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哪個正确

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哪個正确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8 12:18:14

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哪個正确?唯物主義唯物主義分為兩種,一元論和二元論一元論唯物主義隻承認物質一個本原,也稱為機械的唯物主義二元論唯物主義承認物質和運動兩個本原,也稱為辯證的唯物主義辯證的唯物主義沒有區分自然的運動和人的運動,對人的運動也不作生産、實踐、思辨的區分,認為它們在本質上一樣的物質是客觀實在的,是人通過感知的,不依賴于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複寫、攝影、反映人腦是意識的物質器官,意識是客觀世界的主觀映像意識是對客觀存在近似的能動的反映,任何意識都是客觀存在的投影,都能從客觀實在找到原型,即沒有被反映者,就沒有反映者意識的内容是客觀的,其形式是主觀的,意識就是客觀内容與主觀形式的有機統一物質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哪個正确?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哪個正确(唯物論與唯心論)1

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哪個正确

唯物主義

唯物主義分為兩種,一元論和二元論。一元論唯物主義隻承認物質一個本原,也稱為機械的唯物主義。二元論唯物主義承認物質和運動兩個本原,也稱為辯證的唯物主義。辯證的唯物主義沒有區分自然的運動和人的運動,對人的運動也不作生産、實踐、思辨的區分,認為它們在本質上一樣的。物質是客觀實在的,是人通過感知的,不依賴于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複寫、攝影、反映。人腦是意識的物質器官,意識是客觀世界的主觀映像。意識是對客觀存在近似的能動的反映,任何意識都是客觀存在的投影,都能從客觀實在找到原型,即沒有被反映者,就沒有反映者。意識的内容是客觀的,其形式是主觀的,意識就是客觀内容與主觀形式的有機統一。物質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樸素唯物主義把世界的本原歸根為某種或某幾種具體的物質形态,如水,火,氣,土等,試圖從中找到無限多樣的自然現象的統一。古代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魯的原子唯物論,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由不能再分的微粒原子組成的,開始從物質結構上研究世界的本原。樸素唯物主義是依據直觀經驗和粗淺的自然知識所作的理論概括,缺乏一定的科學論證和嚴密的邏輯體系,帶有猜測的成分,在說明社會曆史現象時還是唯心主義的。因此後來就抵擋不住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思辨進攻。

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又稱機械唯物主義,16~18世紀的唯物主義,以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觀點解釋自然界和認識論問題。它把物質歸結為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原子,認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屬性就是物質的屬性,因而具有機械性。霍布斯曾寫道,運動就是失掉一個位置而獲得另一個位置,他把人的心髒比作鐘表上的發條,把神經和關節比作其中的油絲和齒輪。霍布斯認為,哲學的對象是客觀存在的物質實體,物體是不依賴于人們思想的東西,是世界上一切變化的基礎,世界上除了具有廣延的物體之外,不存在其它任何東西。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其代表人物有拉美特裡、狄德羅、霍爾巴赫、愛爾維修,既有明顯的機械性,又有一些辯證法思想,在理論上繼承并發展了17世紀英國唯物主義。19世紀中葉在德國還曾流行過庸俗唯物主義,用純生理學觀點解釋思維和精神現象,把意識直接歸結為物質,或人的精神活動能力隻不過是腦物質的分泌物,或思想就是腦髓質的位移,從而抹煞了思想和物質的區别。把複雜的思維過程簡單地歸結為生理過程,認為大腦産生思想如同肝髒分泌膽汁一樣。

辯證唯物主義

辯證唯物主義是馬克思在批判地吸收了黑格爾辯證法的“合理内核”和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基本内核”的基礎上創立的,産生于19世紀40年代,是唯物主義的高級形式。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條件和範圍,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如果不顧過程的推移,不随着曆史條件的變化而豐富、發展、完善真理,隻是把适用于一定條件下的科學認識不切實際地運用于另一條件之中,真理都會轉化為謬誤。

古代的樸素唯物主義同時又是樸素的辯證法,它看到呈現在人們面前的客觀世界是一幅由種種聯系和相互作用無窮盡地交織起來的畫面,其中一切都在運動、變化、産生、消失。古代的自發的辯證法,雖然正确地把握了現象的總畫面的一般性質,卻不足以說明構成這幅總畫面的各個細節,而不知道這些細節就看不清總的畫面。15世紀後半葉開始,自然科學進入了以實驗為基礎的階段,科學家們把自然界分解成各個部分進行分門别類的研究,這種分門别類研究的方法是以後人類在認識自然界方面獲得巨大進展的基本條件。這種撇開廣泛的總的聯系孤立地、靜止地考察事物的方法被培根和洛克從自然科學移到哲學領域後,形成了形而上學的長期統治,造成了幾個世紀在思維方式上特有的局限性。

萬事萬物都處在相互作用的普遍聯系之中,都處在不斷産生、不斷消亡的運動、變化、發展的永恒過程之中。統一物分裂為兩個互相排斥的對立面,對立面的統一和鬥争是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質與量是事物的兩個相互聯系的屬性,一定的量規定一定的質,一定的質也規定一定的量。質變和量變是事物運動發展的兩種基本形式。量變引起質變,質變又引起新的量變。事物在肯定自身存在的同時,又包含着促使自身消亡的否定的方面,辯證的否定是對舊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它是包含着肯定因素的否定,肯定與否定的統一和鬥争構成事物的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的發展過程。 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是辯證法的三個基本規律。

辯證唯物主義的誕生,結束了從原則出發構造體系、建立淩駕于一切專門科學之上并包括一切專門科學的哲學。在辯證唯物主義看來,各門具體科學為哲學提供堅實的客觀基礎,哲學則是各門具體科學的概括和總結。辯證唯物主義不把唯心主義看做純粹胡說和憑空捏造,它也是基于客觀世界産生的不同緯度的思想。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對立的焦點在于,對“世界究竟處于怎樣一種狀态”所做出的不同回答。承認矛盾,堅持用聯系、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問題的回答,屬于辯證法;否認矛盾,主張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看問題的回答,則屬于形而上學。

馬克思說,黑格爾的辯證法是獨立主體的思維過程,是現實事物的創造主,我的看法則相反,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并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辯證唯物論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都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做到主觀符合客觀就要防止主觀主義。唯物辯證法要求我們堅持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用聯系、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堅持對立統一,就要反對形而上學。在辯證唯物主義哲學中,唯物論是基礎,辯證法是核心,認識論是靈魂。

以分析哲學的觀點來看,唯物辯證法内容空洞,言語含混,邏輯不清。所謂的普遍規律,不過是一些分析語言,隻說明了特定的語言用法。如“運動是絕對的”,即規定在此語言體系下,要無視“運動”一詞的主語所處的參照系,将本來隻存在于相對事物間的關系絕對化。反對唯物辯證法的人認為,它所包含的三條“規律”都含糊空泛,既不能精确地描述事實,也不能有效地作出可供驗證的預言,因而是無意義的。

曆史唯物主義

曆史的所有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是物資的豐富程度,社會的系統與架構與組成社會的各要素,決定了伴随體系架構産生的意識,訴求,思想。曆史唯物主義承認曆史的主體是人,曆史不過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這裡所說的人,不是處在某種幻想的與世隔絕和離群索居狀态的抽象的人,而是處于發展過程中的現實的活生生的人。伴随着生産力的發展,人類社會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最終走向共産主義社會。曆史唯物主義者認為人類已經經曆了前三個階段, 正處于第四階段。

唯心主義

唯心主義一詞若直譯便是“理念主義”,應該說“理念論”比“唯心主義”翻譯得更為準确。主觀唯心主義的主觀,指的是自然界内在非物質的總和,不是簡單指人類思維。“現實”在某種程度上與人的感知、理解是無法區分或不可分割的,即“現實”在某種意義上是精神上構成的,或者它在其他方面與思想密切相關。比如遙遠的天體,人眼看到的都是那個天體的過去,有時候那顆天體已經死亡了,但是依然可以看到假象,而這個假象就不屬于客觀物質,同樣他也不屬于我們内心意識,從而說明了我們看到的未必就是真正的客觀物質。宇宙所有事物都是光線到達眼睛時的事物,而宇宙瞬息萬變,所以我們看到的都是它的過去。所以我們看到的宇宙都不是客觀現實的宇宙。叔本華認為,世界的一切都為着主體而存在 ,世界與人的關系是表象和表象者的關系。而表象的世界是“現象”的世界,在它之外還有一個世界作為“自在之物”的意志。意志的客體化就是理念,理念的顯現就是現象,人的認識是生而為意志服務的。

主觀唯心主義

主觀唯心主義把個人的主觀精神如感覺、經驗、心靈、意識、觀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産生和存在的根源與基礎,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則是這些主觀精神的顯現。一花一世界,一草一靈魂,就是說每個自我都有一個世界,每個世界都是平等且相對獨立的。每個世界都互相影響,每個世界的發展方向都取決于其意識體本身,而客觀世界則是由這些意識世界構成,這樣即無客觀坐标,隻表現個人意志,其認為物質不可以獨立于意識之外。主觀唯心主義認為,客觀物質是主觀意識中的共性所産生,比如我們每個人都會産生幻覺,而這個幻覺就屬于我們的主觀意識,僅存在于産生幻覺的一個意識世界中。而海市蜃樓很多人都可以看到,所處角度不同,有的人會看到,有的人不會看的,因此其屬于存在于多個意識世界中的意識體,而物質屬于所有意識的共性所産生。

客觀唯心主義

客觀唯心主義認為,在物質世界和人類産生之前就獨立存在着一種客觀精神如理念、絕對精神,這種客觀精神在其發展過程中,産生了物質世界,物質世界或外部世界不過是這種客觀精神或原則的外化或表現。所謂客觀精神,實際上是把人的意識、一般概念與它們所反映的客觀内容,與所依賴的物質實體完全割裂開,把意識的相對獨立性絕對化、神化,使之變成一個脫離、先于、主宰物質世界而獨立存在的東西。例如力與加速度的原理關系F=mA,這條原理是獨立于人的,是自然界自身客觀具備的原理,而當有一物體受到一個力的作用,從而對外界表現出加速運動這一現象,即F=mA這個原理,控制着現實世界的物體的運動和表現物體是受原理控制的,所以說原理是第一性,而物質是第二性的。柏拉圖的“理念”,黑格爾的“絕對觀念”,都是這種作為世界本體的客觀精神或原則。客觀唯心主義強調作為世界本源的“精神本體”,它是内生于客觀世界自身的,而且這種“精神本體”又都不約而同地帶有“事物規律”的含義。客觀精神或原則是通過抽象思維把它們升華或蒸餾為不僅脫離人頭腦,并且先于物質世界及具體事物而獨立存在的實體,還進一步把它們神化,分支則成為神秘主義的創世說和宗教信仰主義。客觀唯心主義的分支是宗教的一種比較精緻的形式,而宗教則是客觀唯心主義的一種理想形式。

絕對唯心主義

絕對唯心主義是黑格爾的客觀唯心主義的别稱,絕對唯心主義的世界指的是意識世界,如果站在唯物的角度,則會牽強的理解為唯我主義。黑格爾不同意謝林把“絕對”理解為“無差别的同一”的觀點,而認為“絕對”是自相矛盾地發展着,絕對不僅應被理解和表述為“實體”,而且同時應被理解和表述為“主體”。黑格爾把這種既是實體又是主體的“絕對”稱為絕對精神。他認為,絕對精神構成宇宙萬物的内在本質。絕對精神不是消極被動或僵死不動的東西,而是一個具有創造性的處于運動發展過程中的主體。整個黑格爾哲學就是對這個絕對精神的自我描述。但是在描述“絕對精神”的發展過程中,卻表述了辯證法思想。

辯證唯心主義

辯證唯心主義的觀點是,客觀世界是由虛有的“上帝”和人的主觀想象在“辯證法”的制約中創造出來,把上帝看作客觀存在,是一成不變的,這個一成不變的作為客觀存在的上帝所創造的客觀事物,隻能由上帝和由上帝授權的人在“辯證法”的制約中去随意地加以改造和創造。其認識根源是将認識過程中的某個方面、或某個部分誇大或僵化為絕對,看作為“物質構成體”的主要方面,并誇大“意識”不受客觀規律制約的“能動作用”。黑格爾提出了一個典型又著名的主觀辯證唯心主義的命題:“凡是合理的都是現實的,凡是現實的都是合理的。”隻是黑格爾本人也沒有從這個充滿着辯證法思想的命題中作出正确的導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