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為什麼人們從古至今學習道德經

為什麼人們從古至今學習道德經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2 11:29:08

文章作者:琢磨君(助力個人成長,弘揚傳統文化,傳播國學智慧)

曾經有粉絲朋友問我:“為什麼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其實,我們不能簡單從字面意思來理解,說什麼:學習要一天天增加,學道要一天天損失。

我們隻要去翻閱老子《道德經》第48章原文,就會真正明白這句話的意思。

第48章說道:“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老子的意思是:求學的人,做學問的人,要活到老學到老,努力使得自己一天一天增長學識,這就是正确的。但是對于求道的人來說,就要讓自己的欲念一天比一天減少,私妄減少再減少,就可以達到了無為的境地。

為什麼人們從古至今學習道德經(道德經為什麼說)1

說白了,我們要想學習道理,就需要多讀書學習,多多益善。就如《大學》中所說:“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我們通過“格物緻知”,對萬事萬物有了認識和研究後,才能獲得知識;獲得知識後意念才能真誠;意念真誠後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後才能修養品性;品性修養後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後才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後天下才能太平。

由此可見,儒家所倡導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前提是要“為學日益”,勤奮刻苦讀書學習,增長見識,提升修養與品德。

為什麼人們從古至今學習道德經(道德經為什麼說)2

但是,道家的出世哲學與儒家的入世哲學不同,道家鼓勵人們放下過多的私心雜念,慢慢做個“極簡主義者”,舍去那些束縛身心的東西,最後才能在平淡生活中去領悟人生的真谛,而人生真谛即是遵循“道”的原則。

因此,哲學家周國平先生告訴大家有兩種方法可以讓人生更幸福:“第一是,物質生活簡單;第二是人際關系簡單。”物欲多了,幸福感就降低了,也容易迷失方向;物欲少了,知足常樂,甚至是“無欲則剛”。

人心不足蛇吞象,欲望越是膨脹,人越會覺得不幸福。當我們對物質要求低點,幸福感就倍增,更能夠在悠閑的生活中悟道、得道。正如處世奇書《菜根譚》中所說:“真味隻是淡,至人隻是常”,粗茶淡飯就是人間美味,普普通通過日子就是神仙人。

為什麼人們從古至今學習道德經(道德經為什麼說)3

一個人要想“得道”,要想獲得更多精神上的幸福與快樂,就要學會減少私心雜念,摒棄過多的物質欲望。錢不多不少,夠用就好;做人不要邀福,無禍就是最大的福氣。所以說,能夠“得道”的人,往往更懂得“知足常樂”和“适可而止”。

老子他老人家把“得道”的人稱之為“聖人”,還說聖人應該:不争乃大争、無為而無不為。如果做到這些呢?還是從“為道日損”開始,減少私心、欲望開始。一個人私欲減少了,便可以大公無私,變得忘我、無為,達到無為的境界。

為什麼人們從古至今學習道德經(道德經為什麼說)4

如果能夠做到無為,即不妄為,那麼做其他任何事情都可以有所作為。治理國家的人,要經常以不騷擾人民為治國之本,如果經常以繁苛之政擾害民衆,那就不配治理國家了。這就是老子《道德經》第48章後半段所說的“無為而無不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