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措施

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措施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6 11:49:52

(經濟觀察)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中國加大民生保障

中新社北京11月15日電 (記者 龐無忌)11月14至15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江西考察時強調,以改革開放增動力、破難題、擴潛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完成全年主要目标任務。

三季度以來,外部不穩定不确定性因素繼續增加,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份,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産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指标增速比上月小幅回落。

盡管需要頂住更大的壓力,但中國對民生的保障力度絲毫未降。李克強此次調研足迹所涉及的山田水庫、農産品批發市場、社保辦事大廳等無不與民生直接相關。

近一段時間,中國一系列保障民生的舉措不斷出台。

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措施(經濟下行壓力加大)1

資料圖:生豬養殖。 中新社記者 林浩 攝

首先是多措并舉保豬肉供應,近兩個多月來,國務院常務會議四次聚焦豬肉保供穩價。此番在南昌最大的農産品批發市場,李克強表示,要研究降低高速公路凍豬肉運輸收費,同時提出要支持中心城市批發市場建設。

在新一輪供暖季來臨之際,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運行調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對居民用氣“量價齊保”。

根據此前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公路、鐵路、生态環保等方面基礎設施項目,可不同程度降低資本金最低比例,此舉有望加速短闆領域基礎設施建設。

堅持就業優先。今年中國把就業優先政策置于宏觀政策層面。官方統計,1-10月份,中國提前實現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的目标。

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措施(經濟下行壓力加大)2

資料圖:改造後的呼和浩特市團結小區 尚虹波 攝

針對涉及上億人生活的老舊小區改造,6月1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也進行部署。會議指出,重點改造建設小區水電氣路及光纖等配套設施,有條件的可加裝電梯,配建停車設施。

滿足民生需求,就意味着花錢,在經濟下行壓力日漸加大的當下,為何仍然大力強調民生改善?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院長助理賈晉京對中新社記者表示,一直以來,中國的核心政策指标都不是經濟增速,而是與民生最為直接相關的——就業。

在經濟向高質量發展轉型之時,民生領域的發展和投資不僅僅是“花錢”,還有可能形成新的增長點。

官方近期政策明确提出“以改善民生為導向培育新的有效投資和消費需求”。

對外經貿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李長安表示,總體而言,民生依然是整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塊“短闆”。在這種情況下,将民生建設項目細化、推進是增強民衆獲得感的必要舉措。新的經濟增長點恰恰就蘊藏在這些看似細小的環節當中。李長安指出,重點解決養老、住房等民衆反映強烈的重大民生問題,有助于激發新的需求,引導新的投資方向。

老舊小區改造不僅是一項民生工程,也是一項發展工程。國務院參事仇保興表示,據初步估算,中國城鎮需綜合改造的老舊小區投資總額可達4萬億元,如改造期為5年,每年可新增投資約8000億元以上。加之小區住戶戶内改造,還将有力帶動消費。

基建投資一直以來被視為拉動固定資産投資的重要力量之一。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李稻葵曾表示,在出口、房地産這兩大增長發動機逐步“熄火”的情況下,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是民生型的、消費型的、公共型的投資。

在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鄭新立看來,未來中國經濟十大新增長點中,不少與民生直接相關。例如:發展教育、醫療、健身、養老等公共服務業,不僅能促進經濟增長,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而且能創造大量就業崗位。

賈晉京表示,與過去高速增長階段相比,現階段民生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生态關系有所變化。過去是以發展帶動民生改善,而現在民生等領域改善對發展質量也有明顯促進。

他指出,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去向呈現明顯變化,前四位目的地不再由北上廣深壟斷,不少人選擇到武漢、西安、成都等中西部地區發展就業。這對于區域結構和發展來說都是一個優化。這樣的優化是建立在高鐵、通訊、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發展完善的基礎之上的。(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