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于頭條号: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白茶,素來便有“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之說,被譽為“茶中珍品”。
現如今白茶風靡茶圈,成為無數茶友的心頭寶,白茶在市面上也十分受歡迎。
都說喝白茶滋味好,大有裨益,可是白茶到底是一款什麼樣的茶葉呢?
白茶這個名字,最早出現,是在唐朝陸羽的《茶經》七之事中,上面記載着:“永嘉縣東三百裡有白茶山。”
中國茶葉學會顧問陳橼先生曾在《茶葉通史》中指出:“永嘉東三百裡是海,是南三百裡之誤。南三百裡是福建福鼎(唐為長溪縣轄區),系白茶原産地。”
即是說,在唐代時,長溪縣,也就是如今的福建福鼎地區,已經培育出“白茶”品種。
白茶經過了這麼長歲月的沉澱,好似是更加醇厚、有韻味了。
今天,我們就帶茶友們好好了解一下什麼是白茶,去探尋白茶身後的二三事。
《2》
白茶的分類
茶,分六大類,紅茶、綠茶、烏龍茶、黃茶、黑茶以及白茶。
作為六大茶類之一,白茶在采摘後,不經殺青或揉撚,隻接受萎凋和幹燥這兩種基本加工工藝制作而成,屬于輕微發酵茶。
白茶加工工藝精簡而獨特,品質自然也是不在話下。
單從外形上來看,白茶外形芽毫完整、飽滿,滿身披毫,輕輕嗅聞,毫香清鮮淡雅,沖泡出的茶湯色澤明亮、口感醇厚、鮮美。因其成品茶多為芽頭,滿披白毫,如夢似幻而得此名。
白茶的主要品種有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三種。這三者,按照茶青采摘部位的不同以及時間的不同劃分而成。
白毫銀針,采摘的全是茶樹的芽頭,是白茶中的極品,茶梗上白毫覆蓋、色澤如雪、外形似針而得名,又因為白毫銀針香氣清鮮,湯色淡黃,滋味鮮爽甜潤,又被大家稱為茶中“美女”、“茶王”。
白牡丹,以茶樹的一芽一、二葉作為原料,因為芬芳馥郁的花香深受茶友歡迎。
白牡丹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外觀上的小巧精緻,精雕細琢般的嫩綠葉片,簇擁着銀白、剔透的毫心,仿佛含苞待放、嬌羞欲語的百合花骨朵。
沖泡後可了不得,宛如醞釀了許久的能量迸發而出,蓓蕾初放,形似優雅純潔的牡丹花,故得美名。
壽眉是白茶中産量相對高的一種,由芽頭、葉片還有茶梗構成,采摘的标準是一芽三葉或一芽四葉。壽眉的成茶和前兩者相比是略微纖細瘦小的,然而葉片肥碩很好地彌補了這一點。
優質的壽眉毫心明顯,茸毫色白且多,幹茶色澤翠綠,沖泡後湯色呈橙黃色或深黃色,葉底勻稱、妥帖、明亮,品飲時滋味醇爽,香氣鮮純。作為白茶中産量最高的一個品種,不誇張的說,壽眉的産量占據了白茶總産量的半壁江山。
《3》
白茶的功效
白茶在養生界的口碑那是由來已久,在《本草綱目》和《茶經》中早有記載,白茶“功同犀角”。
中醫藥理都已經論證了,白茶爽口爽心,不管在什麼季節,給自己來上一杯,都是怡性怡情的。
可不要小瞧了白茶,小小的身軀裡可是蘊含着大大的能量。
其一,清熱降火。
白茶性溫味涼,聽說在福鼎當地,像小孩發熱或是大人牙龈腫痛,都會沏上一壺老白茶,舒緩身心。
不僅如此,白茶的内含物質還能夠預防葡萄球菌感染、鍊球菌感染,或是肺炎等細菌的侵擾。
簡簡單單的一杯白茶,就能夠成為你身體的保護傘,清熱解毒。
其二,促進血糖平衡。
上面我們有提到過,白茶加工工藝精簡、獨特,這完美地保存了茶葉細胞中營養物質,避免流失,還避免酶活性的降低。
這些酶的存在,除了能夠加速脂肪的分解,同樣起到了促進血糖平衡的功效。
其三,美容養顔。
說到美容養顔,這是所有女性朋友都很關心的一個話題。
和其他茶葉相比,白茶不僅本身的自由基含量低,同時還具有很強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要知道,癌變以及衰老的誘因都和人體内的自由基含量有關。
多喝白茶可以延緩衰老,美容美顔,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在加班辦公,還是休閑聚會,喝上一杯白茶,都不失為一件惬意的事。
《4》
飲用白茶注意事項
沖泡白茶,茶湯不需要太濃。
110-120毫升的蓋碗沖泡5克的茶葉足矣。
為了更好地刺激白茶,感受白茶的深厚口感,我們用沸水來沖泡。白茶特殊,最怕坐杯,出水時間一定要控制地恰到好處。
白茶底蘊深厚,可以沖泡十餘次,看官們随飲随飽,隻需要自己舒心便可。
什麼事情都講究一個度,白茶好是好,喝多了也是會物極必反的。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理,養生也是細水長流的一件事。
古代名醫華陀在《食論》中便提出了“苦茗久食,益思意”的論點,白茶要經常喝、經常品,中間最好不間斷。
要注意的一點是,一些身體比較虛,或是有嚴重疾病史的茶友不要沖泡過于濃的白茶,也不要空腹喝茶,引起不适不就是撿了芝麻、丢了西瓜?
白茶還要擇時而飲,俗話說得好:“飯後茶消食,午茶長精神。”飯後喝茶能夠消食解膩,午後喝茶可以令你掃去疲憊。
喝茶的學問可多着。
《5》
這就是白茶,不知茶友們了解的如何?
白茶時時都能喝,入口醇厚潤滑,滋味還不差。
隻要身邊有茶具,你仿佛也有了陶公把酒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娴雅之趣。
閑暇之餘,泡一杯白茶,品味香氣盈盈,湯水潤滑,又能養生修性,何樂而不為?
喜歡的話不妨分享給你的朋友。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或者直接手機端點擊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