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簡述黃河下遊地上河的形成原因

簡述黃河下遊地上河的形成原因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0 06:20:51

黃河,是我國第二大河流,全長約5460公裡,流域面積約752440平方公裡。它發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顔喀拉山,呈“幾”字形自西向東蜿蜒曲折流經青、川、甘、甯、蒙、秦、晉、豫、魯等9省區,最後注入渤海。

 黃河上中下遊的分界點分别是:上遊自源頭到内蒙古自治區河口鎮;中遊自河口鎮到河南省桃花峪;下遊自桃花峪到黃河入海口。

黃河上遊山高坡陡,峽谷多,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水多沙少,河水較清,徑流均勻。黃河出青銅峽後,地勢平坦開闊,進入甯夏平原和内蒙古河套平原。黃河中遊穿行于黃土高原,河兩岸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嚴重,再加上夏秋季多暴雨,洪峰流量大,長年累月對河兩岸山體侵蝕和切割嚴重,導緻泥沙俱下,成為世界著名的含沙量高的河流。而下遊卻自西向東流經華北平原,河道坡降小,水流平緩,加之河道寬水流淺,泥沙嚴重淤積,河床逐年擡升,所以黃河下遊長期以來幾乎全靠兩岸大堤屏障護衛。現在下遊河道一般高出兩岸地面約3~5米,個别地方甚至高達10多米,成為世界上著名的“地上河”。

黃河下遊“地上河”有這麼幾方面的缺陷,一是汛期防洪壓力大,特别是遇到持續的暴雨,洪水漫堤,決口曆史上經常發生,給兩岸人民造成了無盡的災難;二是“地上河”由于河道高,遇夏秋季暴雨時兩岸洪水無法排入黃河,導緻河兩岸城市鄉村排水不暢,生命财産時常受損;三由于“地上河”高懸地面,緻使不能有效的補給地下水,而兩岸平原地區人口衆多,工農業生産發達,水資源消耗量巨大,這也造成地下水産補失衡,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基于這些原因對“地上河”變“地下河”做以下設想:

一、第一階段在靠近入海口數公裡至數十公裡黃河河道開展調沙疏沙工程活動,增大河道坡降。考慮到黃河的水文特點,此工程可在冬春季節黃河枯水期進行為宜。工程目的是增大河水流速,沖擊力,讓水流攜帶更多泥沙入海,久久為功使河道下切,為“地上河”變“地下河”打下基礎。

二、第二階段在較長段河道下切效果明顯的基礎上,選擇一個黃河故道,在黃河河岸上建造閘口,引黃河水流入黃河故道。這樣一可以使閘口以上河道繼續下切,二可以減輕黃河汛期防洪壓力,三可以增加黃河故道兩岸水資源,發展工農業生産。

三、第三階段在第二階段基礎上,再選擇一個黃河故道,在黃河河岸上建造閘口,引黃河水流入黃河故道,進一步下切黃河河道,基本上實現“地上河”變“地下河”的目的。

四、在實施以上工程措施的同時,還可以有目的有計劃的在确保黃河大堤穩固安全的基礎上沿河道中線劃出若幹河段允許工程挖掘泥沙,或就地填埋鞏固河堤,或異地轉運用于建築工程,目的仍然是為了增加河道坡降,加速河道下切,變“地上河”為“地下河”。

五、繼續加大黃河中遊水土流失治理力度,退耕還林,植樹種草以及諸如加強相關小流域治理等工程措施,從而大幅減少下遊泥沙來源,達到根治黃河的目的。

總之,要根本上治理黃河,變“地上河”為“地下河”是十分複雜的問題,需要從水文地質、環境氣候、工程财力等方面進行充分的科學論證,并進行長期的努力,最終變害為利,造福沿黃兩岸人民!

簡述黃河下遊地上河的形成原因(黃河下遊地上河)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