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迫于無奈選擇進京上訪

迫于無奈選擇進京上訪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7 01:43:23

最近一段時間,有幾位網友在給袁Sir的留言中都有提到信訪,其中有一位比較激動,詢問是否可以在年後兩會時進京找國家信訪局反映情況。并且轉發了相關介紹的視頻截圖給我,詢問是否可行。我的回複統一是:如果沒有走完正常程序,冒冒失失的去北京信訪,都是非法的,如果引起了嚴重後果,還可能需要承擔刑事責任,所以一定要慎重。

迫于無奈選擇進京上訪(迫于無奈選擇進京上訪)1

一、何為信訪?信訪,法律之外的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表面看起來,信訪是一種比較直接的利益表達形式,實際上,由于信訪的有關信息一般要經過信訪辦公室工作人員的篩選,然後遞交給有關領導、有關機關,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信訪其實是有選擇性的、間接的利益表達方式。袁Sir提醒信訪一定要依法依規,違法犯罪的事情不能做。

迫于無奈選擇進京上訪(迫于無奈選擇進京上訪)2

二、哪些信訪方式是非法的?

之前公安部在2013年出過一份關于信訪的指導意見,裡面羅列了公民信訪的32條禁令,内容很長,有興趣的網友可以自行搜索《關于公安機關處置信訪活動中違法犯罪行為适用法律的指導意見(公通字〔2013〕25号 )》查看,裡面基本上主要集中在相關的治安管理處罰以及追究刑事責任。一些常見明顯是擾亂社會秩序、觸碰刑法的刑法在此不贅述,袁Sir需要重點提醒的是以下幾點也是非法的:

1、越級信訪

有些老百姓迷信找到的官越大,解決問題也就越快,因此在基層處理時一時滿足不了,就喜歡直接到省府或者直接進京去上訪,這是違反信訪條例,同時也是公安部羅列的公民信訪32條禁令之一。

信訪是化解矛盾的重要渠道,國家允許信訪,但必須遵守信訪的法律法規。信訪,是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級别上,農村是按照鎮/鄉、縣、市、省、國家排序;城市是按照街道、區、地級市、省(自治區、)國家五級順序管轄

因此,信訪人應當到本級或上一級信訪機關提出信訪請求,越級信訪的,上級機關不予受理。

2、去不适當區域信訪

信訪有專門的接待場所,如各級政府以及相關單位的信訪部門、信訪大廳等。如果去了錯誤的地方信訪,也有可能構成違法、犯罪。

但許多信訪人,由于缺乏對信訪的了解,所以采取了“普遍撒網”的方式,到處去信訪,機關領導人辦公地、外國使領館、國際組織駐華機構所在地、車站、碼頭、商場、公園、廣場等等。實際上,上述地方都不是合法的信訪場所。如果去了,就屬于違法、犯罪行為。

迫于無奈選擇進京上訪(迫于無奈選擇進京上訪)3

三、如何合法信訪?

1、信訪找誰?

雖然現在有信訪局,但并不代表信訪局是全權負責所有事情的。根據信訪條例,信訪人對下列組織、人員的職務行為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不服下列組織、人員的職務行為,可以向有關行政機關提出信訪事項:

①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

②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及其工作人員;

③提供公共服務的企業、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

④社會團體或者其他企業、事業單位中由國家行政機關任命、派出的人員;

⑤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及其成員。

如果是其他的,比如人大的事情找人大,法院的事情找法院,檢察院的事情找檢察院,如果是其他糾紛,就該起訴就起訴,該仲裁就申請仲裁,該複議就申請複議。

2、信訪程序是啥?

①争議雙方溝通。

②争議雙方無法溝通,或者無法解決問題的情況下,先找争議當事人的主管單位領導,或者本單位的信訪部門提出。這裡提到的主管單位,是指的供職單位。

③在供職單位主管領導無法解決的情況的下,向上一級單位的主管部門,或者信訪部門提出。

④上一級無法解決,并給出答複後,就涉及到逐級信訪。

在此,袁Sir需要介紹的是,一定是要在上級給出答複之後,才能去逐級信訪,而這個答複時間,根據相關規定,答複時間最長是90日,在90日内沒有給出答複才可以逐級信訪,千萬不要一下就從縣跳到省裡去了。

3、可以采取哪些方式信訪?

很多人以為隻有去到信訪局,最好是人多點,反映的人多了,上級自然就更重視,有這想法無可厚非,但是現在是網絡時代了,信訪的方式已經是多元化了。除了現場口頭提交之外,還有寫信反映、發郵件反映,還有現在的網站反映。這些方式沒有排名先後之分,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

迫于無奈選擇進京上訪(迫于無奈選擇進京上訪)4

四、非法信訪的案例

當事人周志榮因反映退休職工補發取暖費等問題,采取到當地政府、省婦聯等部門,組織多人闖政府大門、堵辦公樓門、打橫幅等方式鬧訪,并到北京多次非訪、鬧訪。于2015年一審二審判決尋釁滋事罪有期徒刑一年,之後,當事人不服,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訴。2017年,最高法駁回了當事人的申訴。認定為信訪程序已經終結仍多次鬧訪、非訪,構成尋釁滋事罪!

迫于無奈選擇進京上訪(迫于無奈選擇進京上訪)5

信訪是公民的權利,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無可厚非,必須依法合理表達訴求。對自己的訴求必須有理性的判斷,是否确實合理合法,解決是否具有現實性,切忌鑽牛角尖,認死理為達目的誓不罷休,使出各種極端的手段,最後不但問題得不到解決反而令自己背負法律責任。

我是袁Sir,每日堅持碼字,隻為分享我的法律知識,大家如有其他觀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