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過後,大部分地塊的小麥都已經進入了拔節期,麥苗生長旺盛,但是也有個别地塊的麥苗卻出現黃葉個幹葉,部分植株開始死亡,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又該如何防治呢?
經田間調查發現,引起麥苗枯死的原因是金針蟲危害造成的。金針蟲是麥田最主要的地下害蟲,以幼蟲潛伏在土壤中咬食小麥的種子、幼苗須根和主根,被害部位不整齊,呈絲狀,地上部分因無法獲得足夠的水分而死亡,在田間出現零星的枯死植株。從而造成小麥成穗率降低,導緻減産降低,品質下降。
發生特點
金針蟲成蟲稱為叩頭蟲,廣泛分布在我國南北各地,尤其是在黃淮海地區發生嚴重,小麥一年有兩次危害高峰,幼蟲對溫度非常敏感,最适宜的活動土溫為7~20 ℃,春季,當低溫超過7℃時,從深層土壤中向上移動,此時正是小麥返青拔節期,金針蟲則栖于麥根下危害;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當土溫達到10~16℃時,幼蟲最活躍,形成危害高峰,5月以後由于溫度増高,又向土壤深處遷移;10月上旬前後,當氣溫下降到17℃左右時,又再次回到10厘米左右的土壤深處,危害剛剛播種的小麥,11月中下旬以後,由于氣溫的逐漸降低,金針蟲又鑽進土壤深層越冬。周而複始。
防治方法
(1)土壤處理:在小麥播種前,結合整地施肥,每畝用3%噻蟲嗪顆粒劑1000~2000克加充分腐熟的有機肥50公斤,混合均勻後進行撒施,可殺滅土壤中的蛴螬、金針蟲等地下害蟲,降低越冬基數,減少對小麥種子和幼苗的危害。
(2)種衣劑拌種:在小麥播種前,可以用29%苯甲·咯·噻蟲嗪懸浮種衣劑按照藥種比1:200 的比例進行拌種,在種子表面均勻包裹上一層種衣劑,可有效阻止金針蟲對種子和幼苗的危害,持效期長,效果好,操作簡單。
(3)灌根處理:在小麥返青拔節期,對于金針蟲發生嚴重的地塊,可用30%噻蟲嗪懸浮劑3000倍液進行灌根,也可用3%噻蟲嗪顆粒劑撒施在幼苗根際周圍,然後澆水,也可殺滅土壤中的金針蟲。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農業實用技術,歡迎關注我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