人共處也懶得和人共處的孤獨。實際我并不喜歡這樣的倔強,一個人心太空,反而生出冷漠和自憐來,終究是病态的。
但是當我回顧題目,卻動容了。
他是在重陽節,懷念一個朋友,中秋節他不能來相會,而那天在下雨,重陽節兩個人也不能相會,因為他自己病着,且對方在遙遠的地方。
濃重的相思醞釀成一種惆怅,反而對朋友說,這樣相思也挺好,我看着菊花想你,給你寫詩,也希望你能如是。
中秋節是仲秋的佳節,而重陽節是晚秋的佳節。
它們都是在秋天最美好的時段。
中秋節是在秋分左右,太陽南行停留并開始越過赤道,晝夜平分,溫度回歸到宜人的類似春分的時段,此時天空高爽,如果沒有陰雲和雨水,這是一年中最美的圓月。古人在中秋月上寄托了最美的思念和團圓祝福。其中有親情,有愛情,也有友誼。
當天上一輪明月升起,少年同學會一起賞月,而不能相聚的朋友會望着月亮,回憶起從前的點滴相聚,并把相思寄托在明月上。
中秋節自宋朝以來,以家庭團聚為主,同時也表達對朋友的思念。當然也有無數自在的年輕人攜手看月,度過青春少年浪漫純真的時光,這些時光往往成為深厚感情的回憶,安慰人生孤獨寂寞的時段。
而重陽節則在晚秋,離中秋節不到一個月,此時氣溫平穩下降,晝夜溫差大,寒露滋生最美麗的菊花,而白天,天氣更加高爽,是一年當中最适合和朋友家人登高祈福的日子。
戶外的運動,健康了體魄,壯麗明淨的山水開闊胸襟,更重要的是一起結伴登高的多是好友,因為中秋節家人和團聚而不能在一起的朋友,實際重陽節彌補了缺憾。
所以古代的重陽節,雖然也是敬老團聚,但是有更多的機會,和朋友一起,是以朋友聚會為主。登高踏秋,在友誼中賞玩山水,在山水中升華友誼,互動更多。
那麼了解了中秋節和重陽節的細微不同,再來看這首詩,你會覺得分外情長。
從中秋節就開始盼望和你一起,結果又錯過了重陽。
但我的思念一直沒有改變。這思念慢慢釀成酒,在心中,是孤獨,也是孤獨中的情誼深長。
最後一句是,海内存知己,有心則感應。
了解了中秋和重陽節的具體含義,再來看看那些中秋對重陽的詩詞,有着時間醞釀的相思和牽挂,更顯得思念情深,更有思念和情感的延續性。
”前言在耳不應忘,秋向南坡曆上方。
九日籬邊花未透,中秋雨霁月新涼。“宋朝王洋《問訊吉父六首·前言在耳不應忘》
這一首同樣是表達知己間的綿長思念和相知的,讀來很有意思。
我記得你上次說的話,一直在耳邊回想。你讓我秋天的佳節站在南面山坡上。
你說你會給我驚喜。
這重陽節還沒有到,我日日看着南坡上的菊花還沒有開放。
我記得你說這話時,是中秋節夜晚的雨後,有一輪明月照耀你我。
實際含義是什麼呢,中秋節兩個人在南坡看月亮,對方和他約好,重陽節還是在這裡一起看菊花。重陽節自古是兄弟節,這兄弟是從血緣擴展到如兄弟是朋友。
他寫下這首詩,是告訴對方,你的話我一直記着,所以期待重陽節的到來,可是朋友,你和我一樣看中友誼,會如約出現在重陽節嗎?
我們知道中秋和重陽節之間相隔24天,是要多麼親密融洽的朋友,才會相逢的人渴望再相逢。
中秋到重陽節這個時間不長不短,真的喜歡,如同真的愛情,總願時時相見。
中國古老的節日,有這樣連貫的美好,如果你相信,每個佳節都是情誼的加持,直到如醉重逢。
”儋耳重陽菊滿頭,恰如佳月即中秋。
歸來唱著中原句,卻道黃花蝶也愁。“宋朝曾幾《九日二首·儋耳重陽菊滿頭》
重陽節是中秋節的延續,是節日的延續,也是情感的延續。無論是愛情還是友誼,是家還是國。
中秋節沒有圓滿的牽挂和思念,會在重陽節補上,中秋節已經圓滿的愛,會在重陽節回味。
但是這一首,卻是寫的國愁家恨,分外深沉。
我在海南島的儋州過的重陽節,這裡菊花插滿了頭面,看着,讓我想起了中秋的月亮。宋朝人崇尚自然,每個節氣都會簪花,男人在重陽節,也會菊花插滿了帽子和頭發。
一句恰如佳月即中秋,這形象的比喻,也真是可愛,你仿佛看到了滿頭菊花的大臉。
他為什麼會聯想中秋的月亮,一定是他思念家人吧,可是中秋才過不到一個月呀。如此多情。
然而看到後面,我就沉默了。
他的中秋月亮是國土金瓯,但是,曆史走到他這裡,卻發生巨變,43歲的他在淮南官任上遭遇北宋破國,從此中原被金國占領,且這種局面一直延續到南宋滅亡,半壁江山沒了。
宋朝人愛國,常常會以中秋月比喻國家版圖完整。
但是這個重陽節,他看到中秋明月一樣的菊花卻黯然。
因為他是河南洛陽人,1127年之後,河南不再是宋朝的實際管轄範圍。
他的中原河南,再也回不去了。
他登高望遠,河山變樣,之前從來沒有一個重陽節,讓他如此懷念故鄉,故鄉的中秋明月。很多事情變了模樣,不在滄海桑田的歲月漫長,隻在翻雲覆雨的瞬間。
我唱着家鄉的童謠,唱到菊花,蝶也愁。這是我看到的最悲涼的重陽節,中年喪失了國土和故鄉,從此明月成了記憶中的明月,縱然在當時不久,短短24天,也成了當年明月。
”中秋昨已等閑過,重九今還如夢來。
霜鬓數莖羞堕帻,黃花三度笑空杯。“範成大《殊不惡齋秋晚閑吟五絕·中秋昨已等閑過》
這是範成大的歲月之歌。在沒有朋友的隐居生活裡,年複一年歲月匆匆。
中秋節沒有朋友相伴,已經尋常過了,重陽節也沒有氣氛,像夢一樣飄過來又走了。
我看見鬓邊的白發,簡直不敢脫頭巾。
已經三年了,已經三年,獨對菊花,而故人不來。
我等他很久了,然而又一年過去,隻有菊花三次笑着我的等待。
我相信範成大一定在隐居的歲月,等待一個知心朋友。其實範成大的交遊相當廣泛,但是落在心上,卻不多。人生大抵如此,有這樣一位朋友,留在心上,中秋節和重陽節無他不歡,但是總總原因,沒有踐約。
中秋對重陽,時間釀酒,思念更深,情誼更長。
“南國風煙深更深。清江相結是廬陵。
甘棠兩地綠成陰。
九日黃花兄弟會,中秋明月故人心。
悲歡離合古猶今”。宋朝向子諲浣溪沙(簡王景源、元渤伯仲)
這是我喜歡的一首朋友詩。向子諲寫給知己大哥和弟弟的。
我行南方,這裡的秋天風煙更重,我因為事情所系,一直向南。
而我知道一條清江水,聯系着我們的感情。你住清江頭,我行清江尾。
隻有那象征兄弟的棠棣樹在兩地都一樣綠葉成蔭。
我期待着重陽節兄弟們一起登高,重新暢快的飲酒相逢,卻隻剩下年年中秋月,寄托我的心。
這世上的悲歡離合,古來就是,不從人願。
但是記得我在南方最深的煙水裡,思念你們。
這首詞将中秋月和重陽節聯系起來,有感情的人,每個佳節和佳節間的時光,隻會讓思念如酒,更加深厚深醇。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