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通報,肯定有人充滿疑問
騙子是如何混進班級群的?
恭喜你 問到點子上了
騙子進群V1.0
詐騙分子通常會直接在qq等聊天工具内搜索班級群、家長群的群聊關鍵字,即可出現公開的群聊信息。
如果該群沒有設置相應的驗證機制,或者群主驗證不嚴格,他們就可以冒充某學生家長申請進入。
有些班級的家長群在運營安全上較為松懈,班級群QQ号,群二維碼直接對外公開,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騙子進群升級V2.0
×
剛上初一的小明像大多數男生那樣愛玩手機遊戲。有天夜裡,小明偷偷躲在被窩裡打“王者榮耀”,遇到一名兜售遊戲皮膚的“網友”。
小明苦于零花錢不多,沒法“氪金”,但對方說如果小明能證明自己是學生,就可以免費送小明一套遊戲皮膚,證明方法就是把“網友”拉進小明的班級群内。
小明拿到媽媽的手機,打開家長群的二維碼,拍照發給“網友”。
對方進入家長群後立刻僞裝身份并潛伏起來,通過群内聊天及備注信息判斷出群成員的身份。
然後将老師的微信頭像昵稱複制到自己的微信号上,并發布了收取“資料費”350元的通知和一個支付寶收款二維碼。
好幾位家長“積極響應”,直接在家長群中轉賬付款,直到班主任上完課看到這條消息,才發現被騙。
中小學生大多缺少警惕意識,思想防備較弱,同時騙子很會迎合年輕人玩遊戲的心理,聲稱驗證自己學生的身份就可以免費送皮膚,免費“帶飛”。
所謂的驗證方式就是讓學生把騙子拉進班級家長群來證明。
騙子摸清群裡的情況後,就會使用老師的口吻、以各種名義向群内家長征收學習資料費、補課費、體檢費等等費用,并發出微信或支付寶的收款碼,讓家長掃碼付款,甚至要求家長把付款成功的截屏發到群裡。
南京反詐中心提醒您
家長
不要随意洩露家長群号和二維碼,對老師的微信、qq号等做好自己的備注,騙子能換頭像,換昵稱,但換不了他人的備注。保存好老師電話,如遇有人在群内收費或私信要求收費,應保持警惕,切勿輕信,及時通過電話與老師核實,不可盲目轉賬付款。提醒自己的孩子,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不要掉入騙子的陷阱中。
老師
要及時檢查自己所在班級群、家長群,核實所有成員身份,嚴格落實實名制度,對身份存疑的盡快踢出群。将QQ群、微信群、釘釘群等設置為“審核通過後方可入群”,加群方式設置為“需要身份認證”,關閉“允許被搜索”功能。
學校
在校内設立防範電信網絡詐騙專欄,在學校微信公衆号等新媒體上多宣傳針對師生和家長的詐騙類型,在家長會時反複提醒,提高家長警惕性,杜絕此類案件發生。
來源:南京反詐中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