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傳統文化?經過長時間的深思熟慮,我們最終選擇了神秘的湘西作為此次社會實踐的目的地不止是因為湘西獨特的人文風情,也是因為此處美麗而又古老的傳統文化通過這三天的實踐活動,我們受益良多,不僅加深了對湘西地區的了解,也使自己在實踐中實現了全方位的提高,我認為這次社會實踐就是一把連接學校與社會地橋梁,通過這座橋梁,我們不再單純地學習課本知識,而是将所學融入社會,實現個人與社會的高度統一,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湘西傳統文化?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經過長時間的深思熟慮,我們最終選擇了神秘的湘西作為此次社會實踐的目的地。不止是因為湘西獨特的人文風情,也是因為此處美麗而又古老的傳統文化。通過這三天的實踐活動,我們受益良多,不僅加深了對湘西地區的了解,也使自己在實踐中實現了全方位的提高,我認為這次社會實踐就是一把連接學校與社會地橋梁,通過這座橋梁,我們不再單純地學習課本知識,而是将所學融入社會,實現個人與社會的高度統一。
這次實踐活動不再隻是單純的一次實踐,更是個人的一次全面的成長,從前期的實踐準備,到中期的實地考察,再到最後的綜合研究,每個團隊成員各司其職,搜查資料,互相配合,為這次實踐活動發揮自己最大的努力。我們也了解到了團隊協作的重要性,每個人不再隻是單獨的一個個體,更是集體的總和,都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通過實地考察,我們更加知道了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其源遠流長。作為師範專業的我們,本就肩負着傳承文化的重任,而這次實踐活動更讓我們深刻認識到我們每個人都肩負着義不容辭的責任!
為期三天的實踐活動,我們主要分為了兩個部分,一部分屬于文化調研,通過親自體驗非物質文化遺産苗銀鍛造和蠟染來了解這項傳承已久的文化。展台中精彩絕倫的工藝品深深地吸引着我們的目光。據介紹,直至今日,苗飾仍是苗族女性必備的節日盛裝,多以蝴蝶、錦雞等帶有祝福意味的圖案為主,素來以大為美,以重為美。而當我們自己體驗的時候才發現遠不如看下去的那麼簡單,在打造苗銀飾品時,哪怕我使了吃奶的勁,堅硬的銀子也不見變化,最後不得不請到麻利明老師親自出手,才看見銀子在他一錘一錘下漸漸初具雛形,最後通過獨特的工具,銀飾表面形成了大小不一的“錘紋”。
在這場身臨其境的體驗中既學習了這項工藝亦感受到濃濃的文化氛圍,是看見簡單樸素的銀子在大師手下捶打、拉絲、搓絲、掐絲最後形成精美的銀飾。不止如此在與非遺大師交談的過程中,我們亦知曉了非遺大師為了文化傳承所做的努力,“不馳于空想,不骛于虛聲。守藝,傳德。”他們不辭辛苦地将這項工藝傳承并推至全國,用自己精巧絕倫的手藝促進傳統文化輝煌發展的同時,也響應國家号召用産業帶動脫貧攻堅。以小我搏大我,帶領鄉親們脫貧同時亦讓傳統源遠流長!
震撼之餘,内心湧起深深的敬意,想起自诩為未來的語文老師,曾豪言要将中華文化聞名中外,此時不免慚愧。我想這次實踐活動帶給我的除了文化的震顫外,更是内心自豪感和責任感的迸發,雖然個人力量渺小,但我相信隻要我将專業知識與課外實踐相結合,大力推動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終有一天我也能有所成就并實現自己的抱負。
另一部分屬于個人鍛煉,通過制定計劃和目标并獨立參與實踐鍛煉自己的能力,不再局限于課本知識,而是實地考察,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而達到社會實踐的目的。從未單獨出過遠門的我們第一次前往未知的旅程,好奇與緊張的同時也讓我們清楚認識到“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意義,很多事情往往不像書中描寫那樣,而隻有通過親身體驗,才能認識到原來湘西文化不是囿于象牙塔裡可怕而又神秘的知識,而是獨具風情的民族文化,在一聲聲婉轉動聽的湘西民歌中真正地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實踐出真知,這次社會實踐不僅讓我提升了自己的能力,看到了課本上不會教授的内容,學到了學校中不會學到的知識,更讓我深深地認識到了作為漢語言師範類學生的文化抱負,是在自己掌握文化知識的基礎上推動文化傳承的源遠流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