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唯晨
生活中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每個人都在拼命地向大部分身邊人靠攏,太想合群太想做個“好人”獲得别人的認可與贊美。
于是不少人開始包裝自己,從外在形象到展示給人看的“内在修養”無一不在精心策劃中,穿衣打扮不管适不适合自己,總歸要潮要趕時髦,朋友圈更是展示個人生活中心的重要地方,發一頓高檔餐廳的美食,配上優雅文案顯得小資,發兩張最新上映的電影票頭,寫一句觀後感展現内涵,亦或者拍幾頁紙質書和剪影般的側顔用以表達思想的深淺。
當這些東西出現在朋友圈後,發圈者往往因塑造了理想的自己而充滿期待地一遍遍翻看後台有沒有出現紅點、誰點開看了、誰點了贊、誰給予了評論、又有誰直接将自己忽略。
這些由一個小小朋友圈内容引發的希望、失望、歡喜和悲傷将足足耗去了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
魯迅說:“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我隻是覺得他們吵鬧。”
他在小說裡描述自己身邊的鄰居樓下是一個病得要死的男人,隔壁住着每天開留聲機的鄰居,對面家裡有小孩子需要照顧,樓上住的人似乎常年都很歡樂,常常傳出兩聲狂笑,有時候還會有打牌的聲音,河中的船上一個女人的母親去世後她每天在那裡傷心地哭。
然而這些旁人的生死悲歡對他來說并不重要,他們的悲傷别人無法感同身受,他們的歡樂别人亦無法融入。甚至這些事情萦繞在耳邊還會讓人覺得吵鬧,這就是作為一個旁觀者最真實的感受。
朋友圈裡無論是分享快樂還是抱怨生活的人,最終都是寫給自己看說給自己聽,别人的點贊或者安慰隻是在某一瞬間給予發圈者簡短的回應。
朋友圈越來越大,每隔幾分鐘都能刷出一大群人的心情,或真或假看得疲憊,在看那些歡樂已經不是分享的姿态,更像顯擺,悲傷也少了幾分凄涼,多得是矯情。于是大多數人已經懶得回應。
随着思想的成熟或心态的改變,看透了的人更願意停止委屈自己取悅别人,高情商越來越像委曲求全,真性情似乎成了丢人的事情。
在大部分人都發朋友圈塑造個人形象時也會有一部分人活得悄無聲息,他們似乎是十分冷淡的人,戒掉了朋友圈同時也不在乎旁人的诋毀或贊美。
生活中為什麼有的人從來不發朋友圈?總結下來,無非因為以下三點: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過多暴露自己的生活沒有安全感
總有一些“傻子”在尚未被生活敲打清醒之前,為了博得他人的認同,不惜一切代價,想做個“好人”的願望太重,最終導緻自己身上背負的東西也越來越沉重,氣喘籲籲舉步維艱。
前不久“大衣哥”朱之文家門被踹事件上了熱搜,視頻中踹門的兩個人先是在門口商量:“我跺三腳,你跺兩腳”随後進行十分不尊重的操作,圍觀的衆人不僅沒有勸阻甚至還有人拿起手機錄像湊熱鬧。
雖然最終兩名男子得到了小小的懲戒,但這也正說明了一個問題,人的善良要有邊界。
朱之文從走紅以來從來改變過樸實的作風,回到村裡對前來吸血的“求助者”能幫就幫,明知這些借錢的人背地裡打着什麼心思,仍舊不忍拒絕,掙來的錢大部分都做了“貢獻”為的就是不被老少爺們在背後戳脊梁骨。
可換來的卻是,一撥一撥的人圍着他以拍攝他的生活為生,直到前不久竟發展到如此不尊重的強行踹門事件。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哪怕脾氣再好也不可能在遇到任何過分的事情時都保持微笑,人生總是明槍易躲暗箭難防,過多暴露自己的生活隻會給喪失安全感。
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人,或許曾經也愛袒露心聲,不過是在某一時間受了傷,從此關上了心窗。
每天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忙,沒有時間發朋友圈
忙碌的人常常會覺得時間不夠用,一天24小時恨不能當48小時用,這類人一般情況下不會手機不離手,更不可能有大把的閑散時間去發朋友圈寫心情。
自律讓他們從早上睜開眼那一刻起就按部就班忙起工作,追逐目标的路上從來都是孤獨的,生活的充實讓他們沒有時間參與閑談。
由于這類人很享受獨處,所以顯得不合群,有時候不合群并不是真正的孤僻,而是覺得許多人完全不配融入到自己的生活裡。
懶,慵懶是一種狀态也是一種态度
我們所遇到的人往往分為兩種,熱情的和冷淡的。
熱情的人總給人一種一見如故的感覺,非常會來事,更能在人多的場合裡對每個躲在角落裡的人予以關注,這類人多為讨好型人格,他們看起來很歡樂,卻活得很累,習慣性地把别人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委曲求全成了常态。
而冷淡的人則恰恰相反,走到哪裡都以自我為中心,雖然不會做什麼過分的事說不着邊際的話,但冷淡的禮貌中透着不可靠近的氣息。
熱情的人多勤快,朋友圈也會發得多而熱鬧,冷淡的人則慵懶,哪怕有重要的事情要聊也隻回複是或否,更别奢望他能發朋友圈。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狀态以及對生活的态度,要不要發朋友圈全看自己的境況和心情。
今日話題:你經常發朋友圈嗎?
唯晨說:願你的生活 在遇到我的文字後 更加美好
作者:唯晨說。
版權聲明:圖文無關,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