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安史之亂是李隆基有意的嗎

安史之亂是李隆基有意的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9 13:09:43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安祿山率領15萬叛軍,僅用一個月時間就攻陷了東都洛陽,然後繼續西進,意圖突破潼關重鎮後直取長安。

唐玄宗李隆基用人失誤,潼關很快失守,他驚慌失措,以親征為名,帶着後宮妃嫔及楊國忠等人倉皇逃出長安,在行至馬嵬坡時,将士發動兵變,殺死了楊國忠和楊貴妃。

不久,太子李亨在靈武自行即位,尊奉李隆基為太上皇。

後世對李亨稱帝有諸多猜測和疑惑,因為自大唐立國以來,敢于在自己父皇健在時就敢于自行稱帝的,隻有兩個人,那就是李世民和李亨。

安史之亂是李隆基有意的嗎(唐玄宗李隆基仍然健在)1

唐玄宗李隆基畫像,網絡圖

但是與李世民的軍功卓著、有膽有謀相比,在人們眼中,李亨一直是一個謹小慎微的太子形象,在唐玄宗看來,他更是“仁孝恭謹”,那麼在動蕩不安的形勢下,他又哪兒來的稱帝的勇氣和決心呢?

一、李隆基并不期待的孩子

李亨是李隆基的第三個兒子,他的母親是當時還是太子的李隆基的姬妾楊氏。

楊氏雖然在太子府的位分不高,但是她的家庭背景顯赫,是關隴地區的名門望族弘農楊氏,她的曾祖父是隋朝宰相楊士達,楊士達有一個女兒是武則天的生母。按照楊氏家族的輩分排,楊氏還要叫武則天一聲姑姑。

楊氏懷孕時,正是太子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内鬥的緊要時刻,他生怕太平公主因為自己姬妾有孕而說自己耽于女色,借機廢掉自己的太子之位,所以他讓人秘密找來藥物,想讓李亨胎死腹中。

但是,那畢竟是自己的親骨肉,李隆基最終還是沒忍心下手,李亨才得以平安降生。

李亨出生的時候,太子妃王氏還沒有子嗣,楊氏雖然和武則天沾親帶故,但是她顯然并沒有武則天那份兇狠勁兒,她自覺地位低微,不宜獨享有子之樂,于是就經常把李亨帶到王氏面前,和她一起分享為人母的喜悅。

安史之亂是李隆基有意的嗎(唐玄宗李隆基仍然健在)2

王皇後的影視形象,網絡圖

王氏一向待人寬厚,對待李亨就像自己的親生孩子一樣。

公元712年,唐睿宗李旦把帝位讓給李隆基,李隆基即位,是為唐玄宗。

唐玄宗繼位後,李亨被封為陝王,他的長兄李琮被封為郯王,次兄李瑛被封為郢王。

因為王皇後一直沒有自己的子嗣,所以唐玄宗的太子隻能從現有的幾個兒子中挑選。雖然李琮是長子,但是在一次狩獵中臉部受傷,因為這個緣故,唐玄宗在立他為太子時十分猶豫。

最終,公元715年,唐玄宗選擇立年僅9歲的次子李瑛為皇太子。

這時李亨4歲,除了兩個哥哥之外,他還有鄫王李琰、鄂王李瑤、光王李琚等幾個弟弟。

李隆基很重視幾位皇子的教育,他派當時的大詩人賀知章以及潘肅等名士負責教導皇子們讀書。

據史書記載,李亨從小就英姿卓然,與衆不同,他“聰明強記,屬辭典麗,耳目之所聽覽,不複遺忘。”

李亨原本就天資聰穎,過目不忘,再加上有名師指導,所以無論是學識還是修養都得到極大提升。

二、王皇後之禍

武惠妃是武則天的侄孫女,因為父親早逝,按照當時慣例她被送進宮中撫養。

唐玄宗即位之後,當時還是宮女的武惠妃正值豆蔻年華,她容貌豔麗,性情又乖巧柔順,很快就吸引了唐玄宗的注意,封她為婕妤,很快就寵冠後宮。

王皇後雖然貴為皇後,但是在後宮妃嫔接連生育下好幾個皇子的情況下,她卻一直未有所出,此時看到唐玄宗獨寵武婕妤,她心中更感不滿。

安史之亂是李隆基有意的嗎(唐玄宗李隆基仍然健在)3

武惠妃的影視形象,網絡圖

武婕妤乘機說了王皇後不少壞話,使唐玄宗逐漸動了廢後的心思。

王皇後的兄長王守一對皇後無子一事極為憂心,為了替皇後求子,他特意請了和尚施法,然後将一塊寫有天地文與玄宗名諱的霹靂木交給王皇後佩戴,說這樣不僅可以得子,還能夠讓她擁有武則天一樣無上的權力。

不料此事很快就傳到唐玄宗的耳朵裡,唐玄宗在查證确有此事之後,廢掉王皇後,将其貶為庶人,并賜死王守一。

廢掉王皇後之後,唐玄宗有意立武婕妤為皇後,但是因為出自武家,武則天的前車之鑒猶在眼前,朝廷上下一緻反對再立武家女子為後。

唐玄宗無奈,隻得将武婕妤封為妃子,賜号惠妃。此時的武惠妃雖然沒有皇後的名号,但是在宮中的待遇卻等同于皇後,唐玄宗對她一直盛寵不衰。

王皇後在被廢三個月之後就凄然離世。

此時的李亨13歲,看到身份尊貴、一向待自己如同親子的王皇後凄慘離世,多多少少也能感受得到宮廷鬥争的殘酷無情。

看到高高在上的父皇一聲令下,就能置自己的親人于死地,在他少年的心裡是激起對權力的崇拜,還是對皇家親情的恐懼?

三、三皇子冤案

武惠妃為唐玄宗生育了四子三女,如果說她做婕妤之時因為身份低微沒有什麼非分之想的話,那麼榮升為妃之後,她的心思就沒有那麼簡單了,太子李瑛等人在她看來越來越礙眼,隻是苦于沒有抓到他們任何把柄,一時難以下手。

王皇後死後,唐玄宗後宮妃子級别的人物有三位,除了武惠妃之外,還有太子李瑛的母親趙麗妃。

趙麗妃雖然貴為妃子,但是因為武惠妃的原因,她并不受寵,在王皇後死去不久之後,她也郁郁而逝。

安史之亂是李隆基有意的嗎(唐玄宗李隆基仍然健在)4

太子李瑛畫像,網絡圖

太子李瑛失去了母親,父親李隆基又十分信寵武惠妃,武惠妃偏偏還有好幾個兒子,這讓李瑛覺得自己的太子之位岌岌可危,難免對父皇獨寵武惠妃頗有微詞。

和李瑛有同樣感受的是鄂王李瑤和光王李琚,這兩位皇子在近30位皇子之中出類拔萃,深得唐玄宗的喜愛,因此頗為武惠妃忌憚。

鄂王李瑤的母親皇甫德儀、光王李琚的母親劉才人,她們和趙麗妃一樣,都曾經是李隆基做太子時最喜愛的人,現在也都因為武惠妃而失寵。

做母親的是否有怨言,是否會聚到一起抱怨無從得知,但是太子李瑛和兩位皇子卻經常為自己母親失寵的事抑郁寡歡,聚在一起的時候難免有所抱怨。

很快,兄弟之間無心的密談被混進這個圈的一個有心人捕捉到了。

這個有心人就是武惠妃女兒鹹宜公主的驸馬楊洄。

武惠妃一直在尋找太子李瑛等大皇子們的把柄,楊洄一心想讨好武惠妃,于是就把皇子們之間的談話原原本本地告訴了武惠妃。

武惠妃找了個機會向唐玄宗哭訴,說太子和皇子等人勾結,想要謀害她們母子幾人。

唐玄宗大怒,當即就要廢掉太子李瑛。好在朝中賢相張九齡極力勸阻,李瑛才保住了太子之位。

武惠妃一計不成,另生毒計。

公元737年四月,武惠妃編造借口,派人召李瑛、李瑤、李琚火速穿盔帶甲入宮,然後又向唐玄宗謊報這三個人要謀反。

此時代替張九齡的是曆史上出名的奸相李林甫,他一貫巴結武惠妃,此時火上澆油,極力鼓動唐玄宗廢掉太子。

唐玄宗表現出對寵妃與奸相的無限信任,他當即下旨貶李瑛、李瑤、李琚三位皇子為庶人,不久又下令賜死。

此時的李亨26歲,早在少年時他就見識了宮廷争鬥的殘酷,此時又親眼看到一向與自己關系很好的三個親兄弟紛紛遇害,他的心裡不能不生起畏懼與警惕之心,從此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

安史之亂是李隆基有意的嗎(唐玄宗李隆基仍然健在)5

但是命運從來不會因為畏懼而發生任何改變。

太子李瑛死後,雖然宰相李林甫極力推薦武惠妃之子壽王李瑁為太子,但是李隆基卻十分認可李亨,認為他不僅勤奮好學,而且仁孝恭謹,所以最後選擇立李亨為太子。

随着被立為太子,李亨很快被迫成為政治鬥争中的主角。

四、楊貴妃登場

武惠妃在設計陷害了三位皇子之後,并沒有迎來自己期盼的母子更加榮貴的日子。

相反,因為心中有鬼,她經常感覺到李瑛等人的冤魂在纏繞着她,雖然用盡各種辦法驅除,但是并沒有任何效果。

就這樣,在三位皇子死後不久,武惠妃也因驚吓過度而死。

武惠妃離世之後,唐玄宗每天都郁郁寡歡,後宮三千佳麗沒有一個人能入得了他的眼。

有人洞悉皇帝心思,進谏說壽王妃楊玉環美貌無比,最适宜進宮入妃。

壽王李瑁是唐玄宗的第十八子,武惠妃的第三子。他可能做夢也沒想到,母親為之努力争取的太子之位沒有到手,自己的愛妻楊玉環反倒被父皇看中,即将離自己而去。

很快,一道聖旨頒下,楊玉環被敕令出家,為唐玄宗母親窦太後祈福,道号太真。

五年之後,唐玄宗把楊太真召入宮中,冊立為貴妃。

安史之亂是李隆基有意的嗎(唐玄宗李隆基仍然健在)6

楊貴妃畫像,網絡圖

自此,正像白居易在《長恨歌》中所寫的:“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活脫脫又一位武惠妃,隻有過之而無不及。

随着楊貴妃得寵,她的親戚都相繼得到冊封和重用,其中她的遠房兄弟楊國忠身份最為顯赫。

楊國忠本來是市井無賴一般的人物,因為楊玉環得寵、他自己又善于逢迎而受到唐玄宗賞識,很快成為朝廷重臣,最多的時候甚至身兼40餘個職位。

五、太子第一次離婚

李亨被冊立為太子之後,很快成為權臣李林甫的打壓對象,為了自保,他甚至不惜舍棄自己的妻子,進行了兩次“不以親廢法”的離婚。

第一次是746年年初。

當時正值元宵佳節,太子李亨到街市之中夜遊,順便見了一下自己的大舅哥、時任刑部尚書的韋堅,還有老朋友、時任隴右節度使的皇甫惟明。

此舉對于普通人來說不算什麼大事,但是韋堅頗受唐玄宗看重,又和宰相李适之關系好,被朝臣們看作未來的宰相人選,所以李林甫非常忌憚他,時刻恨不得除之而後快。

皇甫惟明是邊關武将,此次入朝他看到李林甫專權,就十分直爽地向唐玄宗進谏,勸他罷免李林甫,這自然讓李林甫懷恨在心。

很快,李林甫就羅織罪名,向唐玄宗奏稱韋堅和皇甫惟明合謀太子廢立之事。

唐玄宗再次發揚了自己無比信任奸臣的“優良傳統”,立即下旨将二人貶官,不久都被殺害。

李林甫還想将此事牽扯上太子李亨,此時的唐玄宗有了殺害三個皇子的前車之鑒,不想對太子再痛下殺手。

雖然李林甫沒有得逞,但是親眼目睹過多次宮廷争鬥兇險的李亨吓得不輕,《資治通鑒》上記載:“太子懼,表請與妃離婚,乞不以親廢法。”

李亨被吓得居然奏請與太子妃韋氏離婚,以能夠自保。

安史之亂是李隆基有意的嗎(唐玄宗李隆基仍然健在)7

韋妃是李亨16歲被封為忠王時娶的妻子,是他的第一任太子妃,到此時兩個人已經成婚19年,韋妃為李亨生育有兩子兩女。

此時的李亨急于自保的迫切心情可想而知。

唐玄宗對太子奏請離婚一事沒有任何阻攔,他隻是安慰了李亨幾句,然後任憑他結束了自己和韋妃持續了19年的婚姻關系。

六、太子第二次離婚

第二次是746年年底。

這次的離婚對象是李亨的姬妾杜良娣。

杜良娣還有個姐姐,嫁給左骁衛兵曹柳勣為妻。杜良娣的父親杜有鄰擔任贊善大夫,是太子東宮官屬。

杜有鄰一向和大女婿柳勣性情不合,兩個人彼此看不慣。有一次,兩個人因為小事争吵起來,杜有鄰仗着自己嶽父的身份,就訓斥了柳勣幾句。

誰想到柳勣居然懷恨在心,一張誣告狀将杜有鄰告到李林甫那兒,罪名是“亡稱圖谶,交構東宮,指斥乘輿”。罪名很大,但是細究之下會發現根本就是“莫須有”。

“莫須有”的罪名一向是可有可無,可是卻偏偏總是被奸臣緊緊握在手裡,成為他們打壓對手的有力武器。

李林甫正愁打壓李亨沒理由,沒想到柳勣“大義滅親”,給他送了這麼一個有力武器。

李林甫立刻讓人徹查此事,很快就查明是柳勣誣告杜有鄰。

安史之亂是李隆基有意的嗎(唐玄宗李隆基仍然健在)8

可是,真相大白之後,李林甫仍然不肯放手,他指使柳勣多加攀扯,除了杜有鄰之外,柳勣的好友,北海太守李邕、著作郎王曾等官員都被牽扯進來。

杜有鄰、柳勣被判杖決,貶往嶺南。在李林甫的指使下,兩個人在杖責過程中相繼喪命。

李邕雖然遠在北海,又是70歲高齡,但是仍然沒有逃過被杖責而死的命運。

原本子虛烏有的罪名,卻讓當朝數位官員為之喪命。李林甫的手段何其歹毒可見一斑。但是即使是到了這種地步,他仍然不肯罷休,企圖将太子李亨也牽扯進來。

太子李亨再次斷臂求生,宣布了他與杜良娣離婚的決定,杜良娣當即被貶為庶人。

七、後繼有人的打壓

兩次離婚,對李亨的打擊無疑是巨大的,但是更讓他恐懼的,還是推動這些事件的幕後黑手。

更讓他寒心的,則是父皇李隆基對幕後黑手的默許,對自己身心所受創傷的漠視。

所謂父子親情,在皇室鬥争之中早已經被權力壓榨得所剩無幾。

在李亨的心裡,李隆基隻是随時能奪去他太子之位、拿走他夫妻恩愛、甚至随時能剝奪他性命的皇帝,壓根兒不是什麼和藹可親、可叙天倫之樂的“父親”。

好在這個父親并沒有親自打擊他。

好在李林甫這個奸相沒有活過李亨,753年,李林甫病逝,由他親手炮制的一系列冤案才宣告結束。

沒有了李林甫這個老奸巨猾的政敵,李亨本來應該松一口氣,可是沒想到,李林甫“後繼有人”,楊國忠除了接任了李林甫的職務之外,還把謀害李亨一事也承接了下來。

安史之亂是李隆基有意的嗎(唐玄宗李隆基仍然健在)9

不過李亨應該感到慶幸的是,和李林甫相比,楊國忠更像個始終在前沖鋒、有勇無謀的猛将,李林甫則是始終站在背後老謀深算的高手。對于已經在權力與政治中心摸爬滾打了近20年的李亨來說,哪個更好對付顯而易見。

李亨度過了相對平靜的幾年時間。

不過他從來不敢松一口氣,因為唐玄宗就好像複制粘貼一般,盛寵楊貴妃,對她幾乎是言聽計從。

這樣的場景不能不讓李亨時刻想起三位兄弟被武惠妃害死的事情,更何況還有虎視眈眈的楊國忠。

他不能讓自己重蹈兄長李瑛覆轍。

這時的李亨已經是四十多歲的中年人,坐在太子之位上将近20年時間。

雖然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萬衆矚目,不知道有多少人想取而代之,隻要他有絲毫錯誤就可能會被成倍地放大。

他知道自己現在需要做的唯有韬光養晦,他更知道如何對父皇俯首帖耳,表現出萬般順從。

他的身心曆經折磨,看起來是一副飽經滄桑的樣子,連唐玄宗偶爾看到自己這位太子頭上的白發時,都不由自主地生出恻隐之心。

八、危機即生機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李隆基帶領着楊貴妃及後宮妃嫔,還有楊國忠等寵臣,一起向西奔逃。

剛開始時,李亨和唐玄宗等人在一起。看着即使是在逃命途中父皇仍然要把楊貴妃帶在身邊,顯然時時刻刻都不能割舍美色,再想想此時沒法與自己随行,隻能留在長安宮中寺院中的原配韋妃,已經45歲的中年太子李亨心裡必定是各種念頭來回不停地飛轉。

隻要有楊貴妃和楊國忠圍繞在父皇身邊,自己的前途必定難料。

安史之亂是李隆基有意的嗎(唐玄宗李隆基仍然健在)10

李亨畫像,網絡圖

李亨于是主動地做了一次決定:他派心腹去聯合唐玄宗的親信、龍武大将軍陳玄禮,策劃發動了兵變,在兵變中成功地除掉了楊國忠父子和楊貴妃。

雖然隻是誅殺了楊國忠等人,但是顯然矛頭所指正是唐玄宗,已經為帝多年的唐玄宗自然知道是誰在幕後操縱這一切。

兵變發生之後,太子李亨和唐玄宗李隆基分道揚镳:太子李亨北上靈武,統轄朔方軍準備平叛;唐高宗則繼續向西,進入蜀地避禍。

公元756年農曆七月十二日,在朔方軍諸将的支持下,太子李亨在靈武(今甯夏靈武市區)自行登基,遙奉唐玄宗為太上皇。

登基後,李亨改年号為至德,是為唐肅宗。

唐肅宗登基之後,很快派出以廣平王李豫、名将郭子儀為正副元帥的平叛大軍,率領15萬人馬,從鳳翔出發,一路向東征讨平叛。

曾經仁孝恭謹的太子李亨,就這樣在動蕩之中開啟了他為期7年的帝王生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