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同姓族人為祭祀供奉共同的祖先,在其宗祠、家廟的匾額上題寫堂名,因而堂号也含有祠堂名号之含義,是表明一個家族源流世系,區分族屬、支派的标記,是家族文化中用以弘揚祖德、敦宗睦族的符号标志,是尋根意識與祖先崇拜的體現。而挂于堂前的對聯,即為堂聯。
中華民族的每一個姓氏,都有自己的堂号,如李姓的“隴西堂”、王姓的“太原堂”、朱姓的“紫陽堂”、孫姓的“兵法堂”等。
堂号主要用于該姓氏家族的公衆物事與建築物,如家族廳堂、家譜名稱;家廟(祠堂)匾額、家族學校校名;以及紅白喜事、春秋祭祖時用的燈籠、祭幛等。作為家族個體,則将堂号用于生活器具,如鬥、箭袋、錢袋等,上書“某某堂記”,用以區别姓氏,标明族稱。
小考堂号之由來
一、以該姓氏發祥地郡名為堂号,亦即以郡号(郡望之名)為堂号
唐姓“晉陽堂”:晉陽指山西太原市。唐高祖李淵被隋封為唐國公,封地晉陽。“晉陽堂”指從晉陽遷去的唐姓後嗣。
李姓“隴西堂”:“隴西”即是現在甘肅臨洮。李姓以“隴西”為堂号涵義本籍不能忘。
此可稱為郡望總堂号。
二、以先祖之言行、美譽、功業等典故為堂号
張姓“百忍堂”:唐代壽張(今山東陽谷一帶)人張公藝九世同居,合家和睦。唐高宗封禅泰山,歸途幸其宅,詢問保守家業、敦睦同族之道。張公藝隻寫百餘“忍”字作答。高宗深以為然,命賜缣帛。以後族人就以“百忍”為堂号。
楊姓“四知堂”:東漢楊震為官清涼,一天縣令王密賄賂楊震,楊震痛斥:“汝不解我?”王密為難說:“半夜三更無人知,就收下吧。”楊震道:“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何為無人知?”楊姓後嗣為官清廉,遂以“四知”為堂号。
趙姓“半部堂”:宋宰相趙普曾以“半部論語治全國”為官,趙姓後嗣把“半部堂”作為堂号。
韓姓“泣杖堂”:韓伯愈犯錯,遭母親杖責,痛哭流涕。母親驚訝地問他:“以前打你從來不哭,為何今日哭得如此傷心?”韓伯愈答到:“以前兒子挨打覺得很疼,說明您老身康體健;現在您打我卻不痛,遂知母親年老體漸衰,所以才如此悲傷啊。”韓氏遂以“泣杖堂”為号。
馬姓“伏波堂”:東漢名将馬援,戰功卓著,名聞遐迩,“馬革裹屍”便是脍炙人口的曆史典故。後因功封“伏波将軍”,馬氏後人中有一支便以“伏波堂”為堂号。
三、以傳統倫理規範為堂号
古代各個家族常以傳統的倫理道德規範為堂号,以勸戒訓勉後代子孫。
如李氏“敦倫堂”、朱氏“格言堂”、任氏“五知堂”、劉氏“重德堂”、鄭氏“務本堂”、周氏“忠信堂”、蔡氏“克慎堂”、許氏“居廉堂”等,都體現了傳統的家族觀念。在各氏自立堂号中,十分普遍。
四、以祥瑞吉兆為堂号
古代人對祥符瑞兆十分重視,常認為是上天預示吉祥的征兆,往往以之為本族堂号。
如宋代王祐曾手植三棵槐樹于庭院之中,言其子孫必有位居三公者(古代百官朝會,三公對槐樹而立,故以三槐象征三公),後其子王旦果然在宋真宗時做了宰相,當政十餘年,深為朝廷寄重。其後人便以“三槐堂”為堂号,成為中國王姓中名人輩出的名門望族,與太原王氏,琅琊王氏并列為王氏三大支派。
五、以先祖的居所為堂号
為表示對同姓先世名人的仰慕之情,各姓中以其廳堂,居處為堂号。
白姓“香山堂”: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晚年隐居洛陽香山,号香山居士,其後人便以“香山堂”為堂号。
裴氏“綠野堂”:唐代宰相裴度,以宦官當權,時事已不可為,乃自請罷相,在洛陽午格創建别墅,起浩涼亭暑館,植花木萬株,綠蔭如蓋,名為“綠野堂”。裴氏一支遂有“綠野堂”之堂号。
六、以家族中科舉功名為堂号
在封建社會,一些名門望族人才輩出,科第連綿,為世人稱羨,遂以之為堂号。
如唐代泉州人林披,有子九人,俱官居刺史(俗稱州牧),門庭顯赫,世人敬仰,這支林氏遂以“九牧堂”為其堂号。
再如宋人臨湘人徐偉事績至孝,隐居教授于龍潭山中,有子八人,後皆知名,時稱“徐氏八龍”,後人即以“八龍堂”為其堂号。
七、以朝廷的封爵、谥号或旌表褒獎為堂号
此類堂号為曆代朝廷或地方政府封賞、恩賜、旌表而來。如“忠武堂”、“忠敏堂”、“節孝堂”、“孝義堂”等等。
速查開始:你的姓氏堂号是什麼?
以下為中國100個大姓的堂号和堂聯,快看看你的姓氏堂号吧!
注:
因篇幅所限,所列各姓堂号均以郡望堂号為準,每姓一個;
若該姓有多個郡望堂者,隻取其中較有名望的一個;
堂聯也是如此,一姓隻輯一幅;為篇幅所限,隻擇短制,未選長聯。
李—隴西堂。經傳道德,名重谪仙。
王—太原堂。王明學術,逸少風流。
張—太原堂。煙波徒釣,橫渠理學。
劉—彭城堂。阮稽作友,豐沛發祥。
陳—颍川堂。三君翊漢光喬梓,二阮扶唐駕竹林。
楊—關西堂。四知足畏,三喜同時。
趙—天水堂。風高琴鶴,圖繪麒麟。
黃—江夏堂。汪洋叔度,孝友庭堅。
周—汝南堂。軍推細柳,品合愛蓮。
吳—呈郡堂。人中骐骥,天上麒麟。
孫—太原堂。兵家祖,循史宗。
胡—淮陽堂。壽齊九老,名列四真。
朱—吳郡堂。鵝湖世澤,鹿洞家聲。
高—渤海堂。女中堯舜,學本程朱。
林—齊鄒堂。勵志禁煙,禦夷留恨;血書求救,為夫解圍。
何—東海堂。家傳三桂,學貫六經。
郭—汾陽堂。織女賜詞,汾陽壽考;郡主好禮,真定芳徽。
馬—扶風堂。雲台列像,銅柱标功。
羅—豫章堂。詩耽鄭女,曲感趙王。
梁—安定堂。眉齊鴻案,老踞龍頭。
宋—京兆堂。廣平守法,皇嗣延師。
鄭—荥陽堂。古之遺愛,号為司農。
謝—洛邑堂。東山系望于蒼生,西堂自誇夫奇夢。
韓—颍川堂。名高三傑,文冠八家。
唐—晉陽堂。帝堯啟緒,唐叔振封
馮—颍川堂。父号萬石,子通四經。
于—邗城堂。當代清官,救時宰相。
董—隴西堂。千秋良史,一代儒宗。
蕭—蘭陵堂。收圖興漢,輔政匡君。
程—安定堂。衡陽主簿,河洛淵源。
曹—濟陰堂。人稱誘虎,自慶接鸾。
袁—陳郡堂。揚風仁政,卧雪清操。
鄧—南陽堂。雲台首列,谏院知名。
許—許昌堂。萬卷畢覽,五經無雙。
傅—清河堂。蘭台名宰,版築肖形。
沈—汝南堂。四聲作譜,三善名堂。
曾—魯國堂。南豐撰史,西府迎親。
彭—大彭堂。作柱下史,封長平侯。
呂—南陽堂。老棄釣竿榮佐帝,少交中散喜多才。
蘇—河内堂。眉山三傑,滄浪一亭。
盧—範陽堂。盛唐四傑,大曆十才。
蔣—蔣鄉堂。為社稷器,具文武才。
蔡—濟陽堂。紙造桂陽,橋留松蔭。
賈—武威堂。篇陳訓诂,策上治安。
丁—濟陽堂。飛凫馴伏,化鶴歸來。
魏—钜鹿堂。書屏志畫,圖像表功。
薛—河東堂。三鳳媲美,五隽齊名。
葉—南陽堂。書成海錄,賦就雲官。
閻—天水堂。撫士得死力,谏役慰民心。
餘—新安堂。靈鼋負閣,釣魚列屯。
潘—河南堂。功推武惠,績著司空。
杜—京兆堂。書成通典,名列瀛洲。
戴—谯國堂。破琴示節,學禮删文。
夏—會稽堂。塗山啟瑞,梁國授徒。
鐘—颍川堂。詩書悅性,山水知音。
汪—平陽堂。壯元甘雨,童子春風。
田—北平堂。孟嘗好士,穰苴知兵。
任—任城堂。西川智士,南海名臣。
姜—東齊堂。平江保障,白石清歌。
範—高平堂。沼吳歸隐,述漢成書。
方—河南堂。巨山名翰,正學孤忠。
石—渤海堂。傳載純臣,詩歌聖德。
姚—吳興堂。爵封梁國,派衍桐城。
譚—弘農堂。七歲能登上第,三子盡作大夫。
廖—汝南堂。綠荔名族,紫桂書堂。
鄒—範陽堂。魯郡為鐘靈地,鄒屠乃遷善鄉。
熊—鐘陵堂。西山廉士,東閣直臣。
金—彭城堂。襲侯世爵,仁山隐居。
陸—河南堂。河北三虎,洛下雙龍。
郝—太原堂。夫人家法,宰相襟期。
孔—東魯堂。東山振铎,北海傾樽。
白—南陽堂。青衫司馬,紫清真人。
崔—清河堂。五原賢守,四皓齊名。
康—京兆堂。明經登第,馳射受封。
毛—西河堂。捧檄而往,脫穎而來。
邱—河南堂。文雅希範,像立昭陵。
秦—天水堂。聖徒樂善,蜀吏辯才。
江—江陵堂。刻炬成詩,夢筆生花。
史—京兆堂。直躬如矢,忠谏伏蒲。
顧—會稽堂。姿推三絕,扇藉一揮。
侯—上谷堂。霓龍節度,钜鹿經生。
邵—博陵堂。種瓜高隐,修竹盈鄉。
孟—平陵堂。孝著恭武,道傳孟轲。
龍—武陵堂。伯高敦厚,經德文章。
萬—扶風堂。忠實二字,經史一家。
段—武威堂。平姜錫士,夢鳳呈祥。
雷—馮翊堂。帝妃後裔,石室奇緣。
錢—彭城堂。澤承周府,名并錢郎。
湯—中山堂。文廟從祀,孝感動天。
尹—天水堂。中興良輔,東海名臣。
黎—京兆堂。修沙陽志,開孝義門。
易—濟陽堂。通經處士,釋褐狀元。
常—太原堂。節齊蘇武,名擅儒林。
武—太原堂。武班尚留遺墓,皇後竟号則天。
喬—梁國堂。相推文惠,邑号神君。
賀—河南堂。四明狂客,一代儒宗。
賴—颍川堂。秘書歸裡,禦史敢言。
龔—武陵堂。荊楚仙範,渤海清風。
文—雁門堂。洛邑耆英,出将入相;廬陵正氣,取義成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