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傑,解放軍306醫院,兒科
一、鐵的代謝
(一). 鐵的來源:
l外源性鐵:通過進食攝入的鐵。
l内源性鐵:衰老的紅細胞釋放的鐵80%知道血紅蛋白+20%儲存鐵,很少排出體外。
l成人:95%制造紅細胞鐵來自内源鐵;
l嬰兒:僅70%制造紅細胞鐵來自内源鐵;30%靠食物攝入。
(二). 鐵的吸收:
主要在十二指腸和空腸上端。
食物中的非血紅素鐵的吸收:溶解在胃蛋白酶、鹽酸作用下遊離成Fe2+。進入細胞氧化成Fe3+
食物中的血紅素鐵的吸收:可直接進入腸粘膜細胞内,在血紅素氧化酶地作用下,鐵自樸啉環中脫出,以後在細胞内地代謝與無機鐵同。
影響吸收的因素:同時攝入食物地搭配。
促進因素:氨基酸、果糖、脂肪酸等,尤其是維生素C以及魚、肉、雞等肉食動物。
阻礙因素:堿性溶液、腸液、膽汁和植酸、磷酸、草酸、碳酸、鞣酸及纖維素都能使非血紅素鐵形成高鐵複合物沉澱下來,阻礙吸收。
血紅素鐵存在與動物性食物地血紅蛋白和肌紅蛋白肌血液中,不受上述因素影響。
鐵吸收率:植物性食物:1-7%;動物性食物10-22%
(三). 鐵的排洩:
主要從脫落細胞中排出,如:
l胃腸粘膜脫落(成人丢失約0.6mg/d)
l皮膚(約0.2mg/d)
l泌尿道細胞脫落(約0.1mg/d)
l成年男子每天約排出0.9mg
l經期婦女每天多丢失0.6-1mg
l小兒糞便、皮膚丢失鐵較成人為多
(四).鐵的分布:
1.人體鐵含量:成人男子50mg/kg;成年女子:35mg/kg;新生兒75mg/kg
2.體内鐵分為:
①.必需部分:
I 合成血紅蛋白(占鐵總量的2/3)
II 3~5%合成肌紅蛋白
III 組成人體許多重要鐵依賴酶類:如血紅素酶類細胞色素、細胞色素氧化酶、過氧化物酶與運鐵蛋白結合,運輸鐵。
②.非必需部分(占鐵總量的25~30%)儲備鐵,主要以鐵蛋白和含鐵血黃素的形式存在于肝脾骨髓中。
二、鐵的生理功能
1.鐵參與能量代謝與造血
2.鐵與酶;
3.鐵與免疫;
4.鐵與其他微量元素的關系
三、鐵的需要量
成人膳食中鐵的供應量應為10mg或高于10mg,在生長期/婦女月經期、妊娠、授乳期内,鐵需要量顯著增加。
1988年我國營養學會修訂的标準,每日膳食中鐵供應量:
l0—12月 10mg
l1—10歲 10mg
l10—13歲 12mg
l13—18歲少年男子 15mg,少年女子 18mg
l18—40歲男子 12mg,女子 15mg
l孕母和乳母為20mg
四、鐵缺乏的臨床表現
(一).貧血:皮膚粘膜蒼白,以口唇甲床及口腔粘膜蒼白最為明顯,體力差,易疲乏、不活潑;不愛運動、食欲減退,精神萎靡,年長兒及成人可訴頭暈、耳鳴、眼花等,生長發育緩慢;
(二).髓外造血系統:肝脾淋巴結增大;
(三).消化系統:常出現厭食、胃腸功能減退等。嚴重時可有吸收不良綜合征,還可出現異食癖;
(四).神經系統:在貧血不明顯而機體缺鐵時會有煩躁不安、多動、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記憶力差、智力減退等表現;
(五).心血管系統:重度貧血血紅蛋白低于70g/L時方可出現心率增快、氣急、同時并發呼吸道感染,易發生心力衰竭;
(六).在免疫系統常使細胞免疫力下降,常易發生各種感染,常遷延難愈,還可反複感染。
五、鐵缺乏症的防治
(一)、食物補鐵:
1.主要來自動物性食物如肝髒、瘦豬肉、牛羊肉,動物血等,不僅含鐵豐富而且吸收率很高,但雞蛋和牛乳的鐵吸收率低。植物性食物中則以黃豆和小油菜、芹菜、水芹菜、雞毛菜、蘿蔔纓、荠菜、毛豆等鐵的含量較高,其中黃豆的鐵不僅含量較高且吸收率也較高,是鐵的良好來源。
2.适當增加促進鐵吸收的因素,避免阻礙鐵吸收的因素。
(二).補充鐵劑。
六、鐵中毒當鐵攝入過量時腸黏膜有阻滞作用,并能通過胃腸黏膜脫落細胞、膽汁、尿和皮膚等途徑增加排洩,故一般不會發生中毒反應。但當攝入量過大或體内貯鐵過多時,腸黏膜阻滞作用受抑制,即發生鐵中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