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求弟弟不要複仇了?小的時候,你有沒有聽到父母說過:“你是姐姐/哥哥,要讓着弟弟/妹妹,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姐姐求弟弟不要複仇了?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小的時候,你有沒有聽到父母說過:“你是姐姐/哥哥,要讓着弟弟/妹妹。
”有了孩子以後,你有沒有同樣對他說過:“你是姐姐/哥哥,就要讓着弟弟/妹妹。” 殊不知,這輕描淡寫的一句話,讓多少手足之情,分崩離析。
近日,由演員張子楓主演的電影《我的姐姐》上映了,令無數觀衆潸然淚下。
電影開場,由張子楓飾演的“姐姐”安然的父母因車禍去世了。
當交警出示了一張隻有夫婦與兒子安子恒的全家福照片時,安然這個“姐姐”在父母和家庭中的位置,可見一斑。
之後在安然的回憶中更加證實了這一點:父母讓身體健康的安然裝瘸,以博得合法生育二胎的資格;
安然由于穿裙子使得父母的為了生二胎編纂的謊言暴露後挨打;為了讓安然離家近,偷偷篡改她的志願……
安然對弟弟說爸爸隻會打自己,弟弟則說,“爸爸從來沒打過我。”弟弟說想爸爸的紅燒肉了,但安然知道爸爸從來沒給自己做過紅燒肉。
但凡姐弟起了争執,不管是何緣由,安然永遠是被迫妥協的那一方。
久而久之,弟弟甚至會指着姐姐的鼻子大喊:“爸爸說了,這房子裡的一切都是我的,你必須聽我的!”
一邊是衆星拱月的驕縱,一邊是不被看見的委屈,堆壓多年的矛盾,總有一觸即發的那刻。
而這時,父母突然出車禍意外去世。留下年僅6歲的弟弟,姐姐成了唯一撫養人。
矛盾終于爆發:
安然一心隻想把父母留下的房産賣了,錢跟弟弟一人一半,然後幫他找一個條件好的家庭寄養,自己則要賺錢存錢、考研去北京。
可家中的親戚們卻要求安然:“長姐如母,首要任務就是把弟弟撫養長大。”
依然沒有人替這個女孩着想:剛剛大學畢業參加工作的她,如果帶着6歲的弟弟,她的人生該怎麼辦,她的未來又拿什麼去拼?
因為她是姐姐,所以她連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力都沒有。
01多少女孩被“親情”綁架了人生
随着影片的上映,昨日有兩個微博話題迅速火上了熱搜:#父母去世姐姐是否必須撫養幼弟#、#20歲女孩需養三個弟妹欲輕生#。
在這些話題下面,有不少網友講起了“姐姐們的故事”,在多子女的家庭中“姐姐的奉獻”似乎是一種常見的現象。
還記得那位燃燒了自己的青春和年華為大山裡的女孩們鋪路的偉大校長張桂梅嗎?
“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生來就是人傑而非草芥”,這是她一手創辦的麗江市華坪女子高級中學的校訓。
而張校長創辦華坪女高的初衷,正是她發現大山裡的女孩想讀書,比男孩要艱辛得多。
她去家訪,發現這家人把上初二的兒子,送到縣城補習,卻讓正上高三的女兒留在家裡幹活。
隻因為“他是兒子啊!”
為了讓可能辍學的女孩走進大學,張桂梅燃燒了自己最好的年華,為大山裡的女孩們點燃希望的燈。
可反觀這些“重男輕女”的父母們呢?
最可怕的是,有些女孩對這種現象也已經習慣,自己都認為“重男輕女”是件理所當然的事,認為全天下的父母都更愛弟弟。
因為她們無論如何都割舍不下這段親情中偶爾能夠得到的一點點溫暖。
女孩的覺醒才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在所有人都要求你“像個姐姐”、“長姐如母”、“生個兒子才配做媽媽”時,你不應該覺得自己生來就該如此。你生來是你自己,隻有你先愛自己,别人才能愛你。
更加希望的是,重男輕女的思想有朝一日可以徹底被消除。
02父母的偏愛是二胎家庭的災難
如果說“重男輕女”是可見的家庭悲劇,那麼還有一種“隐形傷痛”則常常被許多二胎家庭所忽視。
綜藝節目《少年說》裡有一期,一個女孩“自爆”每天在家裡都在跟弟弟上演“宮鬥戲”“警匪片”。
在姐姐印象裡弟弟是個很自私的人,跟她搶吃的,搶玩具,還搶爸媽的愛。
在一次爸媽不在家,兩個人因為争搶遙控器看電視,姐姐抓起手邊一個瓶子扔向弟弟,鐵制的瓶子把弟弟的額頭劃傷了,滲出了血。
看着受傷的弟弟,她隻是冷冷的說了句:“你活該,誰讓你和我搶。”
姐姐為什麼這麼“冷酷”?
姐姐說,爸媽處理姐弟倆的矛盾的方式,永遠都是一句:“弟弟還小,你要讓着弟弟。”
這對姐弟的父母不一定“重男輕女”,但卻有許多二胎父母都有的“通病”——“老大就應該讓着老二”。
然而這樣的認知是不公允的,對老大有着極大的傷害。
熱門評論裡有一句話:“我的父母好像會選擇性失明,選擇性看不見我。”
所有剝奪孩子自我的家庭,隻會加劇他的怨憤,而不會增加他的愛與責任。
父母失衡的愛,會讓老大的内心千瘡百孔,覺得自己不值得愛,從而不自信,習慣去讨好别人。
而那個一味被讓着的弟弟妹妹也會在失衡的愛中變得有恃無恐,成為長不大的巨嬰。
就像《奇葩說》裡講的:一味地偏讓,隻會慣壞老二,遲早有一天,社會會告訴你,你不是“弟弟”!
小時候得到的差别對待,會影響孩子一生。
偏愛不是愛,是害。
03老大擁有愛,才能學會愛
一期關于二胎的節目《大智與小聰》,它說出無數“老大”的心聲:
孩子抱怨弟弟弄壞了心愛的玩具,滿腔委屈卻換來一陣痛罵:“他比你小,你不知道讓着他嗎?”
孩子在學校等了2個小時,終于忍不住給媽媽打電話,結果媽媽冷冷地說,你自己回來吧。
孩子高興地向媽媽說自己考了第一名,媽媽看也沒看一眼就說,那還不快點去輔導弟弟功課?
當一個孩子懂得關愛和照顧比自己小的生命時,不是因為他處于老大的位置,而是因為他作為自己,也在被這個世界深深寵愛着。
當姐姐、哥哥的身份成了一種枷鎖,大寶又怎能主動去愛弟弟妹妹的那一份能量呢?
愛是一種流動的能量,遵循着守恒定律。
如果你覺得孩子不夠愛弟弟或妹妹,不是因為他們不能。而是因為他們得到的愛,本身就不多。
04不遷就,要成就
日前曾有新聞報道:
姐姐得了白血病,從小被姐姐帶大的弟弟告訴媽媽:“把我們家的房子賣了吧,給姐姐治病,等我長大了給你買别墅。”
為了給姐姐省錢治病,他不讓媽媽買水餃,說吃面條才劃算。
爸爸媽媽骨髓配型都失敗了,他主動要給姐姐捐骨髓,但因為體重隻有50斤,加上年齡太小,被醫生拒絕,急哭了的弟弟說:“我可以吃胖的。”
妹妹得了白血病,卻哭着不去醫院,說要把錢留給姐姐讀書,姐姐讀書很辛苦。
而正上大二的姐姐,不僅為妹妹捐了骨髓,還打兩份工籌措醫藥費。
誠然,對于二胎家庭的父母而言,孕育第二個生命的初衷,都是希望孩子将來能在這浮沉不定的世界,擁有一份與歲月等長的親情。
但往往事與願違,生活中,我們常看到有那麼一批父母,在兩個孩子之間做取舍,要求一方犧牲自己的生活,去成就另一方的生活。
但讓一個人去兼顧兩個人的人生是不現實的。
隻有懂得培養弟弟或妹妹的感恩之情,不再把哥哥或姐姐的付出視作理所當然,愛與被愛才同樣讓人成長。
有人說:“父母能留給孩子的最大财富,不是金錢,不是房子,而是親情。”
但《我的姐姐》告訴我們:“隻有雙向奔赴的愛,才有彼此靠近的心。”
這種雙向奔赴,不僅僅是指老大和老二,也在說父母和孩子。
畢竟,讓孩子在不被偏愛、不被苛責的環境中長大,收獲共同對抗世界的力量,才是養育第二個生命的最大意義。
文章内容和圖片素材來源:女兒派 有書 親子派 凱叔講故事 爸媽進化論 首都教育等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