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突圍征文#
熱播劇《突圍》已接近尾聲,劇中塑造的不同人物引來大家熱烈的讨論。
據說,中福集團的原型就是華潤集團,林滿江的原型可能是華潤集團曾經的“一把手”宋林。
而作為林滿江轉移國有資産手段之一的長明保險,雖然沒有明确提到其原型,但長明保險的成長線背後,處處透着安邦保險的影子。
1. 成立靠國企
在齊本安與石紅杏的對話中點名,長明保險創立于2004年、起始資本6個億,其中有4個億是京州中福出資,占股66%。
對應的,安邦保險于2004年成立、最初注冊資金5億元,其中國企上汽集團出資1個億,占股20%。
2005年,安邦财險首次增資,引進國企中石化為新股東,上汽和中石化各自出資3.38億,共占股份40%。
2006年第二次增資,上汽繼續跟進,總出資達到7.58億,仍然占股20%。
2. 頻繁增資國企股份驟降
石紅杏說,長明保險成立不久即遇到金融危機,舉步維艱,京州中福就沒再參加其後面融資,因此股權也從最初的66%縮至不到10%:
這樣的成長過程,也有安邦的影子。
安邦财險在成立之初經營并不順暢,但增資頻繁,原始股東上汽集團參與了前2次的增資,之後的5次增資再未跟進,中石化在首次投資後也沒有再繼續投錢。
2014年安邦進行了最後兩次大增資,注冊資金從之前的120億一躍達到619元,一舉轟動業界,此時兩家國企股東的股份由最初的40%降到隻剩1.77%。(數據參考财新《穿透安邦魔術》)
3. 前10大保險公司
齊本安多次提到,長明保險集團已跻身國内十大保險公司。
國内前十的保險公司,老7家就占據了7個席位,剩餘3家能同時兼有财産險、壽險和養老的保險集團,好像也就隻剩安邦集團了。
《突圍》中有一大段傅長明與公司高管開會的畫面,其中提到了長明保險一個月的保費收入:
月保費收入高達7百多億,可能是故意誇大的,倒是有點接近2014年安邦集團的年保費收入。
4. 投資市場操作猛如虎
在同一次會議中提到,長明保險利用險資在資本市場攻營拔寨,一舉拿下6家上市公司:
長明保險利用險資的瘋狂舉動,和2014年開始大手筆在投資市場興風作浪的安邦也很相似。
2014年,安邦在國内增持招商銀行、成為民生銀行第一大股東、舉牌兩家地産上市公司金融街和金地集團,在國外買下紐約百年酒店華爾道夫、收購比利時FIDEA保險公司和德爾塔勞埃德銀行,投資操作猛如虎,比電視劇中的長明保險有過之而無不及。
而事實上,現實比電視更魔幻。
那些年,放開投資限制的險資猶如猛虎下山,在資本市場瘋狂嗜血,我們吃瓜群衆也算是曆史事件的見證人。
總之,《突圍》對長明保險集團的描繪,應該多少借鑒了一點安邦的成長故事,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加上與華潤集團的原型故事融合起來進行藝術加工,真真假假、似是而非,觀衆也不用較真了。
關注玩保錄,不被保險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