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中國老百姓,接受曆史教育不外乎兩種途徑,一是戲劇,一是評書(民間說唱的各曲藝形式)。在傳統戲劇中,人們塑造了心目中的清官——包拯包青天。幾千的封建社會,雖然都是有王法的,但是,基本上仍處于人治,所以,能碰到一個勒政愛民的好官,是一方百姓的福分與期盼。
在清官戲中,有一個角色是最受觀衆追捧的,那就是手持尚方寶劍微服私訪的“八府巡按”。因為,當地方官為非作歹、欺壓良善,民間正義得不到伸張時,隻要“八府巡按”大人一出場,就貪官得懲、惡人當誅,還當地百姓一片純淨的天空。那麼,曆史上真有這樣英明神武的“八府巡按”嗎?
嚴格意義上來說,在封建專制時代并沒有“八府巡撫”這個官名。而“八府巡撫”實際上可能是個禦史,而且是最低級别的禦史,正式的叫法可以稱“侍禦史”。
在唐代,禦史卻隻有正八品,相當于現在的科級幹部。宋代的禦史也是八品官,明代則為正七品,清代略高,約為從五品。
人們之所以在戲劇中賦予“八府巡按”以巨大的權力與威名,應該是受了“巡撫”一職的誤導。中國的戲劇與小說是誕生于元明期間的,而巡撫一職最初就是設于明代。巡撫是中國明清時地方軍政大員之一。又稱撫台。巡視各地的軍政、民政大臣。清代巡撫主管一省軍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撫軍按民"而名。而以“八府巡按”為代表的巡視和禦史在中國曆史上延續了上千年,隻是後來随着明清市民文化興起,戲劇、小說等文學作品大量引用時,将“巡撫”誤用,才生造出了這麼一個官職。
這是一個美麗的誤會,願望雖然美好,但,封建專制的統治本身,是不可能清官遍地的,要想讓一個小小的侍禦史來改變官風是不可能的。隻有在以法治國的今天,巡視制度才發揮了巨大的威力,就像一把達斯魔之劍常懸在貪官惡吏的頭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