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笑了。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還是“是人”,竟然上了熱搜。
而且,大半天都高燒不退,現在18:36,居于百度熱搜第5位。
且看看内容是麼子:
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還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近日,有網友發文《出大事了,我們這個時空的時間線似乎被人動了!》稱,其記憶中早年學的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卻發現現在的課本成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10月26日,上遊新聞記者從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編輯部獲悉,該出版社從1961年收錄孟子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課文以來,曆套教材文章一直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從未有過“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不過“斯”和“是”兩個字,都表示“這”的意思。
新聞裡,還配了很多以前教材的照片,印證人民教育出版社所說不誤。
但很多人表示不服。
我朋友圈裡就有人說:
我記得是“斯人”,不接受任何反駁。
我學的版本就是斯人,很多那個年代的學生都可以作證。
其實吧,我覺得,争論這樣的事,屁用都沒有。
倒不是說不應該占了其它更應該關注的事的版面,而是,古籍流傳幾百幾千年,印刷、手抄無數次,字詞句有不同的版本,多正常啊。
沒有才奇怪呢。
就拿手頭的舉幾個例子。
上海古籍出版社豎排繁體《蘇轼詩集合注》,第一篇《郭綸》最後一句“看君飛矢集蠻氈”,集字下就标注着:
一作射。
這兩字長得不像吧?為何有集有射呢?
大概在其意思類似呗。
《巫山》裡:
孤超兀不讓,直拔勇無畏。
兀字,一作亢。
這兩字很容易混淆吧?雖然此版本取的是“兀”字,我卻覺得“亢”更為貼切,因為它跟後面的“勇”字可以對仗。
再看長江出版傳媒崇文書局《蘇轼詞全集》。
十年生死兩茫茫……老夫聊發少年狂……兩首大家都很熟吧?
學的時候,詞牌都是“江城子”吧?
但這書裡面,全用了“江神子”。
我在網上查閱這本書值不值得買的時候,就看到有人說,别買,錯字好多,連江城子都打成江神子……
另外,豆瓣上有朋友寫道:
通篇校注滿滿地充斥着編者的炫耀,首先,這部書是彙集了至少五個版本的蘇詞,不同版本難免有标題、詞句上的出入,原則上以少服多對吧,但編者全部選擇最冷門的那個版本,實在太過刻意,譬如《蔔算子·缺月挂疏桐》這首,末句“揀盡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最為脍炙人口,四個版本是“寂寞沙洲”,一個版本是“楓落吳江冷”,然後這部書收錄的是後者。
回到斯人,怎麼可能全國那麼多人都背錯呢?唯一的原因,就是他們學的時候,出版社用的就是斯人版本啊。
看到此處,很多人聯系我的标題,說不定要罵我——就你有文化,你全家都有文化……
我隻能來一句——
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