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讀《水浒傳》的朋友可能知道,梁山馬軍劃分有三個等級:第一等級即“馬軍五虎将”,第二等級即“馬軍八骠騎”,第三等級即“馬軍十六小彪”。
按照作者給的排序,五虎之首是關勝,然後是林沖,再就是秦明、呼延灼和董平。八骠之首是花榮,然後是徐甯,再是楊志、索超、張清、朱仝、史進和穆弘。
馬軍十六小彪的先後順序我就不說了,看圖便知。
作者給的這個排序,小編個人認為是綜合能力的一個定位。無論是馬軍五虎之首的關勝,還是馬軍八骠騎之首的花榮,甚至是馬軍十六小彪之首的“鎮三山”黃信,都頗有大将之風,統率能力一流。雖說黃信的武藝遠不及關勝、花榮,但人家上梁山之前,好歹也是做到過兵馬都監的,職位反而比關勝、花榮更高,統兵能力那絕對是沒得說的。
甚至如果進一步說,無論是馬軍五虎、八骠、十六小彪亦或是十大步軍頭領,第一名很可能是綜合能力最優的。而第二名,往往很可能是真正的武力擔當。
比如,我們可以視作關勝是五虎裡面綜合能力最好的,幼讀兵書,深通武藝,以圍魏救趙之計迫使宋江回軍梁山,輕松化解大名府之危。
八骠騎裡面,花榮不僅武藝高超,而且頗有謀略。清風山之戰,花榮設定了清晰的策略,耍得秦明團團轉,幾乎崩潰。征讨方臘時,又授以秦明計策,引鄧元覺追趕而來,花榮再一箭将其射殺。
而五虎當中的綜合第二名,林沖。八骠當中的綜合第二名,徐甯。很可能是各自陣營的武力擔當。在設定上,徐甯是金槍手,花榮是銀槍手,兩人有“金銀雙槍”之稱。在搭檔行動時,作者明确說過,這花榮和徐甯是一副一正的關系。
如此就可看出,十六小彪中,綜合第二名的孫立正是武力擔當。在水浒原書中,孫立大戰體力損耗狀态的呼延灼,鬥到三十餘合,不分勝敗。這樣的表現,确實稱得上是馬軍十六小彪的武力第一人。
但是,若要說孫立的武藝超出其他小彪很多很多,那又有點言過其實。畢竟作者在書中早已直言:石秀武藝不低于孫立。這就很清晰,孫立的上限被壓制得明明白白。
我們以“百勝将”韓滔來說,他跟“霹靂火”秦明有過交手,鬥到二十餘合,韓滔力怯。看上去好像韓滔不如孫立,但不要忘了秦明武藝要略高于呼延灼。最好的論證即是秦明十合以上擊敗祝龍,呼延灼十合以上擊敗扈三娘,而祝龍武藝是高于扈三娘的。祝龍輕松擊敗過馬麟,而扈三娘跟馬麟交手時卻呈現僵持不下的狀态。
這麼一說,可能就清晰多了。韓滔雖然二十餘合敗給秦明,孫立三十餘合持平呼延灼。但是,秦明武藝高于呼延灼。而且,孫立對戰的是體力損耗狀态的呼延灼。如果換做韓滔,恐怕也能跟體力損耗狀态的呼延灼鬥到三十合之上。大家覺得有道理嗎?
題外話
最近時常看到網絡上有人說林沖不及秦明,因為林沖跟祝龍三十餘合打平,而秦明十合之上輕松擊敗了祝龍。
這種隻看表面,不懂細究的雲讀者也是夠讓人無語的。難道他們沒看到章回的标題叫做“吳用雙掌連環計”嗎?在所謂花榮打平祝彪、林沖打平祝龍,穆弘打平祝虎之前,作者有寫吳用教衆人第三日如此行,第四日如此行,第五日如此行的計劃安排,而這樣一段事前安排,卻楞是被雲讀者給無視了。說是什麼,作者沒寫放水,沒寫假打,就不是放水假打,就肯定是真打……以此判定秦明是武力第一人,林教頭是個菜雞……真是絕了。
吳用計策的最終目地是什麼?在發動總攻的第五日,能将栾廷玉、祝龍、祝虎和祝彪四人全部引出城外來,給石秀、孫立等人裡應外合創造有利條件和機會。
那麼,作為前面鋪墊的第三日、第四日,就得把姿态放低,給對方一種梁山賊寇不過如此的錯覺,這樣才能在總攻之日,讓這四人紛紛自信的出城迎戰,而不是避而不出。
這個時候,作者給了一個點睛之筆,即是東路祝龍鬥林沖不過,敗陣逃回時,發現已被裡應外合,破了城池。這說明什麼?說明林沖使出真本事時,打敗祝龍簡直隻需一筆帶過那麼簡單,那麼短暫。根本不需要什麼數十回合的大戰。真要是打了幾十回合,作者必定會以精彩的文筆寫出來。
結論,林沖擊敗祝龍的回合數極可能比秦明用時更短,所以作者才會一筆帶過。馬軍五虎的武力擔當,林沖的可能性最大。大家覺得有道理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