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魚叔對一部「小破劇」上頭了。
它很短,短到每集隻有5分鐘。
它很剛,集集戳中敏感話題。
甚至可以預定今年「最大膽」的國産劇。
不信?
幾個片段感受一下——
地鐵車廂貼滿了「警惕女流氓」的标語。
一名男士仍然遭到非禮,事後反被指責是他穿得太暴露。
年輕男士深陷外貌焦慮,定期脫毛、保養、上瑜伽課,進行身材管理。
甚至還有專門的男德班,教育男人要溫良恭儉讓。
乍看之下,大概會覺得劇情有點離譜。
那麼,不妨把以上場景中的性别設定對調。
是不是就很真實了?
這些情節,都出自一部國産新劇——
《另一半的我和你》
《另一半的我和你》最大的亮點,就是開頭提到的高概念:
男性和女性,社會地位以及身份權利的對調。
這個概念借鑒了法國電影《男人要自愛》。
不過在劇本的處理上,做了本土化改編。
《男人要自愛》
之所以說這部劇大膽,是因為在目前的網絡輿論中,兩性話題堪比火藥桶,一點就炸。
拍好了,能啟發思考,緩和兩性間的矛盾;
拍砸了,那就是同時得罪兩撥人。
豆瓣8分 的評分說明,《另一半的我和你》完成得還不錯。
但罵聲自然也不少。
部分極端人士更是出言不遜,怒刷一星。
魚叔今天就來聊聊這部劇。
至于該誇該罵,決定權交給你們。
前提是,保持理性。
《另一半的我和你》屬于迷你劇。
一共32集,但每集不到5分鐘,總時長也就一部電影。
上下集的銜接節奏很快,适合一口氣刷完。
男主角高子芮(劉芮麟 飾)是一名機長,也是個「海王」。
對待感情從來是走腎不走心。
在自己的生日派對上,他瞄準了新的目标,乖巧的便利貼女孩曉曉(代斯 飾)。
借着酒勁,半推半就将曉曉帶到了洗手間。
正當高子芮想要更進一步,他突然昏倒了。
醒來後,他穿越到一個性别文化倒置的世界:
女性至上,男性屬于弱勢一方。
高子芮照了照鏡子,被臉上煙熏妝吓了一跳。
走出洗手間,看見舞池中搔首弄姿的全是穿着短褲的男人。
從酒吧出來後,一摸口袋,香煙變成了紙巾。
路上還遭到了幾個機車大姐大的調戲。
他腦袋有點發懵,暫時搞不清狀況。
回到家,看見父親坐在沙發上織毛衣,半夜了還在等他。
高子芮不敢相信眼前的世界。
以為是在做夢,或者是整蠱類真人秀。
他想盡各種辦法要穿越回去。
有些方法還很「影迷向」,比如《大話西遊》的月光寶盒穿越,《不能說的秘密》的彈鋼琴穿越。
但全都失敗了。
沒辦法,他隻好認命,繼續留在這個世界。
緻敬《不能說的秘密》
他的身份不再是機長,而是剛剛被女機長甩掉的空乘小哥。
幸運的是,他再次遇見了穿越前正在親熱的曉曉——
在這個世界裡,她成了知名科技公司的老總Jacky。
高子芮自以為,隻要和Jacky再度發生親密關系,說不定有機會回到原先的世界。
所以他想辦法接近Jacky,到Jacky的公司去應聘技術員。
同時學着适應這個世界的規則。
男性要滿足來自社會和身邊親人的期待,隻為了在這個女權社會中不被人說閑話。
高子芮跟在Jacky身邊,鞍前馬後,計劃着一步步上位。
而Jacky身邊的其他男人,則感受到了危機。
為了避免失寵,續費了美容院年卡,工作得比以前更賣力。
嚯,「雌競」變成了「雄競」。
劇情進展到這,算是完成了前期世界觀的搭建。
處理「兩性關系」這種火藥味十足的題材,讨巧的方式是将其喜劇化。
《另一半的我和你》的前半部分,就是沙雕無厘頭畫風。
通過男性在女性面前的「卑微」行為制造笑點。
畢竟,想要引人思考,首先要吸引觀衆看下去。
魚叔就是這樣「中套」的。
隻是。
越往後看越笑不出來,也意識到這部劇并不簡單。
《另一半的我和你》絕不是為了惡搞而惡搞的喜劇。
随着劇情深入,它逐漸露出諷刺劇的「真面目」。
劇中以假象的大女子主義,來影射現實中存在的大男子主義。
當男性的性别特權,轉移到女性身上之後。
原先女性遭受的偏見與歧視,也轉移到了男性身上。
劇本能夠讓人産生代入感的原因在于——
這些情節在現實生活、新聞報道裡,都有大量的真實案例做支撐。
比如,很常見的「受害者有罪論」。
高子芮一個人走夜路,半道上被一群機車女攔住,在地鐵上被人摸了。
反而遭到責備:「你穿得這麼暴露,惹人犯罪。」
甚至身邊的親人也是這麼對他說的。
現實中,這種現象仍然屢見不鮮。
在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中也有類似的說法:
「女孩子凡事要小心,穿着要保守,行為要檢點,危險要自己躲開,不然就是你做得不好。」
這樣反而會給受害者造成心理上的二次傷害。
可事實卻是,隻要施害者有意侵犯,無論女性穿成什麼樣都是一樣的。
真正該重視的問題,是如何營造一個更安全的社會環境。
拒絕「受害者有罪論」(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比如,相親時的常見話術。
總是以「年紀也不小了」作為開場白,然後提出一長串的要求。
從結婚生子,到辭職在家帶孩子,再到孩子的教育問題。
三言兩語就把未來二三十年規劃好了。
仿佛相親隻是為了找一個保姆兼家教。
再比如形勢嚴峻的就業歧視。
高子芮去應聘技術員,專業相關的問題隻是一筆帶過。
然後就重點談私生活問題:
「有女朋友了嗎?」
「近幾年有結婚生子的打算嗎?」
「如果客戶對你提出特殊要求,你能接受嗎?」
簡直令人窒息。
現實中,女性在職場遭到的不公對待,也是一種普遍現象。
2015年,全國婦聯在多所高校的調查顯示:
86.6%的女大學生遭遇過招聘性别歧視。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還有其他一些零零散散的網絡概念,劇中也全都做了性别上的對調——
男人力氣大,天生就是看孩子做家務的料;
「喪偶式育兒」,被重新定義為爸爸獨自帶孩子;
但男人又被要求婚後也應該有自己的事業;
黑闆上的男德課闆書,「娴」字甚至那女字旁換成了單人旁;
快餐店的廣告「我從小吃到大」,參考了某品牌椰汁的廣告;
男士整形廣告的口号「男人美了才完美」,也在内含某知名醫美品牌的廣告「女人整了才完美」。
以上情節,性别對調之後,就幾乎是真實情況了。
《另一半的我和你》利用一個高概念設定,以足夠有說服力的例子,反諷式地揭示了現實世界當中女性地位的現狀。
用魔法打敗魔法,用刻闆印象回擊刻闆印象。
就像評論中所說的:
「如果觀看這部劇時有多不舒服,那就越說明目前社會上的男女不平等現象有多嚴重。」
其實,不難理解為什麼會有人痛罵這部劇。
因為感受到了冒犯。
要麼被言中了,要麼被誤傷了。
但。
無論屬于哪一種,挑起兩性矛盾絕不是這部劇的目的。
因為在劇中我們也可以看到,無論是哪一種社會形态,但凡有一方完全淩駕于另一方,隻會導緻雙方共同的悲劇。
《另一半的我和你》不是在妄想構建一個女尊社會。
而是要借此引出大家對「男女平等」的思考。
不是男權,也不是女尊,而是平權。
《編輯部的故事》
所以才有了全劇最後的神來之筆——
Jacky也因為一次意外,穿越到了高子芮原先所在的世界。
可想而知,成長于女權社會的Jacky,自然不會甘願受排擠與壓迫。
當她試圖反抗時,發現身邊的女性無一敢站出來。
所以,她對身邊的同事說:
「男人最陰險的行為,就是引導女人自己嘲笑自己。」
最後一刻,當兩個世界重疊,高子芮和Jacky再次相遇。
那一幕,也象征着對男女平等的美好向往。
所謂平等,是指性别不同,人格平等。
女性的世界和男性的世界同樣廣闊,沒有人因為性别而阻礙了自我價值的實現。
今年的3月8日,央視新聞就曾發文說,「性别偏見對男女都是枷鎖」。
文中列舉了一些例子:
女生不适合學理科?
研究表明,性别并不影響大腦對學科的偏向。
「女司機」都是馬路殺手?
數據顯示,每萬人的發案率,男性司機是女性司機的8.8倍。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當部分極端人士對女性的維權進行污名化時,别忘了:
性别偏見對男性也是一種枷鎖。
男性必須要「陽剛」,不能「柔美」?
男性主外,女性主内,家庭主夫受人唾棄?
在既定的框架和偏見之下,每個人都被剝奪了太多的可能性。
「性别偏見對男女都是枷鎖」(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真正的男女平等,不是二元對立,而是多元豐富的。
是抛開性别身份的桎梏,每個人都被當作一個完全獨立的個體看待。
是每個人都做着自己喜歡的事,而不會因為性别而被說三道四。
是李銀河在《我的女性觀》中所寫下的:
「不贊成把女性特征絕對地歸納為肉體的、非理性的、溫柔的、母性的、依賴的、感情型的、主觀的、缺乏抽象思維能力的;
把男性特征歸納為精神的、理性的、勇猛的、富于攻擊性的、獨立的、理智型的、客觀的、擅長抽象分析思辨的。
每個男性個體和每個女性個體都是千差萬别、千姿百态的。」
所以,隻要我們還未達到這種狀态。
《另一半的我和你》這樣的劇,就有存在的意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