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汽車

 > 智能汽車賽道寒冬

智能汽車賽道寒冬

汽車 更新时间:2025-01-23 14:55:43

智能汽車賽道寒冬?采訪|龔思穎作者|楊 逍,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智能汽車賽道寒冬?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智能汽車賽道寒冬(智能汽車時代下的供應鍊變革)1

智能汽車賽道寒冬

采訪|龔思穎

作者|楊 逍

在電動化、智能化等趨勢下,傳統汽車供應鍊發生較大改變,從以電機、電控等零部件為核心,發展為以電池、控制系統等為核心。汽車形态未變,但整體動能及功能已截然不同。

在此趨勢下,一方面,傳統車廠及汽車供應鍊企業面臨着較大危機,需适時轉向生産産業真正需要的産品;另一方面,電池、芯片、智能系統等新入局玩家,需與整個汽車生态做連接。

我們可以看到的是,整個汽車以日歐國家為核心的現狀發生改變,中國開始有一席之地,2021年,中國動力電池裝備出貨比例超過全球一半;車載顯示産品占比超過1/3。

另一方面,整個産業鍊從汽車占據絕對優勢,變成産業鍊上下遊合作,上遊玩家話語權相對增加,車企需盡可能向上遊布局,以更好拿到電池、芯片等直接性能車性能、智能化産品的優先使用權。

如今,汽車已成為确定性和增長強力最大的行業,帶動着半導體、新能源、軟件等衆多産業發展。我們很好奇 ,在這樣一個智能化時代下,汽車産業鍊還會發生哪些巨變?什麼領域存在确定性的機會,行業會崛起什麼新的機會?

為此,36氪邀請梅花創投創始合夥人吳世春、鲸芯資本管理合夥人孟偉共同聊一聊“智能汽車時代下的供應鍊變革”。

變化和挑戰共存

36氪:汽車四化發展已經成為行業共識,您近幾年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給中國汽車産業鍊帶來了什麼重大改變?

孟偉:我認為有2個。第一,随着中國新能源汽車力量的大躍升,供應鍊本土化程度提高了。三年前,如果有一家半導體公司隻做車規芯片,投資人是不敢投的,車規芯片公司需解決太多問題,如客戶信任難獲得、周期長、技術突破難等。到今天,無論是車載芯片公司的融資進度,芯片的上車進度,還是産業國産化率,都有了非常大的提高,我覺得這是國産汽車新勢力大躍升帶來的最明顯變化。而且,新造車勢力發展,對國家汽車供應鍊安全、車載芯片能力的提高、整車性能的提高和新功能的引進,都有幫助,這是相輔相成的作用。

二,供應鍊的叠代速度加快了。新能源車行業的主要技術人員有兩批,一波來自傳統車廠,一波來自手機供應鍊。手機供應鍊的人會将智能汽車看作一個大手機,讓整車叠代速度和叠代流程向手機流程靠近。我們可以看到,新能源車采用新技術的速度加快了,其它功能的引入和叠代速度,也加快了。

吳世春:我們之前投過理想,可以很直觀感受到,産業鍊更成熟了。以前很多零部件,都需要車企培育或尋找,現在可能某個型号的零部件有很多産品供車企選擇。中國的廣大需求,讓汽車産業鍊快速成熟,造車成本越來越低,設計難度從集中于造整車向設計和軟件轉變,也就是軟件定義汽車。一輛好車,需要系統很好用,這是很明顯的一個改變,之前是比較硬件參數,現在是比較系統和軟件能力。

36氪:主機廠過去隻需管理供應鍊就好。如今,車企需要直面消費者需求,不斷叠代産品競争力。對主機廠而言,這種實時響應用戶的大趨勢,給車企供應鍊管理帶來什麼挑戰?

孟偉:中國有許多供應鍊管理的大師。比如海爾,在供應鍊運轉完善的情況下,海爾是中國第一個将零庫存作為戰略目标的企業,引領了家電行業的供應鍊管理變革;小米也很厲害,它當年的饑餓營銷,不隻做到了零庫存,更做到負庫存,先收到錢,再生産。

在我看來,這都是供應鍊管理非常成功的範例。供應鍊管理,一方面要盡可能降低資金占用率,另一方面要保證企業及時出貨,在重要事情上做權衡。它需要一個内部高效的體系,例如在消費者需求和生産之間保持緊密聯動。中國曾在手機、家電領域,利用聰明智慧改革了供應鍊管理方式,我認為這種提高效率的方式,也應該引入到新能源車行業中。

36氪:新能源産業發展,對中國經濟有何重要意義?

吳世春:新能源車今年還是有很大增量和亮點的。我覺得中國新能源對于國家而言,有三大曆史意義,一是可以改變中國能源結構,能更少依賴石油作為主要動力;而是改變中國的産業結構,中國占汽車等産業帶動的産業鍊是很長的,在房地産失去動力的時候,一個新能源車産業鍊迅速起來,有非常大的意義,替代房地産失速,帶來産業增量;三是成為人民币的錨定物,過往人民币的發行是基于房地産的發展,房地産不能對外交易,但是新能源可以,這意味着一旦人民币被持有,就可以買到産業鍊裡的東西,相當于中國的人民币有了錨定物,就像石油對于美元的價值。我覺得這三大意義,國家意志肯定是希望國家産業鍊可以加速的,不僅在國内快速發展,在國外也迅猛推進。

36氪:汽車供應鍊正變得具有動态性,車廠不再僅通過tire 1管理産業鍊,對供應商的管理變得更加細緻,會考慮到技術升級等維度,把控難度提高。這種轉變會讓車廠感到管理焦慮嗎?

孟偉:這個焦慮的确會存在。新能源車、智能車的發展改變了傳統汽車過去二三十年的産業格局。我的觀點是,不擁抱時代,就注定會被時代淘汰。将汽車當做大手機已成為消費者認可的趨勢,作為大終端,車企的核心訴求是為消費者提供最具有性能優勢、友好性、功能豐富的産品,所以這是一個必然需要經過的路徑。

吳世春:主機廠直接面對客戶,是想把生産流程變得更短,在這個過程中,服務方式也發生了變化。以往燃油車建立4S店進行銷售,做得很重,投入成本很大,很不劃算,現在車企可以直接線上銷售,省去了建立門店的開銷。主機廠肯定希望供應鍊做到零庫存,能對用戶端反應更靈敏,而不是把貨壓到經銷端,感受一個漫長的反應鍊條。我覺得未來新能源車行業會變成一個數字驅動的行業,車企比上一代主機廠更高效,這也是中國汽車殺出去的重要底氣。

産業鍊存在新機會

36氪:在這個新型汽車産業供應鍊中,有哪些冉冉興起的新技術,哪些技術可能會落寞?

吳世春:有一種觀點,基于過往智能手機領域的積累,中國在智能汽車領域會比日本、歐洲更有優勢。如果把汽車看作大号手機,中國在手機中的電子、軟件、生态系統等領域都有着積累,出現了如富士康、歌爾聲學等公司。我覺得未來汽車産業也會産生一些大零部件巨頭,如系統、動力域等環節。

現在很多技術都是整合技術,需要對技術進行整合,企業要做的是給訂單和需求,讓供應商去完善技術,做到工程化、量産化。對整車制造商而言,它以多快的速度整合這些技術,取決于它對新技術的理解,和希望自己産品達到的标準。現在有蘋果産業鍊、特斯拉産業鍊,未來零部件領域可能也會出現新的勢力和巨頭。

36氪:中國在電池領域是很有優勢的。您認為這背後都有哪些因素的合力,為什麼中國能在電池領域占據優勢?

孟偉:中國新能源汽車,我把這個叫做換道超車。國家定下戰略,連續出台并執行一系列相對合理的産業政策,當發現不合理時,也能及時進行調整,這叫做逢時。其次,新能源産業的發展遇到了很多偉大的企業家,這些企業家不是憑空出來的,也不是純受新能源政策感應的,他們曾在行業默默耕耘多年。天時地利人和恰恰趕上了,合理的政策,合理的執行,恰逢其時出現的偉大的企業家,且他們正值壯年。

随着這一波新能源産業鍊持續地上漲和擴張,這些企業家在堅持主業以外,同時向産業鍊上遊延伸。從電池領域,向覆蓋新電池技術的礦,以及礦的開采、礦物的冶煉,電池正負極材料的制造、提取等環節拓展。這是非常難得的,他們做到了對産業鍊上下遊環節的布局。

36氪:從2020年開始,缺芯成為車廠最關注的一個話題之一,這會成為一個前兆嗎?以及其它領域會出現類似短缺問題嗎?

吳世春:其實最嚴重的時候 ,造車新勢力也是拿到了一部分芯片的,當時主要是有經銷商在囤貨,以及芯片布局的問題。目前車上大部分的芯片都可以用28nm制程生産,需要用到7nm制程的芯片并不多。且中國有30多座芯片加工廠即将出貨,能很好地緩解産能不足問題。

那在新能源領域,我國已經形成了比較大的優勢,從電池到新能源車,都發展起來了,事實上,隻要市場需求和産業鍊的制作權還在國内,我目前沒有看到可能被限制的地方。

36氪:主機廠未來會越來越比性能,現在則是對硬件很重視。例如在芯片領域,車企最開始用820A,後來換到8155,很快高通8255又出來了。您覺得2、3年快速叠代出多種方案,對車企而言是必要的,還是過于超前的僞需求?

孟偉:在我們看來,之前傳統的汽車産業鍊對新技術的采納速度太慢了,技術和應用是相輔相成的。其實車上有很多需求尚未得到實現,技術能讓車逐漸變成我們理想中的樣子。以智能座艙為例,客戶的需求是讓乘車環境更适宜。過去車企供應鍊體系下,上車流程冗長而緩慢,新技術很難迅速應用到車上。而造車新勢力将車當作大手機研發,手機永遠會使用成本範圍内最新的技術,汽車也會将更快、更多地引入新技術裡。

36氪:就新能源車當下的發展速度來看,動力電池回收領域具有生長出大公司的機會嗎?

吳世春:有的,我們也在看這個領域的企業。動力電池回收的核心,做到無污染拆解和回收率較高,尤其是電池中各種金屬的回收。

36氪:在汽車産業鍊創業,周期是更長的,且面臨賬期長等問題。在當下經濟形勢之下,部分創業公司會出現自身技術和發展沒問題,但是遇到難以拿到新一輪融資、量産難的問題,這些創業公司有什麼“保溫箱”嗎?

孟偉:每一個創業公司的老闆,在創業初期就明白,以後的生活将面臨狂風暴雨,不存在有保溫箱的說法。在回款問題上,一個公司的回款和賬期條件,本身就是企業競争力的體現,如果産品競争力很強,賬期自然短的。如果做的是和别人一模一樣,具有成本優勢的産品,就要做好資金儲備,通過融資、貸款等方式融到足夠多的錢,或者能有一個更好的賬期,這都是企業的實力。

我們投資過的公司,不管是芯片公司還是裝備公司,我都不支持放很長的賬期,或者給企業免費試用的行為。如果你是一個有價值的産品,就可以光明正大的要求,甚至有一個更好的價格,初創公司也可以做到這一點。

産業壁壘縮減

36氪:地平線和大衆成立合資公司,主機廠直接入局垂直産業鍊布局會成為一個趨勢嗎?

吳世春:我覺得在大的市場,車廠必須自己掌控關鍵環節、系統和軟件。理想曾投資過一家自動駕駛公司,但是現在也自己下場了。

未來,隻要能找到足夠的軟件工程師,造車新勢力就會把關鍵部位、關鍵環節掌控在自己手上,不依賴于第三方開發商,或者參股像地平線一類的公司,來獲得合作和供貨上的優先權。但整體而言,整車制造商還是會以自研為主。

孟偉:我覺得這還是一個蠻大的事情,大衆和中國自己的芯片公司成立合資公司,相當于是和他的二級供應商直接産生了合作。

我承認過去嚴密的三級供應商體系有它的正向價值,可以确保産品安全性、穩定性。但這種三級供應商管理制度也扼殺了創新。在歐洲,以德國幾大車廠為中心系統性的建立了這種供應商系統,通過分級式體系維系了整個歐洲的汽車産業鍊穩定,且通過反壟斷法,通過工會力量,來維系和保護大量德國中小企業的生存。最終的結果是,這種體系很好地保護了曆史悠久的傳統供應商,排斥了其它新供應商的介入。

大衆這次的合資,代表着它意識到現有供應鍊體系的改變,并主動擁抱了這種變化。我覺得這标志着傳統供應鍊的被打破,以中國為首的新技術,不僅在國内話語權越來越強,在國際市場,也有更好的産業環境,象征着我國汽車産業鍊包括芯片産業鍊向外走出的重要的一步。

36氪:大家一直将手機和汽車作比較,那二者在軟件生态上有什麼不同?

吳世春:我覺得比較大的不同是,車将整輛車看作家庭娛樂場景定義,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車企的屏幕做得更大,而娛樂和工作一體化的,這會讓它的軟件生态和手機生态有很大不同。另一方面,軟件生态的鍊路也會有所不同。以前手機通過安卓、蘋果兩個生态進行軟件安裝,汽車單個客戶的價值比手機的要高,未來主機廠可能會構建自己的生态,将用戶掌握在自己手中,增強用戶粘性。此外,如果自動駕駛能解放雙手,汽車領域就會有更多觸控相關的需求,向着更加靈敏化方向發展。汽車生态還在不斷進化和完善,這幾個月就和前幾個月有很大不同,可能和5年後相比,現在的猜想也隻是滄海一粟。

36氪:中國汽車正在出海,過往出海是将産品直接賣到海外,現在中國新能源車的出海,是将智能化的技術和産業鍊也帶到國外。在當前的電動車出海浪潮下,全球新能源車産業鍊會有什麼變化和新布局嗎?

孟偉:我們應該把新能源工廠建到世界各地,我很支持以中國為核心的全球供應鍊。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消費能力也在不斷地提高,在新能源車市場,在未來幾十年中國都将占有優勢。

在這樣的一個大前提下,我們新能源車要賣到全球各地,産業鍊也要布局到全球各地。别的國家,也會希望我們能拉動他們的經濟,提高本國就業。當企業經過商業測算,覺得在其它國家建廠能獲利,在有餘力時,就應該将工廠建設到全世界,這是一個商業行為,這種行為可以提高供應鍊企業的價值,也可以相當程度分擔可能出現的政治風險。

36氪:我們看到主機廠也有一些動作,吉利收購了阿斯頓馬丁将近7%的股份,這種收購海外品牌的策略會成為一個主要的出海路徑嗎?

吳世春:走出海外的方式有不同的路線,吉利的品牌收購是一種路線,也許造車新勢力會走出另一種路線,殊途同歸,都是希望把中國龐大需求帶來的完整産業鍊向海外輸出,我覺得汽車帶來的,不僅是貿易收入,還有穩定的高收入人群。汽車從業人員工資會比手機行業高,建立龐大中産階級人群,對于中國來說也很重要。

孟偉:收購阿斯頓馬丁股份,更多是出于品牌價值考慮。時至今日,在奢飾品車裡,消費者還是隻認這幾個有悠久曆史的奢飾品品牌,我們要好好利用他們的品牌價值。我還是期待,未來有一天,海外消費者認可的中國車企的品牌輸出,買我們的車,不是因為性價比高,而是因為認可企業傳遞的文化,這才是真正的成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汽車资讯推荐

热门汽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