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濕地生态機制

濕地生态機制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1 08:51:04

作者:谷亞晴(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安徽省委黨校〔安徽行政學院〕研究基地研究員)

濕地保護法自今年6月1日起施行。實踐中,須堅持生态文明思想和“兩山”理念,在保持濕地生态特征不變前提下,平衡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綜合考慮濕地保護及濕地供給、調節、文化及支持功能的有效發揮。

濕地生态機制(依法保障濕地生态功能和永續利用)1

5月16日,江西省瑞昌市賽湖濕地發現多隻世界極度瀕危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青頭潛鴨。魏東升攝/光明圖片

濕地保護法對各級政府編制濕地保護規劃作了規定。濕地項目建設中,一方面生态保護紅線内需通過“退耕、退養、退居”拓展濕地生态空間,一方面耕地不得改變用途。從技術角度看,濕地與基本農田主糧耕種,在淨化水質、處理水量和豐富生物多樣性等生态功能發揮上存在較大差異。實踐中需進一步提升戰略謀劃,将濕地生态、社會和經濟多重價值整合到黨委政府決策中,平衡生态保護與社會發展、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加強與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銜接,協調處理濕地生态空間拓展與耕地保護的矛盾。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複,實施全覆蓋治理和全過程保護,綜合整治“點源”“線源”“面源”和“内源”污染,強化空間、總量、準入環境管理,為經濟社會發展留足生态空間。

濕地保護法規定了對濕地實施動态監測、評估和預警制度。濕地生态系統恢複、生态功能發揮不同于一般産品,有其時間制約性,受技術條件及經驗等因素影響,許多濕地建設仍處于邊實踐邊總結階段,需圍繞生境、水系、水質、水量等濕地保護核心問題,開展濕地保護技術集成應用研究,提高濕地生态恢複修複的針對性和管理的精細化水平。同時建立完善濕地生态監測系統,利用“互聯網 實時監控 雲端訪問”技術,實時在線監測各濕地的氣象、水質、植物、鳥類等生态因子相關狀況,形成濕地生态數據庫,準确把控濕地生态變化并及時預警。

實踐中,對濕地生态資源合理利用認識不足,濕地生态農業、生态旅遊、濕地碳彙等發展滞後,生态濕地未形成有效的“兩山”轉化态勢,濕地生态、社會和經濟綜合效益未能充分顯現。濕地保護法鼓勵單位和個人開展符合濕地保護要求的生态旅遊、生态農業、生态教育、自然體驗等活動。實踐中,須貫徹“兩山”理念,構建濕地利用體系,協同共建共治共享濕地生态福地。因地制宜發展生态種植養殖、生态旅遊和濕地碳彙等,發揮濕地生态資源、景觀資源和相關曆史人文資源屬性,提升濕地生态産品供給能力。針對不同類型濕地生态産品,進行濕地生态産品價值實現模式或路徑探索,打通“兩山”轉化的實踐路徑,實現生态濕地可持續發展。

濕地管理缺乏協調聯動,常導緻濕地生态系統保護的低效。濕地生态保護與合理利用既是當前目标任務,也是今後常态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模式。濕地保護法确立了統一的濕地保護管理體制,劃定了各級人民政府各有關主管部門的管理事權。實踐中,須凝聚“綠色共識”,加強各部門意見方案的協調統一,開展濕地保護志願服務,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尤其是賦權社區、民衆參與濕地保護決策,讓濕地保護成為廣大群衆的普遍共識和自覺行動。

《光明日報》( 2022年05月28日05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