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姓是中國人常見的姓氏,在姓氏排行榜中列第一百零七位,主要分布在西南和南方地區。當今文姓人群大約占了全國人口的0.15%,總人口大約在204萬。
文的名義
《說文》注釋:文是交錯的花紋。象形字,象紋理交叉的形狀。文也可解釋為“文身”的文,甲骨文、金文中的“文”字象一個正面站立的人形,胸前刺畫有花紋圖案,這其實就是古代“文身”習俗的形象描述。後來才引申出文字、文章、文化、文明等意義。“文”字更深入含義是指自然界或人類社會某些帶有規律性的現象,如天文,人文等。所以,“文”賦有文雅、華麗、美善、和諧之意,往往被用來贊美先人的修飾文字。
文姓起源文姓的起源與演變主要有三:
一、源出姬姓
以谥為氏。周文王之支系子孫以文王的谥号為氏。周文王即姬昌,為商朝末西部諸侯周族的領袖,纣王封為西伯,亦稱昌伯,曾被纣王囚禁于羑裡,今河南湯陰北。在位50年,把周部落理治得國強民豐,解決了虞、芮兩國争端,使兩國歸附,又先後滅了黎、邘、崇等國,建立了以豐(今陝西長安沣河以西)為國都的強大周國。其子姬發繼位是為周武王,于公元前1046年滅了商朝,追封姬昌為周文王。
以字為氏。西周初周文王第九子康叔被封為衛侯,衛國在今河南禹州西北。春秋時衛獻公時衛卿孫林父,字文子,亦稱孫文子,其後裔有以其字為氏。以上文姓均出自周文王。是文姓中最主要的成分,至今文姓的曆史有3000年。
二、源出姜姓
炎帝之裔四嶽之後,在周朝初被封在許,稱許文叔,許國在今河南許昌。到戰國初,許元公結時為楚國所滅。許國的後代以國為氏,其中一支以許文叔的谥号為氏。姜姓文氏的曆史至少有2400多年。
三、源出妫姓
堯舜時期的舜氏族以妫河之名姓妫。公元前1046年周滅商後,周武王封舜的直系後裔妫滿于陳,為陳國。公元前672年,陳厲公之子陳完逃奔齊國,改陳氏為田氏。裔孫悼子建立田齊,公元前378年姜姓齊國為妫姓齊國取代。戰國時齊威王之孫田文封為孟嘗君,死後谥号文子,其子孫遂以谥為氏。妫姓文氏的曆史至少有2200多年。
外族基因融入
外族血液融入文姓主要發生在宋朝以後,主要的事件有:宋時潞國公文彥博本姓敬,其先避後晉石敬瑭之名諱,去苟為文氏,至後漢時複為敬氏,至宋時彥博之祖父為避翼祖名諱,複改為文氏。趙匡胤尊其父趙敬為翼祖。清朝時滿洲八旗姓喜塔喇氏、文紮氏等氏族集體改姓文,其族人後多成為漢族。
文姓分布
從明朝至今600年中文姓人口由16萬增到204萬,增長了近13倍,文姓人口的增加速度略低于全國人口的增加速度。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湖南兩省,大約占了文姓總人口的37.1%。其次分布于貴州、重慶、湖北、廣東、廣西,五省區市又占了文姓人口的31.1%。四川為當代文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文姓總人口的19%,湖南緊随其後,為18%。全國形成了川貴渝鄂湘粵桂七省聯成一片的文姓聚集區。在600年期間,文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些區别,向南和向西是流動的主流。
文姓血型
文姓人群的血型分布總的是:
O型占34.8%,A型占29.2%,B型占27.6%,AB型占8.4%。
文姓名人文彥博
文彥博(1006年—1097年),字寬夫,号伊叟。北宋時期政治家、書法家。他曆仕仁、英、神、哲四帝,出将入相,有五十年之久。任職期間,秉公執法,世人尊稱為賢相。文彥博曾成功地抵禦了西夏的入侵。任宰相期間,他大膽提出裁軍八萬之主張,為精兵簡政,減輕人民負擔。著有《文潞公集》四十卷,《全宋詞》錄其詞一首。谥号忠烈、恭烈 。
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原名:雲孫,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道号浮休道人,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與陸秀夫、張世傑并稱為“宋末三傑”。文天祥雖有一腔熱血報國,怎奈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得不到重用。1274年,臨安告急,文天祥散盡家财組織義軍,馳援臨安,苦戰不敵。謝太後執意投降,派他與元朝談判,被扣留後逃脫。他繼續領兵抗元,兵敗被俘,1283年于大都就義。
文徵明
文徵明(1470年—1559年),原名壁、作璧,字徵明,号衡山居士,明代傑出畫家、書法家、文學家。其詩、文、書、畫無一不精,在畫史上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稱“吳中四才子”。傳世畫作有《千岩競秀》《萬壑争流》》,書作有《西苑詩》《漁父辭》等,著有《甫田集》。
文姓傳統文化郡望和堂号:文姓的郡望主要有雁門。文姓堂号主要有信國、正氣。“信國”和“正氣”堂号均出自宋朝文天祥。文天祥為南宋左丞相,封信國侯。抵抗元軍南下,進屯潮陽,元将張弘、範掩至,文天祥被俘,拘燕三年不屈不降,作《正氣歌》就義。
文姓的重要楹聯有五副:
興文化蜀;定策滅吳。
竭忠體國;盡節勤王。
撫國附民;專詩說禮。
擅一時絲竹之奇;兼八法但青之勝。
洛邑耆英,出将入相;盧陵正氣,取義成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