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企業搬得出留得住?搬得出,穩得住,能緻富脫貧攻堅路上,易地搬遷不僅是幫群衆建新房、安新家,還包括重塑生活搬遷群衆就業穩定、生活穩定,易地搬遷才算完成了任務,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确保企業搬得出留得住?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搬得出,穩得住,能緻富
脫貧攻堅路上,易地搬遷不僅是幫群衆建新房、安新家,還包括重塑生活。搬遷群衆就業穩定、生活穩定,易地搬遷才算完成了任務
從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去往泸水市老窩鎮,200多公裡車程,預計5個小時左右,結果走了更長時間。山高路險,彎繞颠簸,摩擦損耗,直接導緻記者一行人乘坐的汽車漏油,隻能在路上走走、停停、修修。由此可見,怒江地區發展之難,首先就在于交通暢行之難。祖祖輩輩生活在高山峽谷中的各族群衆,脫貧緻富之難可想而知。
山裡進來難,山上生活苦,那就搬下來。這幾年,易地搬遷成為怒江幫助群衆脫貧的重要抓手。當地一位幹部說,“10萬群衆大搬遷是頭等大事”。有的縣由主要領導同志牽頭負責搬遷安置,有的縣在廣東珠海的協作幫扶下建起新社區,有的村子不需要大規模搬遷,但也在駐村幹部的帶領下保留民族特色、修建宜居新房。易地搬遷,托舉起各族群衆的緻富希望。
“搬”隻是第一步,“安”才是更關鍵的一步。在蘭坪一個搬遷安置社區,一名群衆說,“沒有想到會在縣城有一套房子”;福貢縣一位幹部說,“縣裡最好的地給了安置群衆”。脫貧攻堅路上,易地搬遷不僅是幫群衆建新房、安新家,還包括重塑生活。搬遷群衆就業穩定、生活穩定,易地搬遷才算完成了任務。
安穩先要安業。發展什麼産業、如何發展産業,是困擾深度貧困地區的一大難題。在怒江,有很多産業是為易地搬遷群衆“量身定制”的。福貢縣的阿路底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有一個民族服飾加工合作社,也是一家非物質文化遺産扶貧就業工坊。傈僳族的一個村小組整組搬遷後,很多村民直接在這裡工作,跟着民間藝人學習手工紡織、服飾制作,成品的民族服裝已經銷往海外。一名安置群衆說,目前每月收入2000元左右,“生活方便了,也改善了”。從農民變技工,從手把鋤頭變為穿針引線,生活更有奔頭,緻富路越走越寬廣。
安穩也要安心。易地搬遷是一項系統工程,既要做好程序性工作,也要做好暖人心的工作。在福貢縣指揮田安置點,有一片15畝的土地,管委會在平整之後均分成300多塊,作為“微菜園”交給搬遷群衆使用,自家種菜節省不少開支。在蘭坪縣永安社區,家長們就近務工,孩子們到社區的“兒童之家”做遊戲、學特長,讓人很踏實。解決好生活問題、育兒問題等“後顧之憂”,有助于讓搬遷群衆更快适應新環境,增強獲得感。安置搬遷群衆每項工作都圍繞“人”展開,成為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生動體現。
福貢縣沙瓦村曾因一部紀錄片《落地生根》為外界所知。見到村黨總支書記斯春梅時,筆者問她怎麼理解“落地生根”的現實含義。她說,“一是黨中央的好政策在怒江落地生根,二是易地搬遷政策在我們村落地生根”。政策落實得咋樣、根生得咋樣,看看住上新房群衆的笑臉、聽聽幼兒園裡孩子們的笑聲就知道了。山再高,有決心就不怕;路再險,有辦法就無懼。有黨的好政策、有敢于擔當的幹部、有充滿渴望的群衆,必定能齊心協力搬走貧窮的大山。
(作者為本報評論部編輯)
《 人民日報 》( 2020年10月15日 05 版)
來源:人民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