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牛排,分清“黃脂”和“白脂”,區别很大,這種最差,别買錯了
很多人都愛吃牛排,口感滑嫩,美味多汁,最适合煎着吃,想要得到最好的口感,一個是要掌握好火候,另一個就是買到優質的牛排。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市場上的牛排,有些脂肪是白色的,但也有些是黃色的,有什麼區别?
正常情況下,肉類的脂肪都是白色的,包括牛肉,比如牛腩上的脂肪就發白,但也有一些肉類比如雞肉的脂肪就發黃,這種黃色脂肪的牛排是個什麼情況呢?是正常的?還是人為加工的呢?今天我就和大家說一說。
牛肉的脂肪有沒有黃色的?
牛肉的脂肪,和其所吃的食物有很大的關系,如果是飼養場的牛,每天吃的都是飼料,幾乎沒有色素,所以脂肪就是白色的。
而如果是放養的牛,吃的東西就比較雜了,有各種谷物、蔬菜,還有野草,就很有很多色素,就會沉積在脂肪中,顔色就變黃了。
而飼養牛和放牧牛的生長周期也不一樣,飼養牛一般10個月就可以出欄了,而放牧牛需要12~18個月,經過長時間的色素沉積,脂肪就會變成黃色,所以如果看到黃色脂肪的牛排,還是比較好的牛排呢。
不過,黃色脂肪的牛排,要比白色脂肪的牛排貴很多,一斤要近百元。
但也要注意這種情況,就是“黃脂病”。
黃脂病是以牛體脂肪組織呈現黃色為特征的一種色素沉積性疾病,又稱“黃膘”。因為牛是草食動物,但飼料一般以高蛋白為主,就是為了讓牛快速生長,由于營養過剩造成代謝異常,膽汁被吸收到血液裡,就成了黃脂病。
市場上有些便宜的黃脂牛肉,才30元一斤,肯定不是放牧牛,那是得了黃脂病的飼養牛嗎?
也不是,這種牛肉是不能吃的。這些便宜的黃脂牛排,其實是從外國進口的牛肉,而且一般是奶牛,由于是冷凍加工的牛排,所以價格比較便宜。
外國人還不愛吃黃色脂肪的牛肉,認為不健康,這也是價格便宜的一個主要原因。
黃脂牛排和白脂牛排哪個好?
通過上面講的,不少人應該都覺得黃色脂肪的牛排更好吧,畢竟是自然生長的,而且周期也比較長,其實不然。
根據我國的牛肉質量标準NY/T676,牛肉的脂肪其實有多達8種顔色,等級最高的是正常的白色脂肪,等級最低的是黃色脂肪,品質最差,所以别再偏信黃色脂肪的牛排好了,以後就買正常的白色脂肪牛排就對了。
牛排不一定要買最貴的,但一定要适合自己的口味,牛排有很多種類,比如菲力、T骨、肉眼等,都是什麼部位呢?
菲力牛排——牛裡脊肉,位于臀肉和腰肌肉之間,是牛身上最嫩的一塊肉。
T骨牛排——位于牛的上腰部,是一塊由脊肉、脊骨和裡脊肉等構成的大塊牛排,可以理解為牛背上的脊骨肉。
肉眼牛排——靠近肋骨末端的一少部分牛肉上切下來的,有雪花紋,吃起來柔嫩且多汁,滋味無窮。
西冷牛排——牛外脊上的肉,含一定肥油,還帶有一圈呈白色的肉筋,口感很有交嚼勁。
覺得我的文章不錯,請給我點贊、評論、轉發、收藏、關注,下次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