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漏鬥胸微創手術動畫

漏鬥胸微創手術動畫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01 04:52:58

【導讀】近來3D打印技術被一些醫生用在漏鬥胸手術中。從這些醫生大肆宣揚的熱情來看,似乎給人一種技術革命的感覺,好像是一種非常先進非常了不起的技術,但其實質卻經不起推敲,完全是多此一舉。

漏鬥胸微創手術動畫(漏鬥胸手術3D打印與忽悠)1

3D打印是個新鮮東西,像所有形形色色的新東西一樣,每遇到這樣的事物,聰明的國人便忍無可忍了,總希望即刻沾上新氣息以使自己的舊東西煥發又一春。這樣的願望十分可愛,但是,如果自己的老玩意兒本來就搭不上界卻非要沾染得過于牽強的話,就難免惹出笑話了。近來在漏鬥胸手術中使用3D打印的做法,顯然就是個天大的玩笑。

照目前已經大肆宣揚的幾家醫院的弄法,其所謂的3D打印,是于術前先完成患者胸壁骨性結構的3D重建,然後根據凹陷的形狀、位置、範圍設計出合适的鋼闆。表面上看,如此精準的設計肯定能量身定做出最理想的鋼闆。按照作者的說法,他們不但可以設計出最理想的鋼闆長度,而且可以設計出理想的弧度。決定術中鋼闆使用情況的兩要素恰好是長度和弧度,如果術前能做出最佳的設計,不但可以免除術中相應的操作,而且能保證消除醫生個人的主觀偏差,從而獲得最滿意的個性化設計。

單從理論上來看如上做法,幾乎如風花雪月般迷人。用電腦做個性化設計,消除了醫生個人主觀因素的影響,似乎是最靠譜的弄法。但是,這做法難道真的能做出好手術嗎?

臨床醫學是一個建立在經驗基礎上的實踐活動,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種醫療活動是全靠電腦或者人工智能完成的,即便是外科領域用得最廣泛的達芬奇機器人,也是在人的操作下完成的。所謂的機器人,幾乎沒有任何決策的智能因素,充其量不過是個工具罷了。

在漏鬥胸手術中,3D打印的做法顯然是想使用一些人工智能因素的,但非常遺憾,這樣的做法不但沒有将真正的智能發揮出來,而且會增加患者的負擔,增加醫生工作的強度,帶來更多的麻煩,因此絕對不是好的選擇。具體來說,3D打印的缺陷表現在如下方面:

其一,3D打印出來的鋼闆并不一定是最理想的鋼闆。如上所述,決定漏鬥胸手術中鋼闆使用的要素有兩個:一個是長度,一個是弧度。根據3D重建的結果對長度和弧度數據做出決策,表面上看是一個最直接的結果,實際上卻是個間接的東西,因為3D重建的結構畢竟不是真實的骨性結構,而是影像學的直接結果罷了。如今臨床上普通的做法是直接對患者的胸部做測量,這樣的做法雖然也被認為是間接的測量(因為測量的内容是體表的尺寸而不是骨骼的尺寸),但随着經驗的積累,這種做法獲得的尺寸更能滿足手術的需要,因此更接近實際需求。而最重要的是,由于這樣的測量使醫生可以實地觸摸到胸壁局部結構的特征,因此有可能為測量提供更好的修正,這符合手術操作的一般規律。而使用3D重建的方法進行測量會顯得非常機械,不可能有任何智能的因素做修正,于是反而不能達到最精準。至于鋼闆的弧度,一般的做法是在術中根據病理特征進行即時塑形。由于實際的畸形形狀千差萬别,這要求醫生必須根據畸形的特征随機應變。3D打印的過程發生在手術前,其結果怎能完全滿足千差萬别的手術的需求呢?醫生主觀的經驗往往會直接影響塑形的效果,相比之下,用計算機完成的塑形,則顯得機械而笨拙。如果術中再臨時根據實際手術需要對3D打印的鋼闆做調整的話,這樣的打印便完全是多餘之舉了。

其二,增加了醫生的工作量。一般的漏鬥胸術前隻需要做X線和心電圖檢查,特殊的病人隻需要做最普通的CT檢查便足以,因此漏鬥胸術前的準備工作往往是非常簡單的。而如果要做3D打印的話,術前必須做增強CT,然後還必須将檢查的數據轉輸給3D打印的公司先做數據處理,然後再做材料的打印。這樣的做法不僅增加了醫生的工作量,而且又多出了額外的3D打印的工作。看病的過程不是增加GDP的過程,如果僅僅是為了讓3D打印公司有更多的生意,GDP确實是提高了,但是,這顯然違背了醫學科學發展的規律。

其三,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負擔。為了做3D打印,患者必須做增強CT。這樣的檢查不但需要增強掃描,使患者沾染更多的射線,而且需要紮針,忍受更多的痛苦。而從經濟角度來看,不僅多出了額外的增強CT檢查費用,而且3D打印産生的所有操作費、處理費、材料費都會被熱火朝天地加到患者身上。本來做一台簡單的漏鬥胸手術大約3萬元就夠了,而如果用3D打印材料,則可能多出難以想象的費用來。

第四,可能使大量患者上當受騙。打着創新旗号的東西往往具有極強的欺騙性。收音機裡的老中醫就經常利用納米技術、航天科技、基因技術等新東西騙人。3D打印的弄法顯然是借鑒了老中醫騙人的伎倆,于是缺乏甄别能力的無辜患者便很容易被這樣的人捕獲了。很多患者不但沒有獲得夢想的好效果,反而付出了經濟上和肉體上沉重的代價。

到目前為止,漏鬥胸微創手術開展已有多年,手術技術已相當成熟,鋼闆的長度和形狀從來都不是制約手術成敗的關鍵因素。隻要醫生有基本的經驗,幾乎不會因為這樣的因素而影響手術的開展。如今的3D打印打着各種高大上的幌子,說是高科技,說是創新,說是人工智能,其實不過是幫助設計一下鋼闆的形狀和尺寸罷了。如果臨床的醫生都能得心應手地輕易完成這樣的工作的話,繞很大的圈子動用其他公司一大堆人力物力做設計,是不是有些脫褲子放P的嫌疑呢?

手術中的創新是科學發展的必然趨勢,真正的創新必須緊緊圍繞提高手術的安全性、降低手術的風險、提高手術的效果、提高治療的效率、改善患者的體驗、降低治療的費用等因素進行。如果所謂的創新隻是為了賺錢牟利的話,其司馬昭之心便顯而易見了,那最終是會招人唾棄的。

(王文林,專注于各類複雜胸廓畸形手術的外科醫生,醫學博士,中山大學博士後,工作wangwenlindaifu,公衆号《胸廓畸形手術專家》:wangwenlinyishi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