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澳大利亞海洋科學研究所的一項新研究,珊瑚魚,如帝王魚、熱帶笛鲷和石首魚,有助于控制大堡礁上棘冠海星的數量。該研究今天(2021年12月8日)發表在《自然通訊》上,它發現在會吃海星的魚種被移除的地方,吃珊瑚的海星數量就會增加。
棘冠海星(Acanthaster spp.)原産于印度太平洋的珊瑚礁。它們大量出現是造成珊瑚損失的主要因素,因為它們以許多硬珊瑚物種的活組織為食。在大堡礁,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海星數量已經爆發了四次,最近的一次仍在進行中。
50多年前人們隻知道海星的一個天敵,即巨大的特裡頓海螺,最近的研究顯示,有近百種珊瑚礁生物以海星的不同生命階段為食。其中80種是魚類,包括受歡迎的海鮮物種,如帝王魚、熱帶鲷魚和石首魚。研究小組比較了在開放和禁止捕撈的珊瑚礁上收集的長期珊瑚礁魚類和海星豐度數據。在禁止捕魚的珊瑚礁上,帝王魚、鲷魚和石首魚的生物量比開放捕魚的珊瑚礁高1.4至2.1倍,海星密度低近3倍。
衆所周知,禁止捕撈的海洋保護區增加了魚類的生物量和大型魚類的多樣性。以前的研究表明,海洋保護區也可能影響海星的數量,現在這項的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在有更多捕食性魚類的珊瑚礁上,棘冠海星的數量更少。研究發現在收獲更多珊瑚魚生物量的地區,棘冠海星密度增加。這種關系對帝王魚來說很強烈,特别是紅喉和斑紋帝王魚,這兩種魚都是著名的棘冠海星的捕食者。
這些發現為研究控制大堡礁乃至整個印度太平洋地區海星爆發的新工具提供了機會,例如有針對性的漁業管理。海星爆發仍然是珊瑚損失的一個主要原因,但與其他壓力如氣候變化不同,它可以在地方和區域層面進行管理。有針對性的漁業管理,結合目前的棘冠海星管理幹預措施,如直接人工控制,可以幫助進一步控制海星數量爆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