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月餅節”,月餅圈的創意比拼大賽也如期上演。
近年,各位“博物館選手”紛紛下場加入,各種有滋有味、美輪美奂又文化底蘊深厚的文創月餅紛紛出爐。
去年,故宮博物院的禦膳房錦盒系列精雕細琢、一“盒”難求;
敦煌研究院的“飛天攬月”“反彈琵琶”和“三兔蓮花”系列古色古香,讓人選擇困難……
吃貨們大飽口福的同時,更是大飽眼福。
那麼,今年的博物館文創月餅又“卷”出了什麼新高度?
讓我們一起隔着屏幕,“品品”那些舌尖上的國家寶藏吧——
故宮博物院:
共欣穹宇中秋月
2022年故宮中秋月餅禮盒,靈感源自乾隆禦制詩句“共欣穹宇中秋月”。
“天地四方曰宇,往古來今曰宙。”從古至今,人類對宇宙星河的探索從未停止。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是古人用于指代四方星宿的靈獸,謂之四靈,鎮守四方。高懸碧空的明月,亦被寄寓了衆多情感與幻想。禮盒以四方靈獸環繞明月為主題,在浩瀚星河中,邀君共賞這一輪中秋圓月。
而去年的爆款“禦膳房錦盒”今年也上新了兩款新品,分别是:
錦盒·錦鸾和錦盒·金莳
月餅錦盒上運用到的繁花、瑞鳥、彩紋…盒身上的一圖一畫,都大有來頭,皆源于故宮藏品。錦盒側面使用浮雕工藝,将《藍瑛澄觀圖冊》裡的山光水色立體呈現,捧在手裡,倍感珍重。
三星堆博物館:
祭月台下,一起祈願
“祈願神樹”設計靈感源于三星堆博物館的青銅神樹,結合中秋祭月儀式而創作。
開啟禮盒,映入眼簾的便是一棵3D立體紙藝打造的青銅神樹,引領大家進入古蜀祭月場景。神樹之後,祭月台上,青銅大人靜坐于滿月之中。月餅禮盒以3D紙藝結合光效,吃完月餅自己動手,在家也可以深度體驗神秘而儀式感十足的三星堆文化。
蘇州博物館:
明月松間照,天涯共此時
蘇博今年與松鶴樓聯名推出的月餅禮盒,呈現的是一場詩意的宋風雅韻:
以館藏《松下賞月圖纨扇面》為靈感,設計出素色淡雅的外盒,仿若銀色的月光透過松林。
輕輕翻開仿古書形式的禮盒,是新綠勾勒的蒼勁松影,松下一側是古人于山間月下,另一側是今人在蘇博共賞明月,跨越時空,教人神往。
而月餅的樣式汲取了宋代美學,從文物畫面中汲取月餅的形狀:
圓月、白雲、松樹、葫蘆,分别對應瑞兔呈祥、如意吉祥、松柏長青、福祿雙全之意。淡雅的色彩,在糕點上呈現出一派宋畫的古樸意趣。
敦煌研究院:
絲綢之路上空的一輪圓月
敦煌研究院今年聯手石川設計事務所,以莫高窟唐代第112窟《伎樂圖》為藍本,用舞樂齊奏的畫面,在禮盒上呈現出一場古雅又歡愉的盛宴,暗合了中秋佳節的團圓和美滿。
盒中月餅本身并沒有在外形上做文章,而是回歸了最傳統的圓。正如滿月本身,又仿佛暗示着一個圓滿的輪回。隻是表皮上那一圈圈的敦煌石窟穹頂上經典的藻井紋樣,暗暗顯露了它的淵源。
曼音妙舞,驚豔萬物;淨土歡歌,敦煌天籁。這份來自敦煌的美好祝福似風中清音,雖是無聲之彩,卻能表達有形之境。
中國國家博物館:
月出東山,與蘇子同遊
今年的國博美馔中秋禮盒元素十分多元,“玩法”也多樣。
外包裝以國博館藏文物“堆彩赤壁賦漆盤”為原型,以傳統走馬燈形式呈現了《赤壁賦》中泛舟賞月的一幕,畫面轉動,燈上之景随之流轉變換,仿佛與蘇子同遊,共享江上清風與山間明月。
禮盒镂空的内頁則以國博館藏文物“月宮銅鏡”中的白兔為元素,将玉兔搗藥的場景予以映現。隻要在盒中放入光源,蓋上紙雕蓋,将光影投射到天花闆上,在家中便可邀得一輪明月和月中玉兔了。
江上的清風有聲,山間的明月有色。今年中秋佳節,國博攜一片月光,邀大家月夜泛舟,扣舷而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