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證證書有用嗎?認證認可 ↓↓認證認可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質量管理、提高市場效率的基礎性制度,是市場監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認證證書有用嗎?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認證認可 ↓↓
認證認可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質量管理、提高市場效率的基礎性制度,是市場監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随着認證證書總量突破300萬張(數據來源于國家認監委),我國認證認可行業也随之由量變轉向了質變,其作為質量管理“體檢證”、市場經濟“信用證”、國際貿易“通行證”,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愈發顯著。
然而時常還能聽到這樣的流言蜚語,“認證沒什麼用”、“認證證書隻要花錢就能辦”……
那麼為什麼會有認證認可制度,他必然存在的原因和作用又是什麼?
認證認可發展曆程
1947ISO國際标準化組織成立。旨在制定全球協商一緻的國際标準
1978中國加入ISO組織
1981第一個産品認證機構中國電子元器件質量認證委員會(QCCECC)成立,建立了産品認可制度
1983啟動實驗室認可制度
1984中國電工産品認證委員會(CCEE)成立。
長城标志家喻戶曉【CCC前身】,中國認證認可開啟了發展之路。
1988《中華人民共和國标準化法》頒布實施,明确實施質量認證工作。
1989《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頒布實施,明确在進出口商品領域開展質量認證工作。
1990《實施安全質量許可制度的進口商品目錄》内的進口商品,必須獲得「進口商品安全質量許可證書」并具有CCIB【國家商檢局】安全标志。
1991《中華人民共和國産品質量認證管理條例》,全面規定了認證的宗旨、性質、組織管理、認證條件和程序、認證機構、法則等。
1993《中華人民共和國産品質量法》頒布,明确質量認證制度為國家的基本質量監督制度。
1994中國質量體系認證機構國家認可委員會(CNACR)、中國實驗室國家認可委員會(CNACL)相繼成立。
1995中國産品認證機構國家認可委員會成立(CNACP)。
1995啟動認證評審員注冊制度。
2001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CNCA)成立。2001年也是中國加入WTO世貿組織的那一年,由于當時内外貿市場分割,對國産産品和進口産品分别實施兩套不同的認證制度,不符合國際通行的國民待遇原則。在“入世”談判時,這一問題成為談判焦點。在中國“入世”議定書中,我國政府作出了統一建立産品認證制度的承諾,涉及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的條款多達23項。2001年8月,為了适應我國“入世”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将原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和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合并組建國家質檢總局,并成立國家認監委,這标志着我國建立了統一的認證認可管理體系。
2002中國認證機構國家認可委員會(CNAB)成立。
2002中國質量認證中心(CQC)成立,并為海爾頒發第一張CCC強制性産品認證證書。
2002中國認證機構國家認可委員會(CNAB)成立。
2002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中心成立。
2002中國認證人員與培訓機構國家委員會(CNAT)成立。
2003《中國認證認可條例》頒布實行,這是我國第一部全面規範認證認可活動的行政法規,是我國認證認可工作法制化進程的重要裡程碑。
2004《認證及認證培訓、咨詢人員管理辦法》頒布實施。
2005國家信息安全産品認證管理委員會成立,為國家信息安全保障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基礎保障。
2005中國認證認可協會(CCAA)成立。
2006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成立,由原中國認證機構國家認可委員會(CNAB)和中國實驗室國家認可委員會(CNAL)合并。
認證認可在我國突飛猛進的發展,截至2018年底,共有認證機構480餘家,頒發有效認證證書近200萬張。
2018《國務院關于加強質量認證體系建設 促進全面質量管理的意見》。
認證認可的作用
01促進市場經濟體制有效運行
市場經濟的本質是交易的雙方能夠自由締結契約,市場經濟有效運作的基本前提是交易雙方都具有比較充分完備的信息,否則不僅交易難以進行,也難以通過競争性選擇實現優勝劣汰。交易中的信息不對稱可能導緻各種坑蒙拐騙,嚴重影響交易的秩序,影響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信息不對稱問題早在現代市場經濟形成之前就已存在,但隻有到了工業革命以後才變得十分普遍和複雜。認證認可制度,正是适應解決交易中的信息不對稱、降低交易費用、增進市場機制作用要求的一種制度安排。有效的認證認可活動,促進了信息不對稱問題的解決,保障了有效的市場競争,推動了現代市場體制的完善。因此,認證認可是市場經濟體制的一項基礎性制度安排,是市場經濟體制運行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02促進提升企業(組織)産品(服務)質量安全和管理水平
作為一種由具有較強專業能力的機構依據相關法規、标準或技術規範所進行的符合性評定活動,認證認可為企業及其他組織提高管理水平,改善産品、服務質量提供了一條重要途徑。對企業來說,能夠促使企業産品(服務)和管理更加符合标準和技術規範的要求,從根本上保證産品的質量安全,提高管理水平,改善經營管理和加強風險防範,提高競争力,促進企業融入國際市場。一些非企業組織,比如政府機構、政黨社團組織等,為了提高其管理的規範化水平,并借助于外部力量保持其管理的持續規範,不僅引入質量管理的理念,也引入第三方認證。
03便利和促進市場交易,降低交易成本
有效的認證認可制度,有助于需求方和社會公衆建立對産品(服務)質量安全、管理水平、機構和人員能力的了解和信任,從而有利于企業開拓市場、擴大銷路,這在國際貿易中顯得尤為重要。有效的國際互認制度能夠幫助企業消除産品銷售過程中遇到的貿易壁壘,并使企業的産品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内獲得國際市場的認可,從而為擴大國際貿易創造了條件。與此同時,認證認可制度的有效實施和發揮作用,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業乃至整個社會的交易成本,包括宣傳費用、談判費用、合同費用等,不僅有利于提升企業的競争力,也有利于節約社會資源,提升國民經濟整體的競争力。
04提高政府管理經濟社會的能力和效率
出于解決信息不對稱和負外部性的目的,政府需要對經濟活動進行規制,提出強制性的标準和要求,對此,企業必須遵守。例如,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從維護公共利益和安全、保護生态環境、促進社會和諧、引導和促進經濟健康發展的要求出發,需要政府制定關于産品質量安全、環保等強制性标準,并保障企業切實貫徹。當然,這種強制性要求是政府的作用,不是認證的作用。政府強制性要求的實現,可以采取強制性認證的方式(這是借用認證的手段,實現政府管理的目的),也可以不采取強制性認證的方式,依靠行政手段,要求企業達到政府的要求。但是,在規範和法制的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僅依靠行政的手段對企業進行管制,一是将面臨很大的責任風險,二是将投入大量的行政資源并耗費大量的行政成本。因此,從更加有利于政府有效實現其經濟社會管理目标的要求出發,政府應當積極地實現職能轉換,從這個意義上說,發展認證認可,逐步用認證認可替代現行的許多政府行政性管理方式,是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一條重要途徑。
05維護公共利益和安全,保護生态環境,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認證認可有助于保護消費者權益。通過認證認可,揭示出産品(包括服務)質量和安全等方面的信息,有助于消費者甄别和選擇更為合适的産品,尤其是當産品或者服務出現質量問題時,有利于消費者選擇更多的維權方式。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及企業社會責任認證等,有利于促進企業更好地履行勞動保護、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社會責任,保護員工健康和安全利益,促進節能降耗減排,保護生态環境,維護人與自然、經濟與社會的和諧,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另外,通過認證認可的實施,相關利益方對認證标志的信任和依賴逐步強化,有助于促進社會誠信文化的形成。
認證認可的本質屬性是“傳遞信任,服務發展”,是
企業産品生産的“出生證”,
産品質量安全的“體檢證”,
檢驗管理成果的“畢業證”,
進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證”,
識别企業品牌的“身份證”,
承擔社會責任的‘公民證’。
絕不是買證買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