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恨洋人的人,其實最怕洋人,這可真沒轍了。”
最讨厭洋人的群體
文/張鳴
晚清最讨厭洋人的群體,就是八旗人。
北京的禁衛軍神機營、前鋒營、火器營、健銳營,宮廷的護軍,在痛恨洋人方面,更是拔了頭籌。這麼多年跟洋人打仗,無論對付的是西洋還是東洋,八旗兵好像都沒怎麼上過陣。
往好了說,是因為他們比較金貴,輕易不能用;往壞了說,就是沒有用,上不了陣。不用上陣打仗的軍人,口氣大,好言戰,這是規律。八旗也是這樣,在家門口說起打洋人,頭頭是道,好像隻要皇帝用了他們,就可以滅此朝食似的。
當1860年英法聯軍打到北京的時候,這些豪氣沖天的軍人,都蔫了。
雖然說僧格林沁的蒙古騎兵莽撞,但人家畢竟敢跟洋人對陣,這些八旗老爺,則躲得連個影兒都沒有。後來說,人家都去保衛皇帝去了,護着皇帝,一溜煙到了熱河。
甲午年,朝廷跟日本人開戰,戰局不妙,東洋人打到了山海關,眼看就逼近北京了。朝廷見淮軍不中用,把殘存的湘軍讓吳大徵率領,頂了上去,眼睜睜看着,好像更是不中用。沒辦法,這回看家的八旗,也得上了。
于是禁衛軍出動了,不然的話,眼看就沒人了。禁衛軍中,神機營是裝備最好、待遇最佳的,晚清一度歸西太後的妹夫醇親王奕譞統領。
八旗人有個說法,“鬼使神差最肥”。“鬼使”指的是總理衙門的差事,而“神差”則是進神機營公幹。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從來打仗,都沒神機營的事兒,這回軍情緊急,神機營也得動動了。
别看神機營的老爺平時吹牛,氣壯如牛,但真要出動了,則吓得要死。想盡辦法請假,請不下來,就雇人頂替。
神機營平時吃香的喝辣的,大兵提籠架鳥,聽戲逛窯子,當官的更是如此。訓練談不上,管理也是一塌糊塗。大兵雇人頂替,當官的也管不了。
結果出京之後,人們發現堂堂神機營的兵丁,老的老,小的小,老的走不動道,小的扛不起槍。而且衣衫褴褛,走兩步,歇一歇,根本不想動彈。
幸好,神機營還沒走到山海關,這邊要議和,暫時停戰了。接着《馬關條約》簽訂,割地賠款,神機營也就不用打仗了。不然,這樣的豆腐渣上去,結果還不知道怎麼樣呢?
庚子年跟洋人鬧翻,對開戰最積極的端郡王載漪,用上三旗最精銳的八旗兵,組織了一支神虎營,取“神能降鬼,虎能吃羊”(跟洋諧音)之意。沒有學義和團用大刀,還是裝備了洋槍洋炮。
然而,這支神虎營,還沒有跟八國聯軍對陣,僅僅用來攻打西什庫教堂,就被證明根本沒有用。每每躲在義和團後面,指望義和團發揮神勇,光着膀子沖鋒。結果,将近兩個月,一個區區教堂就是打不下來。
八旗的護軍,是宮廷最後一道防衛力量了,平時根本用不着他們。
但是,庚子年八國聯軍打進北京,西太後和光緒化裝逃跑,這就用得着護軍了。可是,這千把人的護軍,屁用都沒有。
亂兵搶劫,都搶到了老佛爺眼前,他們都不敢制止。八國聯軍幸虧沒追上來,追上來了,老佛爺肯定做俘虜。直到甘肅藩司岑春煊帶了兩千多人趕來勤王,西太後才松了一口氣。
最恨洋人的人,其實最怕洋人,這可真沒轍了。
~ 近期好書 好物 推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